東北抗聯精神:白山黑水間永立的不朽豐碑

作者:何偉志    發布時間:2023-02-10   
分享到 :

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之間經歷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和考驗,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聯精神是黨領導人民在百年奮斗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永激后人的不朽精神豐碑。

超越時空的精神豐碑:東北抗聯精神的形成背景和歷史地位

東北抗聯精神是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抵御外族入侵的過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和展現的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北抗日聯軍是東北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中堅力量,其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決定了其抗日斗爭的特殊性,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抗日武裝的斗爭特點。一是長期持久。自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起,東北軍民就奮起抵抗。東北抗聯開展的抗日游擊戰爭長達14年,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二是孤懸敵后。東北抗聯開展的抗日游擊戰爭在得不到國民黨政府軍事援助和經濟接濟的情況下,長期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對敵斗爭。三是艱苦卓絕。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東北抗聯將士須面對自然環境之苦、后勤給養之苦、敵我力量懸殊之苦,艱苦程度達到人類生存極限。四是曲折復雜。由於敵強我弱,加之缺乏領導游擊戰爭的經驗及黨內“左”的錯誤影響等,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斗爭充滿波折。

東北抗聯精神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為根基,孕育於中華民族面臨危亡的關鍵時刻,產生於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煉就於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慘烈的軍事斗爭之中。黨的領導是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先決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武裝斗爭,在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基石。抗聯將士百折不撓、不畏強暴、勇於獻身,有力牽制和打擊了敵人,靠的就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証。東北抗聯從創建之初就高度重視政治工作,通過在部隊建立政治工作制度,設立政治部、黨支部,開辦訓練班,舉辦政治討論會、讀書會等形式,有力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共產黨員抗聯將領的率先垂范是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內在動力。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抗聯英雄以身許國、英勇無畏,激勵著廣大抗聯將士不屈不撓。特殊的艱苦環境是東北抗聯精神形成的客觀因素。東北抗聯斗爭的極端艱苦在世界戰爭史上極為罕見,抗聯將士既要在異常寒冷、漫長的冬季生活與戰斗,還要同殘暴的日本法西斯殊死戰斗,隨時面臨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威脅,客觀上需要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撐。

1949年,毛澤東同志指出:“抗聯干部領導抗聯斗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斗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斗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抗聯的歷史發掘好、研究好、宣傳好。”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時代變遷,精神永恆。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精神的體現,是彪炳史冊的精神遺產,是歷久彌新、彌足珍貴的紅色基因,是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氣貫長虹的精神史詩:深刻把握東北抗聯精神的深刻內涵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抗聯精神內涵豐富深邃,其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基石和根本。對黨忠誠是根植內心、觸及靈魂的高尚情懷,是黨的性質宗旨的內在要求。東北抗聯將士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誠。一是忠誠於黨的初心使命,為拯救東北人民於水火而斗爭。作為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東北抗聯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戰,彰顯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利益高於天”的信念,不惜一切代價抗擊侵略者。東北抗聯將士時刻牢記黨交給的任務,無論條件怎樣惡劣、形勢怎樣險惡,都沒有動搖為黨和人民奮斗的決心。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民族獨立,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二是忠誠於黨的理想信念,用熱血和生命踐行終身誓言。東北抗聯將士明知抗日斗爭是長期和艱巨的,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卻仍胸懷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堅信抗日戰爭一定會取得勝利,用熱血和生命踐行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堅定誓言。三是忠誠於黨的方針政策,維護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東北抗聯從創建之日起就堅信黨是抗日救國的指路明燈,把黨的絕對領導置於首位,堅決服從黨的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就是擁護和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結果。

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是東北抗聯精神的核心和基調。東北抗聯將士始終將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彰顯了保家衛國、忠貞報國、舍身為國的民族大義。一是昭示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堅定決心,喚醒了億萬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爭意識。保家衛國、救亡圖存是貫穿東北抗聯斗爭歷史的一條主線。民族危亡關頭,東北抗聯高舉抗日救國旗幟,喚醒軍民的抗爭意識,為全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二是厚植忠貞報國、竭盡赤誠的熾熱情懷,宣誓了中華兒女拳拳愛國的赤膽忠心。在東北抗聯將士中,有無數毀家紓難的仁人志士,他們雖然政治立場不同、經濟地位迥異,但在國家危亡之際都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救國之路,以一顆拳拳愛國的赤子之心,將滿腔熱血揮洒在白山黑水間。三是彰顯舍身為國、自覺擔當的優秀品格,凸顯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東北抗聯在長期陷入孤軍苦斗境地的艱難情況下,胸懷民族大義,堅持抗擊日本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日史詩,彰顯了超乎尋常的歷史擔當,升華了為中華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事業英勇斗爭的崇高境界。

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底蘊和本色。東北抗聯將士英勇善戰、堅持抗戰、殊死決戰、並肩作戰,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東北抗戰篇章,體現了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一是發揚英勇善戰、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在艱難處境中堅持打擊敵人。面對凶惡殘暴的敵人、極端惡劣的環境、難以想象的困難,東北抗聯在敵后淪陷區,同日偽軍頑強作戰。特別是創造性地開展山地游擊戰爭,用“快”和“奇”的戰術在艱難處境中取得了重大戰果。二是堅定浴血奮戰、頑強苦斗的革命意志,戰勝無數困難和挫折,迎接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在孤懸敵后、武器簡陋、給養匱乏的艱難條件下,東北抗聯雖經歷無數困難和挫折,但始終沒有被敵人消滅,並取得了重大勝利,靠的就是堅持抗戰、頑強苦斗的革命意志。三是創造殊死決戰、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拋頭顱洒熱血,用血肉之軀筑起抵御侵略的鋼鐵長城。東北抗聯與十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苦斗周旋,無數將士獻出了寶貴生命。將士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監獄中堅貞不屈,在刑場上大義凜然,面對敵人的酷刑殺戮,他們堅貞不屈、毫不動搖,以大無畏精神創造了千古流芳的英雄壯舉。四是展現攜手作戰、團結御侮的博大胸襟,共同維護人類正義事業,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面對共同的敵人,東北抗聯以包容開放的姿態接納朝鮮、蘇聯人民的抗日斗爭,與其攜手作戰,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對抗擊日本法西斯斗爭和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產生深遠影響。

歷久彌新的精神燈塔: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

“精神成砥礪,千載此中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續傳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將寶貴精神財富化作前行動力。

傳承紅色基因,挺起精神脊梁,筑牢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新時代弘揚東北抗聯精神,關鍵是要學習東北抗聯將士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堅守。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理想信念是立黨興黨之基、安身立命之本,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補足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

弘揚愛國主義,厚植家國情懷,匯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礡之力。愛國主義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是中華民族心之所系、情之所歸,質朴而堅定、厚重而雋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更應銘記艱苦歲月、肩負使命擔當,永懷拳拳愛國之心,自覺做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踐行者。

掌握制勝法寶,增強斗爭本領,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東北抗聯將士的制勝法寶。新時代新征程,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學習東北抗聯將士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在斗爭中學習斗爭,站穩斗爭立場、把握斗爭規律,以斗爭精神迎接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鑄牢軍魂根基,錘煉過硬作風,打造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的威武之師。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東北抗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軍隊要繼承光榮傳統,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和實現形式,切實鑄牢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履行好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

堅持胸懷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東北抗聯精神所體現的國際主義情懷對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環境中,我們更應胸懷天下、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同世界人民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來源:2023年第2期《黨建》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