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思想縱橫)

作者:吳艷東    發布時間:2023-02-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不斷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具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黨的二十大報告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以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偉力。

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充實、人的精神境界的不斷提高,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指向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過程。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而且要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鑄就巍峨聳立的中華民族精神大廈。離開精神文明進步片面追求物質文明發展,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不符合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同時還要認識到,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既包括物質生活共同富裕,也涵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實現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深刻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新時代新征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強烈,更加渴求高品質的文化生活,迫切需要個性化、時代化的文化供給。同時要看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文化的滋養、精神的支撐。隻有人民精神需求不斷滿足、精神力量不斷增強、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人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有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才能形成團結奮斗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既鮮明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指向,又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接續推進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最根本的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握好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為奮進新時代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