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作者:孫海峰    發布時間:2023-02-23   
分享到 :

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圖為2月1日,X815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設專章論述“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彰顯了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協調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的重大戰略考量。

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牢牢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凝結著我們黨維護國家安全的寶貴經驗和深刻認識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回顧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心存憂患、肩扛重擔,才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對發展和安全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保持了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

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証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立足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証,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大變局、世紀大疫情、復興大跨越,我國國家安全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親自提出並且不斷豐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諸多領域,要求全黨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落實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親自擔任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對國家安全作出戰略擘畫、全面部署,以超凡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斗爭藝術、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証。

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歸根結底是為了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上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就必須冷靜審視深刻復雜變化的國際形勢,全面把握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戰略思想

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僅是重要歷史經驗,也是重大理論問題,更是重要實踐要求。深刻理解黨治國理政視域下發展和安全的辯証統一關系,有利於正確認識新安全格局和新發展格局之間的相互關系。

從理論發展看。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和安全問題,但將二者統籌並重,並上升為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是習近平總書記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戰略擘畫,進行全面部署。隨著形勢變化和實踐發展,黨對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認識不斷深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戰略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予以論述。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把經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列為基礎部分,並對“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作出闡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將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定位,由原來的“四個更”拓展為“五個更”——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基礎上增加了“更為安全”。同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並列專章作出戰略部署,突出了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個堅持”的要求,其中一個堅持強調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一具有全局意義的目標任務。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一中全會上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隨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的逐步演進、不斷豐富,我們黨在處理發展和安全關系方面的實踐不斷深化拓展。

從理論內涵看。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頂層設計下,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另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隻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基於上述辯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觀的視角下,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是,忽視安全的發展是存在隱患、不可持續的﹔忽視發展的安全是基礎薄弱、不能長久的。既要以安全促發展,又要以發展保安全。發展和安全,任何一方面有明顯短板,都會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面對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打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把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

構建新安全格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三者緊密關聯。正確認識新安全格局和新發展格局的關系,就要把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

應對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和安全形勢新變化新挑戰的主動選擇。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面對彼此交織的新矛盾和舊問題,輪番博弈的有形斗爭和無形較量,接踵而至的可以預見的風險和不可預見的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要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推進發展和安全的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一步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隻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同時,構建新發展格局,也以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家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績,都是建立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之上。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的國內外安全環境保駕護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一方面,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隨著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加之我國賴以發展的外部環境中不確定難預測因素不斷增多,對國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建成新發展格局仍然任重道遠,還存在不少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矛盾和問題,甚至可能新生一些嚴峻的安全挑戰,這就需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統籌各類安全風險聯動治理,以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高質量發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深刻把握構建新安全格局的基本原則和戰略任務,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

黨的二十大圍繞國家安全工作提出新思想新論斷、針對構建新安全格局作出新部署新安排,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拓展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標志著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實踐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高度。

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証,也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根本保証。隻有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推動各級黨委把國家安全責任制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構建新安全格局。要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相統一,以黨、人民、國家三個安全主體的有機統一和“三位一體”確保黨長期執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

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科學理論指導。總體國家安全觀最鮮明的特點就在於“總體”二字,強調大安全理念,涵蓋諸多領域,而且將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動態調整。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加快構建統籌各領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國家安全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構建新安全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各類因素十分復雜。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強化新安全格局的總體性、系統性,實現各領域安全互聯,各安全體系互動。

必須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這三條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戰略重點。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重心在基層,力量也在基層。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是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必然要求。要准確把握平安中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提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設統籌層次更高、治理效能更強、安全穩定局面更鞏固、人民更滿意的平安中國。

必須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從四個方面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這也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戰略任務。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其中,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從戰略高度、以全局視角綜合建構新安全格局的首要任務。健全這個體系,就要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迎戰前進道路上的重大考驗,以什麼樣的戰略策略應對新征程上的重大風險,事關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家安全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年2月2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