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經驗研究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23-03-13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我們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已經走過100多年光輝歷程。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在進取中突破,於挫折中奮起,從總結中提高,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概括提煉了“十個堅持”。這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

“十個堅持”歷史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下來的,更不是從別的國家照搬過來的,而是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飽經雨雪風霜、付出各種代價,在長期的探索、實踐、奮斗、創造中積累下來的,飽含著成敗和得失,凝結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著智慧和勇毅。

“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集中全黨智慧、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的﹔是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的指導下,充分尊重黨作出的前兩個歷史決議和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以及黨的主要領導人對黨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所作的評價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的﹔是在及時採納和吸收黨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的。可以說,“十個堅持”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觀照未來歷史發展所作的全方位總結。

“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是相互貫通、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習近平指出:“這十條歷史經驗是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証,揭示了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鏈條,涉及黨和人民事業的方方面面,涉及革命建設改革的方方面面,涉及治黨治國治軍的方方面面,涉及內政外交國防的方方面面。“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既講到了領導力量、價值立場、思想旗幟、自信自立、方向途徑問題,也講到了世界情懷、前進動力、策略手段、團結聯合、生機活力問題,是對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全面、系統、完整、深刻的總結。

“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提供給我們的是標尺,它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謬誤,從而使我們能夠分清是非、統一思想、加強團結、凝聚力量。“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提供給我們的是啟示,它告訴我們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什麼是普遍性、什麼是特殊性,從而使我們能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斷深化對歷史規律的認識。“十個堅持”歷史經驗提供給我們的是動力,它告訴我們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精神,什麼是主動、什麼是被動,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加堅定決心和意志,增強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一、領導力量問題: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歷史和現實都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一條歷史經驗。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初心和使命來講的,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的問題,闡述的是近代以來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是如何發揮的。這一條歷史經驗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在“十個堅持”中起著打頭和管總的作用,其他所有歷史經驗都是圍繞著這一條而展開和敘述的,也都是對這一條歷史經驗的充分論証和強有力支撐。

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首先,中國農民階級進行了抗爭。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等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1899年至1900年中國農民發起了義和團運動。這兩次以農民為主體的運動給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最終遭到失敗。其次,晚清時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進行了自救,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894年至1895年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再次,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由於僅僅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在封建守舊勢力的打擊下很快失敗。最后,以孫中山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舉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1911年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仍然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從此,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我們黨一成立就在黨的綱領中鮮明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這表明我們黨一開始就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並肩負起了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黨的二大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發動工人運動、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推進並幫助國民黨改組和國民革命軍建立,領導全國反帝反封建偉大斗爭,掀起大革命高潮。大革命失敗后,黨又領導了土地革命戰爭,創建了一系列革命根據地,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抗日戰爭爆發后,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實行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全面抗戰路線,開辟廣大敵后戰場和抗日根據地,領導人民抗日武裝英勇作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全面內戰爆發后,黨領導廣大軍民進行解放戰爭,消滅國民黨反動派800萬軍隊,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事實充分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實現的”。

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戰勝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一系列嚴峻挑戰,肅清國民黨反動派殘余武裝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工作,完成土地改革,進行社會各方面民主改革,鎮壓反革命,開展“三反”“五反”運動,蕩滌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社會面貌煥然一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安全,彰顯了新中國大國地位。黨領導建立和鞏固國家政權。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3年,黨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黨領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証。黨領導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和鞏固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階層人民的大團結,加強和擴大了廣泛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黨的八大后,黨領導人民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國防尖端科技不斷取得突破,社會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在這個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事實充分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1978年12月,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為了推進改革開放,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明確中心任務,提出小康社會目標,在各方面工作中恢復並制定一系列正確政策。黨領導我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並全面鋪開。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進行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體制改革。黨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推動沿海沿邊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排除各種干擾,從容應對關系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一系列考驗。黨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歷史重任,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以“一國兩制”科學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我國政府相繼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百年恥辱。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事實充分証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

黨領導人民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採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黨領導人民加強政治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黨加強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國防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在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事實充分証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對堅持黨的領導的認識不斷深化。堅持黨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原則和本質要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就強調要建立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作為實現階級解放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列寧在領導革命和創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時,也深刻論述過黨的領導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不久,就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是“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為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及貧苦農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的先鋒軍”,並很快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但由於這一時期黨處於幼年,忽視和放棄了對領導權的爭取,使革命遭到失敗。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積累了在革命根據地堅持黨的領導的寶貴經驗,但領導的范圍還是局部的,被領導的階級和階層還不是全部的。抗日戰爭爆發后,民族矛盾上升,階級矛盾緩和,黨深化了對自身領導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我們黨提出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的政治論斷。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時,提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責任問題,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論証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時,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他指出:“中國革命是包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現在階段的革命和將來階段的革命這樣兩重任務的。而這兩重革命任務的領導,都是擔負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雙肩之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他強調:“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明確作出了這樣的結論:“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深刻闡述了黨的領導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解放戰爭中,我們黨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下,很快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臨時憲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在開幕詞中第一次對黨的領導給予了明確定位:“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進一步確立了黨在全國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毛澤東繼續提出了這樣一些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面對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何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問題,鄧小平指出:“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要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是不可能的”,“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我們的優越性”。同時,鄧小平強調:“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二大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寫入黨章。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繼續反復強調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性,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奮斗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保証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在講話中提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把“兩個先鋒隊”寫入了黨章。黨的十六大后,胡錦濤強調要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切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黨的十七大把“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作為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內容寫入黨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對加強黨的領導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新論斷,把我們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提升到了新境界。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十九大把“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最本質的特征”載入憲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把黨的領導制度作為根本領導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明確了這一制度在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治理好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越往前走,我們遇到的風浪會越高越大,甚至是驚濤駭浪。現在形勢環境變化之快,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對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証。“隻要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價值立場問題:堅持人民至上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二條歷史經驗。堅持人民至上,才能擁有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根本立場和價值觀來講的,強調的是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至上,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

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為了人民。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人民謀利益。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是無產階級運動性質所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歷史使命和本質規定。

1921年我們黨誕生時就定名為“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的《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強調,黨應當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要到群眾中去“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1941年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1943年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生動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同人民不可分離的關系。他指出:“國民黨也需要老百姓,也講‘愛民’。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古代還是現在,剝削階級的生活都離不了老百姓。他們講‘愛民’是為了剝削,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東西,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麼?牛除耕田之外,還有一種用場,就是能擠奶。剝削階級的‘愛民’同愛牛差不多。我們不同,我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們的黨是人民的代表,我們要使人民覺悟,使人民團結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同國民黨是對立的,一個要人民,一個脫離人民。”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了“為人民服務”,並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在所作的《論聯合政府》的書面報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強調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黨的七大把為人民服務確定為黨的宗旨,並正式寫入黨章。我們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時期,領導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是為了人民群眾﹔在解放戰爭時期,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也還是為了人民群眾。正是因為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獲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為了人民。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解放,當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1954年毛澤東在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后來他還反復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黨的“力量的來源就是人民群眾”。1956年,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勢,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面對一些黨員、干部革命意志衰退問題,1957年毛澤東告誡全黨:“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為了解決黨員和干部隊伍中存在的脫離群眾的問題,毛澤東領導全黨開展了多次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

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為了人民。改革開放是人民要求和黨的主張的內在統一,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實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於”標准,這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他還提出全黨要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表明,黨實行改革開放,目的不是別的,而是為了人民群眾,為了讓人民群眾富起來,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黨鼓勵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勇於革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的弊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使人民擺脫貧困。在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中,江澤民強調:“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搞社會主義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貧窮,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一部分人富起來一部分人長期貧困,也不是社會主義。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助和帶動未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既定的方針,這個方針不能變。”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江澤民又強調:“必須認識到,我們的改革,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舊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從本質上講,改革是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長遠利益的,是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得到最大的利益。”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三者內在統一的結合點,作為處理三者關系的關鍵,不斷增強改革決策的科學性、發展的全面性、穩定的長期性。江澤民指出:“人民群眾是改革發展的主體和動力,也是穩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礎”,“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正確地統一和結合起來,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隻有這樣,我們的改革和建設才能始終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協調、不平衡問題,胡錦濤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要求。他指出:“解放全人類,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進步的最高價值追求。我們提出以人為本的根本含義,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他對黨的工作提出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強調說:“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必須體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上,體現在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各項工作上,體現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國各族人民實現自己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是億萬人民廣泛參與的創造性事業。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正是因為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領導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黨領導人民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為了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了新的歷史偉業。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伊始就鮮明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時,習近平強調,要“‘以百姓心為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數字游戲’或‘速度游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相對於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這些問題更受人民群眾關注。如果隻實現了增長目標,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沒有進展,即使到時候我們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也不會認同。”面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實際,習近平提出,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要求的同時,還要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他強調,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領導人民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使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人均收入水平達到世界中上國家的行列。在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面對突如其來、世界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黨領導人民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大上海保衛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指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隻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隻要我們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夠領導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就永遠不會得逞。”

三、思想旗幟問題:堅持理論創新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堅持理論創新,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三條歷史經驗。堅持理論創新,才能引領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講的,強調的是指導思想的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理論創新。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完成歷史使命,實現崇高理想和既定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來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特別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一路走來,無論是處在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他還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揮作用,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都需要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進行極為艱巨、極具挑戰性的努力”,“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科技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度簡單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沒有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實際,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1938年他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他說:“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要以蘇為鑒,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從各方面考慮如何按照中國的情況辦事”,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思想包含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黨的建設等多方面內容,其活的靈魂是貫穿於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方法,體現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基本方面。毛澤東思想為黨領導人民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提供了科學指引。“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上述理論成果,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証、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黨領導人民創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偉大成就提供了科學指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並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的科學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是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對這一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偉大時代產生偉大理論,偉大理論指引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充分証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理論創新。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我們必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准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隻要我們勇於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於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自信自立問題:堅持獨立自主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堅持獨立自主,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四條歷史經驗。堅持獨立自主,才能確立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來講的,強調的是重要原則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堅持獨立自主的政治原則和政治立場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獨立自主。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一個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縱觀人類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光輝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明有著一套獨特的有別於其他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制度,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民族秉持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原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堅持獨立自主中,與外來文明交流互鑒,不斷創新發展,從而生生不息。

獨立自主是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結論。將獨立自主作為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是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和確立起來的。我們黨是在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下成立的,在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綱領中,黨作出決定,“聯合第三國際”。黨的二大正式通過了一個決議案,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成為第三國際下屬的一個支部。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下級必須服從上級。這就提出了如何處理好中國共產黨與第三國際的關系問題,也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如何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問題。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1943年解散,共存在24年。1956年9月,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曾講到第三國際,評價了第三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他說:“第三國際兩頭好,中間不好。季米特洛夫同志是較謹慎的,日本投降前,第三國際解散了,我們的事就好辦了,就像生產關系改變了,生產力得到解放一樣。”第三國際給中國革命很多正確的指導與幫助,但也作出過許多錯誤的決定和指示,王明等人上台,在黨內推行“左”傾教條主義路線長達四年之久,與第三國際有很大的關系。毛澤東在黨內是較早提出要正確處理中國共產黨與第三國際關系的人。1930年5月,他就明確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為什麼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呢?這是因為我們黨的獨立自主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1963年9月,毛澤東會見外賓時講到這件事,指出:“離開了先生,學生就自己學。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是一條真理。過去我們就是由先生把著手學寫字,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綱領由先生起草,中央全會的決議也由先生起草,特別是一九三四年,使我們遭到了很大的損失。從那之后,我們就懂得要自己想問題。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麼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次會議批判了教條主義。”對這個問題,毛澤東還曾指出:“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整個地說來,是由中國人認識的,不是在共產國際管中國問題的同志們認識的。共產國際的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說不很了解中國社會,中國民族,中國革命。對於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我們自己在很長時間內都認識不清楚,何況外國同志呢?”另外,堅持獨立自主的問題,也是我們黨從兩次國共合作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由於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黨放棄了對大革命的領導權,致使在強大敵人突然襲擊下革命遭到失敗。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中,黨堅持獨立自主,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發揮了政治領導作用。因此,在黨的七大上,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時,將獨立自主確定為黨的重要方針。毛澤東在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指出:“全黨團結起來,獨立自主,克服困難,這就是我們的方針。”他還將能否實行這一方針視為對黨的重大考驗,“現在對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大考驗,考驗我們究竟成熟了沒有,有本事沒有”。在解放戰爭中,我們黨沒有聽取和採納蘇聯共產黨和斯大林的建議,作出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重大決策。1949年6月,在新中國即將成立前夕,毛澤東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中重申了這一方針。他強調:“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新中國成立后,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我們黨都堅持了這一方針。我們果斷拒絕赫魯曉夫提出的有損我國主權的關於建立聯合艦隊和長波電台的建議。黨領導人民學習借鑒國外革命和建設的有益經驗,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和創造,確立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國體、政體、政黨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黨還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確處理與其他國家、國外政黨、國際組織的關系。改革開放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鄧小平深入總結黨堅持獨立自主的歷史經驗,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他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之后,他又反復強調:“任何國家的革命道路問題,都要由本國的共產黨人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別國的人對情況不熟悉,指手畫腳,是要犯錯誤的”,“任何大黨或老黨都不能以最高發言人自居”,“一個黨犯錯誤是難免的,就是犯了錯誤,也要由自己去總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靠得住”﹔“改革開放必須從各國自己的條件出發。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左鄰右舍不同,還有其他許多不同”﹔“中國是這麼大的國家,我們做的事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中國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隻能按中國的實際辦事,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獨立自主才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根據這些精神,黨確立了對外處理黨際交往關系的四項原則,這就是“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繼續強調獨立自主的問題,提出:“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中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足點。”黨的十六大后,胡錦濤繼續重申這一問題,強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善於根據國情進行自主創新、又積極借鑒國外有益經驗,不斷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獨立自主地制定了一系列對內對外政策,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獨立自主、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習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堅持獨立自主的重要性:“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和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國情與使命,決定了我們隻能走自己的路”,“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証”,“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些論述是習近平對黨的獨立自主思想的進一步升華,對推進新時代各項工作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其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始終保持強大戰略定力,在發展道路上堅持獨立自主,在理論創新上堅持獨立自主,在經濟發展上堅持獨立自主,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堅持獨立自主,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堅持獨立自主,在外交事務上堅持獨立自主。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隻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虛心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方向途徑問題:堅持中國道路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黨在百年奮斗中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庄大道。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黨和人民就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堅持中國道路,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五條歷史經驗。堅持中國道路,才能展現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來講的,強調的是道路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領導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中國道路。中國道路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探索和開辟出來的,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創造。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習近平指出:“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這是習近平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中國道路問題的精辟概括和闡述。

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黨成立后,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在總結經驗時就強調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農民佔人口的絕大多數,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經濟文化十分落后。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國情,要推翻“三座大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成為黨面臨的首要問題。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在實踐中創造性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通過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黨領導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新中國建立后,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黨又進行了艱辛探索。黨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概括起來就是“一化三改”。“一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由之路,“三改”是“一化”的必然要求。這是黨在歷史關鍵時刻採取的一個重大戰略步驟。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黨創造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由初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形式,使個體農民、手工業者和私營工商業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改變舊的生產方式。尤其是黨爭取到大多數民族資本家對社會主義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這是我們黨的一個獨創性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回憶這段歷史時說:“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不完全一樣,一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採取贖買的政策,不是剝奪的政策。所以中國消滅資產階級,搞社會主義改造,非常順利,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受任何影響。”在搞社會主義方面,“我們最成功的是社會主義改造。那時,在改造農業方面我們提倡建立互助組和小型合作社,規模比較小,分配也合理,所以糧食生產得到增長,農民積極性高。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我們採取贖買政策,一方面把它們改造成公有制,另一方面也沒有損害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長期允許手工業的個體經濟存在,根據自願的原則,其中大部分組織成合作社,實行集體所有制。由於我們是根據中國自己的特點採用這些方式的,所以幾乎沒有發生曲折,生產沒有下降還不斷上升,沒有失業,社會產品是豐富的”。在過渡時期中,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推進中國的現代化,我們黨強調“以蘇為鑒”,也開始進行了探索。1956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報告,黨的八大制定了反映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路線,1957年毛澤東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1964年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奮斗目標。這些成果表明,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一個良好開端。由於種種原因,探索過程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領導人民仍然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這些成果和成就,使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艱難抉擇。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深入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條正確道路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領導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國道路的內涵作出進一步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准確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斷,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中國道路。習近平指出:“腳踏中華大地,傳承中華文明,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黨和人民就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100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他還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於中國人民共同奮斗,扎根於中華大地,是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安寧的正確道路。無論遇到什麼風浪,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都要一以貫之,決不因各種雜音噪音而改弦更張。隨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向前,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們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說要固步自封,我們要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道路是我們黨把握中國國情、接續探索、持續奮進的結果。“隻要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去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中國風格和中國特點,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六、世界情懷問題:堅持胸懷天下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

堅持胸懷天下,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六條歷史經驗。堅持胸懷天下,才能提升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天下觀和世界情懷來講的,強調的是全球視野和外部關系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

中國共產黨是順應世界大勢而誕生的。勇立時代潮頭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我們黨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滿足人民願望、肩負歷史使命應運而生的。黨的一大提出:“要特別注意組織工人,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他們。”我們黨一開始就以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黨的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反帝問題的提出,就是從對1921年底至1922年初的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中國局面的形勢分析中得出的。抗日戰爭期間,我們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並倡導和建議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這些都是在科學分析世界形勢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在解放戰爭中,我們黨作出戰略進攻的決策更是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結果。

新中國是適應世界潮流而建立的。在正確研判國際形勢的基礎上,新中國實行“另起爐灶”“打掃干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一邊倒”就是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這一邊。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為國內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我們黨決定開展積極的外交活動和斗爭。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亞非拉國家興起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運動后,中國積極支持這些國家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斗爭。70年代,毛澤東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有力指導了我國的外交工作戰略大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中美關系逐步緩和並走向正常化,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高,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

我國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中走向世界的。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黨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及時調整對外方針政策,積極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央先后派出多個代表團出訪歐洲、日本、東南亞,作出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中國大步走向世界,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關系新格局。鄧小平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是一貫的,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反對霸權主義,第二句話是維護世界和平,第三句話是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或者叫聯合和合作。”后來他還強調:“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們對外政策還是兩條,第一條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條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這兩條要反復講。”江澤民提出:“我們對外工作總的戰略部署是要造成一個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國際和平環境。”胡錦濤強調,中國願“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黨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堅定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

新時代是在世界大變局中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戰略謀劃,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將繼續與世界同行、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在新時代,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運籌大國關系,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黨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著經常性聯系,深化政黨交流合作。經過持續努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要不斷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我們要堅持不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把“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我們要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進程,積極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隻要我們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不依附別人,不掠奪別人,永遠不稱霸,就一定能夠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七、前進動力問題:堅持開拓創新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擋住黨和人民前進的步伐。”

堅持開拓創新,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七條歷史經驗。堅持開拓創新,才能完善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發展動力和前進動力來講的,強調的是與時俱進的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永葆生機活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開拓創新。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在實踐中大膽探索、開拓創新。

堅持開拓創新貫穿於黨百年奮斗的全部歷史。中華民族是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的民族。我們黨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領導人民不斷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開拓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稟賦和特性。我們黨所強調的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對此,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有深刻的論述。江澤民指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胡錦濤指出:“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以實踐創新為基礎,以理論創新為先導,使兩方面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推動我們的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向前發展。要緊緊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和保証。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走在時代前列、立於不敗之地。”習近平指出:“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等,但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

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行的開拓創新。黨在這一時期,為了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進行了一系列的開拓創新。大革命失敗后,黨認識到了領導和掌握軍隊的重要性,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等,創建了人民軍隊。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毛澤東領導軍民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爾后,黨領導人民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和其他十幾塊革命根據地,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並頒布憲法大綱、土地法令等。在抗日戰爭中,實行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開辟廣大敵后戰場和抗日根據地,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我們黨還提出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提出發展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形成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鍛造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毛澤東思想,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進行的開拓創新。黨在這一時期,對中國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思想在這個時期得到豐富和發展。盡管在探索中出現了挫折和失誤,但黨仍然在開拓創新中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了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制度,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在社會主義革命中,黨探索和實行了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合作化、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的政策,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革命一完成,毛澤東就提出了技術革命的問題。他說:“現在是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火。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須努力。”后來他又強調:“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筑干什麼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筑、搞生產關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系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黨中央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制定和實施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和新的十年科技發展規劃,優先發展與重工業和國防事業有關的尖端科技,建構起工業化基礎和科技基礎,取得了“兩彈一星”等重大成果。在文化建設方面,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和發展科學文化的方針,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新中國革命和建設成就、人民群眾精神面貌和道德風尚的優秀作品。

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行的開拓創新。黨在這一時期,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后創立和形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領導實行放開搞活政策,鼓勵農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辦鄉鎮企業。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推動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鄧小平指出:“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路子走得是否對,還要看一看。它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們的願望,不成功是一個經驗嘛。搞社會主義,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切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我們都採用。這是個很大的試驗,是書本上沒有的。”他還強調:“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隻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江澤民指出:“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揚優勢、革除弊端、大膽創新的過程。”胡錦濤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黨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進行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等領域體制改革,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人才強國等重大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鼓勵和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黨領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領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改善人民生活。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堅持“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積極做好港澳台工作。黨科學判斷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提出正確的對外方針政策,開創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與堅持開拓創新分不開的。

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行的開拓創新。黨在這一時期,領導人民砥礪奮進,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篇章,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習近平指出:“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堅持和全面加強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作出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打好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保障糧食和能源資源等安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黨加強政治建設,對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重點部署。黨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黨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黨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黨重構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事政策制度。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黨推動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黨加強對外工作頂層設計和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謀劃。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堅持開拓創新的結果。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開拓創新。習近平強調,開拓創新“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挺立時代潮頭,胸懷“國之大者”,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我們要堅持開拓創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堅決破除傳統觀念和利益固化羈絆,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我們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共同富裕。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激發和尊重基層首創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新熱情,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們黨靠開拓創新走到今天,必然靠開拓創新走向未來。“隻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勇於推進改革,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八、策略手段問題:堅持敢於斗爭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敢於斗爭、敢於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

堅持敢於斗爭,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八條歷史經驗。堅持敢於斗爭,才能鞏固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精神風貌和堅定意志來講的,強調的是策略手段問題,闡述的是黨和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發揚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敢於斗爭。敢於斗爭是我們黨鮮明的品格。黨和人民的一切成就都是通過斗爭取得的。

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行的偉大斗爭。習近平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於內憂外患之時,黨一成立就勇敢地擔負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當時黨盡管力量還比較弱小,但毅然決然高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實行國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蔣介石、汪精衛等叛變革命后,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了血腥屠殺,我們黨並沒有被嚇倒,而是在血泊中站起,開始進行武裝斗爭,發動農民開展了土地革命。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戰略轉移,進行了長征。長征途中,黨和紅軍要同圍追堵截的敵人斗爭,要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斗爭,要同張國燾分裂主義斗爭,要同雪山、草地的惡劣自然環境斗爭,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在抗日戰爭中,黨為了民族大義,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維護統一戰線,黨領導同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進行斗爭。如何維護統一戰線,毛澤東強調:“不論何時,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之手段,達團結之目的﹔有理有利有節﹔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等項原則,必須堅持,不可忘記。”黨領導人民進行了14年的抗戰,以艱苦卓絕的斗爭,打敗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后,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黨敢於斗爭、敢於勝利,領導人民打敗國民黨蔣介石800萬軍隊。毛澤東說:“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汪精衛一模一樣,充當美國帝國主義的走狗,將中國出賣給美國,發動戰爭,反對中國人民,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前進。在這種時候,如果我們表示軟弱,表示退讓,不敢堅決地起來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中國就將變成黑暗世界,我們民族的前途就將被斷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地進行了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反對蔣介石的進攻。”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時,在講到“准備吃虧”時曾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提醒全黨同志作好艱苦斗爭的思想准備。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斗,付出了最大犧牲,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進行的偉大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際、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多種復雜嚴峻的考驗挑戰,我們黨都以強烈擔當和巨大勇氣作出歷史抉擇、開展堅決斗爭,領導人民迎難而上、堅決斗爭、從容應對,不斷取得勝利。黨領導人民消滅國民黨在大陸的殘余部隊,實現大陸完全統一。清剿土匪百萬,根絕舊中國歷史上的匪患。進行土地改革,約3億無地少地農民無償獲得約7億畝土地。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當年,面對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的武裝威脅和挑舋,是否出兵入朝作戰,毛澤東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黨中央和毛澤東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戰略遠見,以“不惜國內打爛了重新建設”的決心和氣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避免了侵略者陳兵國門的危局,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毛澤東當時就說:“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一個堅決戰斗的民族。雖然在我們的斗爭過程中,有時曾遇到一些困難,但是我們不是靠觀音菩薩來救命,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克服困難。”黨領導人民同美帝國主義的軍事威脅、政治孤立、經濟封鎖斗爭,同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斗爭,同官僚主義和不法資本家斗爭,同1954年的特大洪水和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經濟困難斗爭,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斗爭。在這一系列斗爭中,黨和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

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行的偉大斗爭。改革開放之初,黨領導人民同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思想作斗爭,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同時,同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斗爭。鄧小平指出:“我們干四個現代化,人們都說好,但有些人腦子裡的四化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不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隻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樣,關系就大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斗爭將貫穿在實現四化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本世紀內要進行,下個世紀還要繼續進行。”黨領導了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領導了冤假錯案的大規模平反和社會關系的調整。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共垮台、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我國也發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嚴重政治風波。黨緊緊依靠人民,以堅定意志和歷史擔當,採取果斷措施,打贏了這場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斗爭,並頂住了西方國家所謂“制裁”的壓力,保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航向和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鄧小平強調:“隻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江澤民指出:“西方某些人甚至想把社會主義在地球上消滅掉,這是絕對辦不到的。西方國家不能忽視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在國際上特別是在第三世界中的作用。我們共產黨人要堅定信念,還要不斷積累經驗。我們要承認世界社會主義處在低潮,但我們要頂住,硬著頭皮頂住,同時要把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好。”習近平后來強調指出:“如果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也在那場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中倒塌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失敗了,那社會主義實踐就可能又要長期在黑暗中徘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也必然會被打斷。”在這一時期,黨領導人民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取得1998年抗洪的偉大勝利,果斷進行了反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重大政治斗爭,從政治、軍事、外交、輿論等方面開展了反分裂反“台獨”斗爭,同日方就“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進行了堅決斗爭,依法堅決平息和妥善處理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薩等地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和2009年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堅決打擊了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的破壞活動。胡錦濤指出:“在涉及我國主權、安全、國家利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決斗爭,絕不能含糊。”黨還領導人民取得了抗擊非典疫情、抗擊南方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汶川抗震救災、玉樹抗震救災、舟曲特大泥石流搶險救災等的勝利。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這一系列斗爭,保証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行的偉大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對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穩定,危害國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遲滯甚至打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果斷出手、堅決斗爭,防范和化解了許多重大風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清除“兩面人”。全面從嚴治黨,糾治“四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清除一切腐敗分子,消除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有效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謂“憲政”、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等政治思潮侵蝕影響,在意識形態領域立破並舉、激濁揚清。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從嚴治軍,果斷決策整肅人民軍隊政治綱紀。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遏制,開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爭。堅決防范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堅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這一系列斗爭,使我們贏得了主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敢於斗爭。我們黨依靠斗爭創造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習近平指出:“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想順順當當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還會不斷出現,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新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在重大風險、強大對手面前,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得“軟骨病”、患“恐懼症”是無濟於事的。唯有主動迎戰、堅決斗爭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逃避退縮、妥協退讓隻會招致失敗和屈辱,隻能是死路一條。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准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斗爭的准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我們必須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發揚斗爭精神,把握斗爭方向,把握斗爭主動權,堅定斗爭意志,掌握斗爭規律,增強斗爭本領,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新勝利。“隻要我們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九、團結聯合問題:堅持統一戰線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黨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

堅持統一戰線,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九條歷史經驗。堅持統一戰線,才能實現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來講的,強調的是爭取人心和壯大力量的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建立最廣泛統一戰線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統一戰線。統一戰線隻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發展壯大。黨的領導是統一戰線的根本,統一戰線則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中的重要法寶。

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戰略和策略。統一戰線涉及很多問題,但根本問題是解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統一和同盟軍問題。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先后倡導和領導建立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和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為實現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使命任務,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黨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為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黨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要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毛澤東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要勝利,沒有一個包括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不可能的。”“中國無產階級應該懂得:他們自己雖然是一個最有覺悟性和最有組織性的階級,但是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黨通過分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及其階級狀況,鑒於工人階級特別是產業工人力量還十分薄弱,提出聯合其他階級、實現民眾大聯合的戰略思想。1922年7月,黨的二大改變了黨的一大關於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聯系的規定,提出要“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的主張。1923年6月,黨的三大正式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一大,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正式形成。黨領導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戰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聯合的南方革命勢力,曾經由弱小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取得了北伐的勝利﹔而稱雄一時的北洋軍閥則被打倒了。”大革命失敗后,我們黨領導了土地革命戰爭,緊緊依靠農民這個中國革命的主要同盟者,建立和鞏固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28年6月,黨的六大制定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的策略,提出要“鞏固工人階級與共產黨在農民運動中思想上與組織上的領導”。反封建壓迫、反國民黨統治成為工農民主統一戰線的主要任務。抗日戰爭爆發后,我們黨捐棄前嫌,從民族大義出發,提出了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和一切同盟者共同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政治主張。毛澤東指出:“中日矛盾變動了國內的階級關系,使資產階級甚至軍閥都遇到了存亡的問題,在他們及其政黨內部逐漸地發生了改變政治態度的過程。這就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我們的統一戰線是包括資產階級及一切同意保衛祖國的人們的,是舉國一致對外的。”“我們的統一戰線是民族的。這就是說,包括全民族一切黨派及一切階級,隻除開漢奸在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統一戰線,是工農兵學商一切愛國同胞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下去﹔隻有堅持統一戰線,才能堅持戰爭﹔隻有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戰爭,才能有最后勝利。”1935年12月,黨召開瓦窯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通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保証作用。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蔣介石要在中國繼續實行獨裁統治,悍然發動全面內戰。我們黨及時提出了關於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毛澤東強調:“被蔣介石政府各項反動政策所壓迫、處於團結自救地位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包括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其他愛國分子、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在內。這是一個極其廣泛的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它和抗日時期的統一戰線相比較,不但規模同樣廣大,而且有更加深刻的基礎。”解放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49年9月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成為全國一切黨派、團體、個人的行為活動的共同准則,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和建設藍圖。

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統一戰線。黨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為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建立后,為了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我們黨堅持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毛澤東指出:“有人說全國勝利以后怎麼辦?那時還要不要統一戰線?是不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下一個命令不要統一戰線了?不是的。那時的問題是鞏固勝利,沒有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參加的民族統一戰線,勝利就不能鞏固。”“我國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一步一步地形成的,它是一個包括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一切愛國民主人士在內的幾萬萬人的統一戰線,它是以工人、農民為基礎的,它是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之下的,它又是採用自我批評方法的,因此,它就能夠鞏固地團結一致,它就能夠越來越有生氣,越來越有力量,它就是任何敵人所不能戰勝的。”我們黨在這一歷史時期,作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科學論斷,規定了對知識分子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正確政策。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和平改造和贖買政策,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八字方針,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推動民族地區實行社會改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團結平等關系。支持基督教、天主教開展“三自”愛國運動和佛教、道教、伊斯蘭教、藏傳佛教進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這些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各族各界群眾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

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統一戰線。黨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根據國內階級狀況和形勢任務的根本變化,推動統一戰線從階級聯盟向政治聯盟轉變,提出了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新命題新論斷。鄧小平指出:“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革命統一戰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新時期統一戰線,可以稱為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愛國者的聯盟。”“統一戰線的對象,清楚得很,顧名思義,是把一切能夠聯合的都聯合起來,范圍以寬為宜,寬有利,不是窄有利。”“統一戰線的性質,叫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就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愛國者的聯盟。這樣范圍就寬了,具有廣泛的性質。”“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它已經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新時期統一戰線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共同奮斗,還要為促進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共同努力。”江澤民指出:“統一戰線歷來是為黨的總路線、總任務服務的。統一戰線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為實現黨和國家的宏偉目標而團結奮斗。進入新世紀,黨對統一戰線的基本要求是: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服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服務,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服務。”“現在,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包括: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去台灣人員留在大陸的親屬和回大陸定居的台胞,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原工商業者,起義和投誠的原國民黨軍政人員等。統一戰線工作的重點是社會有關方面的黨外代表性人士。我們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努力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使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達到新的團結和聯合。”胡錦濤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鞏固和加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鞏固和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萬眾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鞏固統一戰線的思想政治基礎,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兩個范圍”的聯盟,即由大陸全體勞動者、愛國者組成的,以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聯盟﹔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國外僑胞,以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聯盟。黨還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出台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落實知識分子和民族、宗教政策,頒布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團結各方面人士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后,黨把統一戰線進一步表述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聯盟,並載入憲法和黨章。黨強調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是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著力推動“五大關系”和諧,充分調動了各族各界群眾共同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

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統一戰線。黨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廣泛共識和磅礡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對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作出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習近平強調:“現在,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面臨的內外形勢、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是變化大,越是要把統一戰線發展好、把統戰工作開展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統一戰線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戰線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統一戰線在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上的作用更加重要。”“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花大心思、下大氣力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強和改進統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主要是必須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作用,必須解決好人心和力量問題,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必須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必須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必須發揮港澳台和海外統戰工作爭取人心的作用,必須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必須把握做好統戰工作的規律,必須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全面領導。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黨的統一戰線百年發展史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統戰工作的根本指針,全黨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落實。”2015年5月,黨中央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明確了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新定位和新任務,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統一戰線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2020年12月,黨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對新時代統一戰線各領域的理論、方針、政策進行了進一步完善,確立了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原則、組織領導、保障監督等。同時,黨中央還先后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高校統戰工作會議、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會議等專項會議,對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各領域的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所有這些工作,凝聚了全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力量,開創了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新局面。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統一戰線。面對我國發展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所有制形式、社會階層、社會思想觀念更加多樣,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好團結的工作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根本保証。我們黨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目的,就是團結帶領各方面黨外人士同我們黨一道前進。要引導各方面人士自覺接受和維護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隻有一致性、沒有多樣性,或者隻有多樣性、沒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我們所講的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一致,我們所講的多樣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樣的反映。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關鍵是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盡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我們必須用共同奮斗目標凝聚人心和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確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要團結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階層的人士和群眾,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我們必須深入細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時事政策,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和統一戰線歷史、人民政協歷史等,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大局觀。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共同行動。我們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離不開制度機制的保障,需要通過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各項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要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政策、制度,進一步完善同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溝通聯絡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港澳台僑同胞工作、聯誼、交流機制,把統戰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和黨政領導班子工作考核內容,納入宣傳工作計劃和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的重要教學內容。要完善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加強民族、宗教、僑務、新的社會階層等領域工作的協調配合,形成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的強大合力。“隻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就一定能夠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偉力。”

十、生機活力問題:堅持自我革命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黨歷經百年滄桑更加充滿活力,其奧秘就在於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黨的偉大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從不諱疾忌醫,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

堅持自我革命,是黨總結百年奮斗歷程得出的第十條歷史經驗。堅持自我革命,才能保証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從黨的自身建設來講的,強調的是政治保証問題,闡述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如何全面從嚴治黨、實現自我革命的。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自我革命。隻有堅持自我革命才能確保黨的領導。這條歷史經驗是收尾的、壓底的,在“十個堅持”中起著關鍵作用,與第一條歷史經驗遙相呼應,形成完整的鏈條和體系。堅持自我革命,黨就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黨能夠取得百年輝煌的根本所在,也是黨總結百年歷史經驗的歸宿和落腳點。

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在黨的歷史上,我們黨曾給出過第一個答案,這就是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黃炎培對毛澤東說:“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新鮮經驗,提出了自我革命的重要政治論斷。人民監督與自我革命,都是我們黨在加強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方面獲得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指出:“一百年來,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証了黨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人民監督與自我革命是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一體兩翼,它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彼此之間是相互促進的。自我革命的命題雖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黨正式提出的,但是,由於我們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決定黨必須自我革命,黨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沒有任何自己的利益,更沒有特殊利益。自我革命源於黨的初心使命。這也是黨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縱觀黨的全部歷史,自我革命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力量源泉。

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自我革命的探索實踐。我們黨一成立就高度重視自身建設。在大革命時期,黨的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注意對干部、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教育,進行黨的紀律教育,進行反對和防止貪污腐化的教育。1926年8月,黨中央發出了《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告——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這是黨的歷史上制定的第一個懲治貪污腐敗的文件。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專門將“黨的建設”列為一章。1929年12月,黨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的原則,強調了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指明了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糾正辦法。1932年7月,毛澤東等發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第十四號》,提出厲行廉潔政治,反對貪污和浪費,依法嚴懲腐敗行為。《訓令》強調:“對蘇維埃中貪污腐化的分子,各級政府一經查出,必須給以嚴厲的紀律上的制裁。誰要隱瞞、庇護和放鬆對這種分子的檢查與揭發,誰也要同樣受到革命的斥責。”1939年10月,毛澤東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提出黨的建設總目標、總任務,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將黨的建設作為偉大的工程來實施,這表明黨對加強自身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更加自覺和深刻。1942年2月開始,黨以延安為中心,在全黨范圍開展了一場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整風運動。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進行了整黨工作,通過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和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採取黨內黨外結合等辦法,解決基層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經過整黨,黨同群眾的聯系更加密切,為爭取土地改革和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証。

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自我革命的有效實踐。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們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重要思想,告誡全黨必須警惕敵人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1950年下半年開始,全黨全軍開展了整風運動。1951年下半年開始,全黨進行了整黨。在整黨進行過程中,全國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1952年,黨中央將正在開展的“三反”運動與整黨相結合,嚴肅查處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的貪污、浪費、受賄等腐化墮落行為。毛澤東指出:“自從我們佔領城市兩年至三年以來,嚴重的貪污案件不斷發生,証明一九四九年春季黨的二中全會嚴重地指出資產階級對黨的侵蝕的必然性和為防止及克服此種巨大危險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確的,現在是全黨動員切實執行這項決議的緊要時機了。再不切實執行這項決議,我們就會犯大錯誤。”毛澤東在下發的指示中強調:“反貪污、反浪費一事,實是全黨一件大事,我們已告訴你們嚴重地注意此事。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污犯,對中小貪污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現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所早已料到的這種情況,並實現二中全會防止腐蝕的方針,務請你們加以注意。”“三反”運動有力地懲治了部分黨員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整頓了黨的隊伍,純潔了黨的組織,尤其是從嚴查處“新中國反腐第一案”劉青山、張子善案,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

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自我革命的創新實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了保証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全會同時對加強黨的建設進行了一系列部署,決定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整頓黨的作風。這次全會上重新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擔負起這項重要任務。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並向全國公布,對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黨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根據黨的十二大的部署,作出關於整黨的決定,隨后在全黨分期分批開展了一次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為基本任務的全面整黨。面對改革開放以來,黨內出現的一些消極現象,鄧小平指出:“開放、搞活,必然帶來一些不好的東西,不對付它,就會走到邪路上去。所以,開放、搞活政策延續多久,端正黨風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糾正不正之風、打擊犯罪活動就得干多久,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貫穿在整個改革過程之中,這樣才能保証我們開放、搞活政策的正確執行。”1989年我國發生了嚴重政治風波,針對部分黨員不同程度卷入政治風波問題和黨內滋生的腐敗現象,1989年7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要求從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做起,在懲治腐敗和帶頭廉潔奉公、艱苦奮斗方面先做七件事。當時,鄧小平強調:“要扎扎實實做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不是假的。”“腐敗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們往往下不了手。這就會喪失人心,使人們以為我們在包庇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他還特別指出:“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江澤民也強調:“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資產階級思想時刻侵蝕著黨的肌體,使黨內消極腐敗現象有所滋長,脫離群眾的傾向有所發展,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崇高威信。這種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能不能把我們黨建設好,不僅關系到黨的興衰,而且關系到四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敗。”8月28日,黨中央發出《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2000年1月14日,江澤民在十五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上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並完整提出了“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1993年,黨中央作出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的重大決策,此后每年都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專門研究,在黨內形成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為主要內容的反腐敗三項工作格局。1998年7月,黨中央決定,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1998年11月,黨中央決定在全國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2005年1月起,全黨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8年9月起,全黨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后,黨中央根據黨章,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規定。面對反腐敗斗爭的復雜形勢,胡錦濤指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充分認識腐敗現象蔓延的嚴重危害性,認識開展反腐敗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全黨一定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既不要失去信心,更不能掉以輕心﹔既要看到斗爭的長期性,又要有現實的緊迫感。”經過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這一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明顯成效,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証。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自我革命的成功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黨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黨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從八項規定破題,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2013年起全黨分批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5年在全國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2016年在全黨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2019年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分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2021年在全黨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學習教育,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得到提升,政治理論素質得到提高,黨員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顯著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為了強化紀律執行,黨中央先后修訂和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與此同時,黨中央以創新精神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領導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大格局。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習近平指出:“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反對腐敗。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領導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經過持續堅決的斗爭,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自我革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但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必須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我們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我們要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我們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把新時代好干部標准落到實處。我們要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各級黨組織要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我們要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持續深化糾治“四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我們要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隻要我們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就一定能夠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以上十個方面,是我們黨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十個堅持”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智慧、政治智慧、思想智慧,既是“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的深刻總結,更是“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行動指南,必將激勵我們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作者:曲青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本文將分上、下發表於《中共黨史研究》2023年第1期、第2期,注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