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鑄魂譜華章——中國共產黨宣傳機構的百年建設

作者:石磊    發布時間:2023-03-14    來源:黨建網微平台
分享到 :

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宣傳機構作為黨的宣傳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實施主體,與黨共生共長、形影相伴。百余年來,黨的宣傳機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終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在革命性鍛造中愈發堅強有力,為促進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宣傳部關於充實和健全各級宣傳部門的組織及工作的決定》(節錄)。

在革命烽火中應運而生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把宣傳工作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黨的一大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明確李達負責宣傳工作。一大通過的黨的第一個綱領也明確指出,地方委員會超過十人的應設宣傳委員一人。當時,由於黨員人數較少、黨組織不夠健全,暫未設立專門的宣傳機構。

1923年10月,黨中央成立教育宣傳委員會,負責團體以內的政治教育和團體以外的宣傳鼓動,成為黨的宣傳部門的雛形。1924年5月,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黨的宣傳鼓動要在“數量上及質量上有相當的組織”,中央及區應分設宣傳、組織、工農等部,標志著中央宣傳部正式設立。1925年1月,黨的四大進一步強調,“中央應有一強固的宣傳部負責進行各事”,並明確在中央宣傳部之下設立編譯委員會。黨的五大以后,黨中央繼續調整充實中央宣傳部力量,分設宣傳科和出版科。

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宣傳機構遭到嚴重破壞。1927年11月,黨中央決定撤銷中央宣傳部等部門,在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下設立組織局,組織局下設宣傳科。黨的六大以后,部委機構設置逐步恢復。1928年7月,黨中央決定恢復設立中央宣傳部,直屬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管轄。10月,黨中央向各級黨部發出第四號通告,決定建立並強健中央宣傳部的組織,各省委建立宣傳部,省委以下的黨部設立宣傳科,黨領導下的工會農協也應設立宣傳機關。1929年6月,黨的六屆二中全會通過《宣傳工作決議案》,明確中央宣傳部是全國宣傳教育工作的最高指導機關,必須健全組織,設立審查、翻譯、材料、統計、出版等科和編輯委員會、文化工作委員會,同時對地方黨委宣傳部門的設置也作出相應規定。自此,從中央到地方,黨的宣傳機構基本得以恢復。

抗日戰爭時期,為加強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宣傳工作,黨中央進一步完善了各級宣傳機構的設置。1939年2月,中央干部教育部成立,8月,干部教育部與中央宣傳部合並為中央宣傳教育部,1940年10月,又改稱中央宣傳部。同月,中央宣傳部作出《關於充實和健全各級宣傳部門的組織及工作的決定》,強調各級宣傳部門要明確工作范圍及任務,密切上下級關系,真正建立完整的宣傳工作系統。延安整風期間,黨中央實行精兵簡政,於1943年3月設立宣傳委員會,作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的助理機關,中央宣傳部、解放日報社、新華社及所屬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中央黨校等統歸宣傳委員會管理。

全面內戰爆發后,1947年3月,中央宣傳部分為數部撤離延安。1948年5月,黨中央三部分工作機構在河北平山會合后,中央宣傳部機關遂遷入平山縣北庄村。1949年3月,中央宣傳部機關隨黨中央進駐北平香山,人民日報社、新華總社、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等主要新聞機構也陸續遷入北平。5月,黨中央設立新聞工作指導委員會,統一管理報紙、通訊社及廣播電台工作,同時成立由中央宣傳部領導的中央電影管理局、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等機構,為新中國宣傳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宣傳機構正式創立並鞏固發展,積極宣傳黨的綱領、傳播黨的主張,同國內外反動勢力作堅決思想輿論斗爭,成為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先鋒,凝聚起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磅礡力量。

1946年9月27日,毛澤東就宣傳工作致陸定一的信。

在建設歲月中曲折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執政黨。領導地位和工作重心的轉變,對黨的宣傳機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1949年12月,黨中央發出關於中央政府成立后黨的宣傳部門工作問題的指示,明確全國文化教育行政工作應經由中央政府文教部門管理,以便黨的中央宣傳部和各級宣傳部擺脫行政事務,集中注意於黨的宣傳鼓動工作的領導和黨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制定。至1950年3月,中央宣傳部內設秘書處、干部處、編譯處、政治教育處、時事宣傳處、教育研究室等5處1室。

1951年2月,黨中央發出《關於健全各級黨委宣傳機構和加強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定出計劃,在群眾宣傳、理論教育、文化藝術、學校教育、報紙廣播、書刊出版、干部管理等方面,在一兩年內逐步充實宣傳部的機構與人力﹔中央宣傳部除應設立相應各處外,還要設立國際宣傳處,以擔負黨的國際宣傳工作。5月,黨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重點討論和解決改善黨對宣傳教育工作的管理和黨的宣傳工作機構建設等問題,並作出《關於加強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決議(草案)》,要求建立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下、由宣傳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宣傳思想工作運行機制。至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宣傳職能部門工作制度基本建立。

1954年,黨中央決定撤銷大區一級的黨政機構,各中央局宣傳部的許多干部調入中央宣傳部工作,進一步加強了黨中央對宣傳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5月,黨中央召開第二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在農村中的宣傳工作的指示》,強調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村地區的深入,必須盡快把加強縣、區一級宣傳機構建設提上工作日程,通過改善工作組織、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逐步解決縣委(區委)宣傳部在開展經常性業務中遇到的困難。這一系列舉措,對於在全體人民中奠定實現國家工業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1967年6月,中央宣傳部被錯誤撤銷。1976年10月,黨中央粉碎“四人幫”,對黨的重要領導機構及主要負責人進行調整,決定組建中央宣傳口,作為協助中央管理全國宣傳的工作機構。1977年10月,黨中央批准中央宣傳口的報告,決定恢復設立中央宣傳部。宣傳部內設辦公室、理論局、宣傳局、文化藝術局、新聞局、出版局,主要負責掌管全國宣傳、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並在業務上進行指導。隨后,各級地方黨委宣傳部門也先后重建,黨的宣傳工作系統得到全面恢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中央繼續加強宣傳機構建設,強化指導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宣傳系統,在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全面恢復國民經濟、順利完成三大改造、推進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春風中逐步壯大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為使宣傳工作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黨中央對各級宣傳機構進行了持續調整與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0年4月,黨中央決定成立對外宣傳小組,以加強對外宣工作的領導。1982年,為有效解決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帶來的黨政機構臃腫、部門職責不清、運行效率低下等問題,黨中央部署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機構改革。此次改革重點在國務院系統進行,與宣傳工作相關的,主要是將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合並,設立新的文化部﹔設立廣播電視部,撤銷中央廣播事業局﹔將新華通訊社列入國務院部委級機構,不再歸中央宣傳部領導。1988年1月,黨中央決定成立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主要任務是分析意識形態領域動態,研究和掌握宣傳工作的方針、政策及其他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協調宣傳、理論、文化、新聞、出版等有關意識形態的工作﹔對宣傳、理論隊伍的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同年,為進一步理順黨政關系,科學劃分職責分工,黨中央啟動中央直屬機關改革,明確中央宣傳部作為在黨中央和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的主管宣傳、思想工作的綜合性工作部門,主要職能是加強對思想、理論、方針、政策的調查與研究,就宣傳、思想工作方面的重大問題向中央提出意見和建議。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黨的宣傳機構改革在新形勢下繼續推進。1990年3月,黨中央決定恢復設立對外宣傳小組,在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統一管理對外宣傳工作。1991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建,負責組織、推動、協調對外介紹中國的工作。1993年3月,黨的十四屆二中全會通過《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再次對中央宣傳部職能進行調整,恢復對新聞、文化、出版和社會科學研究部門的指導職能,會同組織部管理這些部門的領導干部﹔增加指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辦公室工作的職能﹔不再承擔對外宣傳工作的組織協調職能等。7月,中央對外宣傳小組調整為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央直屬機構序列。1997年4月,黨中央決定成立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中央關於精神文明建設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情況,協調解決精神文明建設主要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方面的有關問題。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由中央宣傳部代管。

黨的十六大后,宣傳工作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為貫徹黨的十六大作出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2003年6月,黨中央成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中央宣傳部牽頭,各行政主管部門齊抓共管﹔2006年3月,該小組調整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2011年12月,再次調整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此外,為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領導,落實互聯網信息傳播方針政策和推動互聯網信息傳播法制建設,2011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成立,辦公室不另設新的機構,而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加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穩步加強宣傳機構建設,使宣傳思想戰線的工作領域不斷拓展、方法手段不斷改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隊伍素質明顯提高,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強大思想保証和輿論支持。

2018年4月,中央宣傳部加挂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牌子,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

在復興征途中全面強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黨的宣傳機構建設全面進步、全面完善。

2013年2月,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為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統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12月,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的新形勢,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14年3月,黨中央決定,組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常設辦事機構。同月,為進一步理順內宣外宣體制,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並入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牌子。

黨的十九大后,2018年3月,黨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工作和電影工作,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電影管理職責劃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挂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牌子﹔優化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將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由工信部管理調整為由中央網信辦管理﹔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整合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歸口中央宣傳部領導﹔將旅游市場執法職責和隊伍整合劃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統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游市場行政執法職責。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挂牌﹔4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挂牌﹔4月1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挂牌。深化中央宣傳口機構改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這次改革后,中央宣傳部對中央宣傳文化單位的領導、管理、聯系、代管等方面職責統一表述為歸口領導和代管。2019年6月,黨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條例》明確各級黨委承擔的宣傳工作職責和各級黨委宣傳部承擔的工作職責,對加強基層宣傳工作機構設置和工作力量提出明確要求,為全黨更好地開展宣傳工作提供了剛性制度保障。

這一時期,黨中央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中央宣傳口機構改革,優化職能配置,完善歸口領導管理機制,有效提升了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

回望百年發展歷程,黨的宣傳機構始終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有效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宣傳機構必將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踔厲奮發、凝心鑄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2023年第3期《黨建》雜志,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