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恢復

作者:李 穎    發布時間:2023-04-12   
分享到 :

1954年10月,新疆軍區遵照軍委總參謀部8月6日的批復,公布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大革命”中,由於種種原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於1975年3月被撤銷,成立新疆農墾總局。兵團撤銷后,屯墾戍邊、發展經濟和維護新疆穩定的特殊作用明顯削弱。

1978年2月,國家農墾總局派出工作組對新疆農墾管理體制等有關問題進行調查,並提出了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意見,但由於當時一些領導對生產建設兵團的認識不同,這一建議未能實現。鄧小平知道王震熟悉新疆的情況,對兵團有深厚的感情,就指派王震以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常委的身份,兼管新疆工作。

1981年6月30日,王震給鄧小平致信,正式提出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建議。7月1日,鄧小平批示:“請由王震同志牽頭,約集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對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必要性,作一系統的報告,代為中央擬一決議,以憑決定。”

1981年8月,鄧小平已是77歲高齡,心系兵團的他在王震、王任重等人陪同下到新疆視察。他一下車就提出要求:我這次是借假期來新疆的,不要宣傳,一切從簡,切不可興師動眾。說是休假,其實是來考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恢復的必要性。

8月13日至14日,鄧小平先后視察石河子農科所、石河子總場和石河子八一毛紡廠。在石河子總場,他十分認真地聽取了連隊聯產承包、科技種田和連隊人員組成的情況,還親自到農田裡,仔細詢問和查看剛剛推廣的地膜棉的生長情況。

在視察石河子墾區時,鄧小平說:“原生產兵團的業績,新疆各族人民不會忘記,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不會忘記。”他還指出:“兵團事業要大發展,兵團肩負著屯墾戍邊的重任,要為新疆的穩定和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多方聽取意見、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鄧小平認為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時機已經成熟。回京后,他在中南海一次重要的小型會議上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起來確有必要,組織形式與軍墾農場不同,任務還是黨政軍結合。”

1981年10月,黨中央決定調當時擔任吉林省委第一書記的王恩茂回新疆工作。王恩茂離京赴新疆前到鄧小平那裡,鄧小平作了5個方面的指示,其中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現在的農墾部隊,是穩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恢復。”

根據鄧小平的幾次重要指示,國家農委黨組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隨即組織起草了《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於1981年12月3日發出了《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這個決定指出:“生產兵團屯墾戍邊,發展農墾事業,對於發展自治區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建設、防御霸權主義侵略,保衛祖國邊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此,被撤銷6年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得以恢復。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兵團撤銷前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與1981年黨中央批准恢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明顯的差異。鄧小平視察新疆時作了解釋,他說:“生產兵團恢復起來,這是穩定的力量,不要用解放軍的名義……解放軍不要搞得太復雜了,如用解放軍的名義,搞軍銜就要輪到它,幾萬人不好辦。”

(來源:2023年3月22日《黨史信息報》,文章摘編自《紅路——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