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珍貴照片的由來

作者:張桂輝    發布時間:2023-04-28   
分享到 :

觀音橋,是廬山境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老石拱橋。山水橋,相得益彰﹔天地人,合力作美——1014年,當陽(現江西九江市)石匠高手陳智福、陳智汪、陳智洪三兄弟,奇思異想,精心設計,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澗上架起一座“石彩虹”,使這裡天塹變通途,呈現出“百尺懸潭萬道山,一虹橫枕翠微間,半天雲錦開青峽,幾地轟雷撼王關”的神奇景象。因其架在三峽澗上,原本名叫“三峽橋”。及至清代末年,當地百姓在三峽橋南端修建起供奉觀音的觀音廟,此后人們習慣叫它觀音橋。

觀音橋全長24.4米,寬4.1米,高10.67米,單孔,橋拱為7排,共105塊規格相同、每塊重1噸的花崗岩,以榫形扣鎖成為一個整體。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百年來,多少游人、文人、名人來過觀音橋不得而知,但一代偉人周恩來過觀音橋,則有史料記載。

1961年夏,周恩來登上廬山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后,9月17日周恩來下山,在前往南昌的途中,順道前去參觀位於廬山南麓的觀音橋。那天輕車簡從的周恩來一行,遇到家住廬山腳下玉京村周家灣的周桂花。13歲的周桂花,見到了生人,連忙站起來,想回屋裡去,卻被總理的秘書叫住了:“小姑娘,你認得觀音橋嗎?給我們帶個路好不好?”周桂花腼腆地答應:“好!”當周桂花把這些陌生人帶到橋前,周恩來拉著周桂花說:“來,咱們照張相。”這時,正好一位干部走過來,恭恭敬敬叫了一聲:“周總理……”周桂花一聽,甭提多高興了。她人生第一次照相,竟然是和周總理一起。

周恩來牽著小桂花的手仔細洗去手上的泥巴,並用毛巾擦得干干淨淨,拿來一個大紅蘋果送給她。從觀音橋折回時,周恩來說:“小桂花呀,我到你家去看看好嗎?”來到桂花家,周恩來笑著對她的父親說:“老同志,你的小姑娘給我們帶路,耽誤了她吃飯,很對不起……”周恩來一邊說一邊還送上了餅干、糖果。周恩來到村裡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老周家堂屋裡擠滿了人。周恩來關切地問大家可吃得飽。周桂花的父親低著頭,不無顧忌地說:“不瞞總理說,這兩年不比前些年,飽是不太飽。每人每天隻有半斤糧……”周恩來認真地聽著,過了一會兒,他站了起來,沉著有力地說:“老表們,這一兩年我們受了災,日子過得是困難。隻要我們跟著毛主席,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光景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1977年1月12日,《江西日報》頭版頭條以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題為《手捧照片思親人,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文章,同時配了一張周桂花依偎在周恩來身邊的照片。后來,這篇文稿被改編為《一張珍貴的照片》,編入20世紀80年代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

(來源:2023年4月19日《黨史信息報》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