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徐特立身上的布口袋
徐特立,是被黨中央譽為“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的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曾以58歲高齡參加長征,是長征中年齡最大的人。長征中,為了適應長途行軍的需要,很多年輕戰士尚且輕裝上陣,為何徐特立反而負重前行——在身上綁了許多鼓鼓囊囊的布口袋呢?
這些布口袋裡裝的不是別的,都是徐特立搜集的學習資料。據蕭勁光回憶:“他特別重視搜集學習資料,一張舊報紙上有篇什麼文章,他都要剪下來保存著。為了存放資料,他親手縫制了許多布口袋,把它們左一個右一個綁在身上,裡面塞得鼓鼓囊囊的。”在長征中,連糧食、食鹽等生存資料都非常緊缺,更何況是精神食糧了。因此,徐特立對於偶爾繳獲的國民黨報紙總是視如珍寶,將上面具有價值的文章全都剪下來保存著。不僅是衣服口袋裡,連上級給他配的馬背上都裝滿了書籍、蘇區編寫的教材和教育資料。即使是在四渡赤水時,徐特立也沒有舍得丟棄這些寶貴的學習資料。他把它們一直背到了陝北。
搜集學習資料,方便長征中教學使用
徐特立,原名懋恂,字師陶。懋,是勸勉、勉勵的意思﹔師陶,是以陶行知為師、向陶行知學習的意思。“他雖比陶行知年長14歲,卻謙虛地以陶氏私淑弟子自命。”人如其名,徐特立一生勤勉治學,甘為人師。他在《六十自傳》中曾自己總結道:“我的職業和事業:一生都是教書。”在投身革命事業之前,徐特立在明德、長郡等中學任教,並創辦了3所小學。到中央蘇區之后,徐特立任中央蘇區教育部長,為發展蘇區教育事業、推動掃盲做了大量工作,還親自創辦了列寧師范學校。即使在緊張的行軍環境中,他仍然沒有放鬆教育工作,自發地當起了戰士們的教書先生。在行軍休息的間隙,徐特立就趁戰士們休整時教大家認字,他拿起樹枝,以樹枝為筆,以大地為紙開始上課,邊寫邊對漢字作出形象生動的解釋,以引起戰士們的學習興趣,加深戰士們的印象。“土地廣闊無垠,肯定是下面比上面的長啊。‘士’呢,大家看看,一個戰士,站得筆直,可是背著很多東西,所以‘士’的形狀就是下面窄,中間寬啊。”徐特立邊說邊畫了一個背包戰士的形象。如此這般,徐特立又寫了“人、大、水、火、家”等字,並耐心地給戰士一一解釋。為了更好地利用行軍時間進行識字教育,豐富戰士們的行軍生活。徐特立開動腦筋在紅軍戰士的斗篷、背包上都寫上字,行軍時后面的戰士就認前面戰士的身上寫的字﹔有時先遣的紅軍戰士在路邊豎一塊牌子,上面寫兩個字,續行的紅軍戰士便一個教一個地去認字。長征中流傳的一個順口溜就是敘述的這件事情:“人民教育家徐老,長征路上事文教,地當教室也當紙,樹枝石頭當筆用,每天學習二三字,一年學會八九百,學好文化好當家。”這些方法在當時都是很有趣和很有效的。到達延安后,據徐特立估計,“單在共產黨和紅軍軍官裡面至少有二萬人能讀寫新文字”。識字率達到了40%以上,這遠遠超過了當時社會的識字水平。
搜集學習資料,是自幼養成的學習習慣
徐特立家風嚴謹,幼時便每日黎明早起,洒掃庭院之后大聲朗讀詩文,謂之“晨課”﹔夜晚圍坐在伯祖母身旁,聆聽治家教育。20歲時,徐特立制定了“十年破產讀書計劃”,甚至變賣家裡的祖產專門用來買書。當教師之后,他也堅持“不動筆墨不看書”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標記書中要點,記下書中的精華和自己的心得體會。徐特立一生勤於學習,堅持搜集學習資料,是終身學習理念的踐行者。
1919年,徐特立就曾在《留法老學生之自述》一文中批駁了“年老者不能求學”的觀點,表達自己終身學習、追求進步的決心。“到了六十歲,還同四十三歲時一樣無學問,這一十七年,豈不冤枉過了日子?這一十七年做的事情,豈不全無進步?到了六十歲時來悔,那就遲了,何不就從現在學起呢?”在《六十自傳》中,徐特立再次表達了終身學習的觀念,認為“學習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正是這樣,徐特立一生追求進步,43歲開始學法文、52歲開始學游泳,到了晚年還制定了一個20年學習和工作計劃,來勉勵和鞭策自己。據回憶,徐特立直到70歲,還是每天抱著書本,摘抄要點,收集各種材料,做10小時左右的工作。
搜集學習資料,是為編寫教材方便
在革命戰爭時期,各項經費都有限,蘇區教學缺乏現成的教材。為了適應蘇區教學的需要,徐特立在創辦列寧師范學校后,不僅擔任校長、教員,還自己編寫教材。當時的蘇區缺少書報,徐特立隻能從國民黨那裡繳獲來的書籍報紙中尋找材料,作為編寫教材的參考。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徐特立格外珍惜學習資料,也養成了搜集資料以備編寫教材的習慣。如李伯釗所言,徐特立親自編寫的教材更適合蘇區教學的需要,“政治性很強,而又理論聯系實際,包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能夠滿足學生們求知的欲望”。長征結束到達陝北,這裡的文化較蘇區更為落后,開展文化教育的工作更為艱巨。徐特立在長征中搜集的學習資料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他能夠迅速地投入陝北文化教育事業中去。他一到陝北就創立了一所文盲師范學校,積極推行新文字運動。
徐特立勤勉治學,終身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杰出代表。中國共產黨作為學習型政黨,歷來重視學習,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以先進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人民軍隊的學習形象得到了斯諾的深切認同:“‘作戰不忘學習’,這口號對任何一種軍隊只是一種空談,但在紅色中國裡,它卻馬上贏得你的相信。”
(來源:2023年4月19日《黨史信息報》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