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作者:張宏志    發布時間:2023-05-10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催人奮進,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二個部分專門闡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表明了我們黨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就是一代代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

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創立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隨著時代發展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時代化進程的歷史記錄,也是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理論支撐。

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作為黨的文獻研究、老一輩革命家思想生平研究的學術團體,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探索歷程,總結其歷史經驗。在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向同行,相通相融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 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於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實現民族復興是一條無比艱難的探索之路。當時的中國,外有帝國主義侵略壓迫的羈絆,內有 2000多年封建主義傳統的重負,要戰勝這兩大敵人談何容易。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比作擋在中國人前進道路上的兩座大山。如何搬掉這兩座大山,靠什麼力量搬掉這兩座大山,是每個探索復興之路的中國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拯救民族危亡,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告終。歷史証明,無論是寄希望於統治者的開明,還是依靠少數“精英”分子舉義起事,或者模仿西方國家搞議會政治,都不可能走出一條民族復興之路。毛澤東 1920年在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時指出,“勞農主義”的俄式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准確反映了那一代中國愛國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心路歷程。中國的先進分子在試驗了種種“主義”之后,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找到一條沿著社會主義方向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領導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艱辛探索,開創了一條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引下,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問題的救國、富國、強國之路,開創了一條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探索之路。在建黨后的近 30年,我們黨成功探索了一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救國之路,贏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目標。這一革命的階級基礎、推動力量和發展方向決定了其必然歸宿就是建設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又經過了近 30年的曲折探索,我們黨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必須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成功開辟出一條快速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實現總體小康、開始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正是基於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庄嚴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歷史証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向同行,相通相融。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探索歷程,生動展現了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是答卷人的歷史畫卷,充分証明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探索中,成功回答了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課題。在這一探索歷程中,民族復興是時代問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答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解題方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運算常量,人民利益是評分標准。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孤立的、偶然的,都有其歷史必然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不同的時代之問,作出了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我們黨“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現了新的階段性特征,中國已經邁入了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后半程。我國面臨的發展問題已經出現了根本性改變,不僅早已不是 20世紀 50年代面臨的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發展的問題,而且也已不能再籠統地用落后的社會生產來進行概括,而是到了追求更高發展質量的階段,到了在解決物質財富創造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基礎上向追求更高更優標准轉變的階段。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於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前夜。

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群體的崛起,推動世界進入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敵對勢力在政治外交領域加強對華打壓,在經濟技術領域加緊對華圍堵,特別是企圖挑起全球意識形態斗爭以孤立中國,並借機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壓制中國科技進步,搶佔世界新科技革命制高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了迎來勝利的最后關頭,也到了最關鍵的、風險挑戰最多的“戰略相持”階段。

如何准確判斷形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是全黨全國人民面臨的新課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放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百年征程的最后征途,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並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的科學理論,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如果說毛澤東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回答了中國革命的方向和道路問題,開啟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初步探索﹔鄧小平理論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解決了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提出時的課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解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特別是黨建理論如何深化的課題﹔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解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后,如何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課題﹔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從新的歷史方位出發,通過全面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回答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后半程面臨的新課題,因而成為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既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特點,也符合一般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在這裡,事物的歷史起點及其發展脈絡與事物的邏輯起點及其演變規律是完全一致的。往往是一個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下一個問題就會突出出來,而對后一個問題的回答恰恰又是對前面問題認識的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黨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徹底消除了存在數千年的絕對貧困,邁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探索步伐,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極大增強,黨的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反腐敗斗爭獲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成功拓展和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充分証明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三、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既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又著眼於探索和回答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面臨的時代課題,展現了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歷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義重大深遠、經驗彌足珍貴。我們要深刻總結其中的歷史經驗,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第一,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今天,17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應用,一定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充分証明,無論進行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都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貫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豐富、代有創新的歷史進程,正是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肩負的重要使命。

第二,要准確把握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於我們能否准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准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並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前提。實踐証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能否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決於我們能否准確認識和把握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否准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能否准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黨面臨的中心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飛躍,正是在正確解決不同歷史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正確調整黨的中心任務的基礎上實現的。探索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科學方法,是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三,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毛澤東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論”,強調要“普及與深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唯物辯証法)於多數干部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充分証明,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中國的問題,進而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新時代,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就是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釋了“六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推進新時代理論創新的根本遵循。梳理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取得的成功經驗,尋找其中的共同規律,是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的重要方向。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邁出新的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歷史征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每一位黨史和文獻工作者的崇高職責和歷史使命。在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作者:張宏志,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副部長級)、編審

來源:《黨的文獻》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