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來時的路

——走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史館

作者:林珊珊    發布時間:2023-05-12   
分享到 :

春日的中央黨校,芬芳沁暖、草木欣榮。蒼翠的樹木掩映間,位於校園中軸線西側的校史館古朴、庄重。

拾級而上步入展廳,隨著一面仿延安時期中央黨校正門的磚牆徐徐打開,我和同事們被帶往時間深處,與那些凝結了歷史底蘊的文物、飽含革命熱情的文字相遇。

跟隨講解員,我們走進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回望出發的地方。廳內擺放的一張老照片已經光影斑駁,照片上是幾間由土磚壘筑的磚瓦房,牆面在風雨沖刷侵蝕下盡顯滄桑。這座破舊清寒的土房位於江西瑞金葉坪洋溪村,是1933年3月13日成立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也就是中央黨校的前身。在這裡,任弼時、張聞天、李維漢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構建了難得的一方求知淨土,鍛造了一批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落,見証了我們黨干部教育事業的星星之火,開啟了黨校人奮斗求索的光輝征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從狹小簡陋的院落到如今開闊大氣、風景旖旎的校園,從第一批百余名學員擴展到如今幾千人的在校學員規模,中央黨校櫛風沐雨,走過了萬水千山。據解說員介紹,按照校(院)委會的指示,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洋溪村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已經作了全面修繕,舊址周邊環境也進行了整治,今后將作為紅色基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歲月不居,薪火相傳。昔日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今天又一次成為紅色“課堂”。這何嘗不是歷史與當下的一種妙合?

在“延安時期的中央黨校”展覽部分,鐫刻著“實事求是”校訓的四塊石碑格外引人注目。這四個字雄健瀟洒,由我們的老校長毛澤東題寫,延安中央黨校學員舒同臨摹放大,當年就鑲嵌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門楣上方,見証了中央黨校在延安的那段輝煌歲月,也成為一代代黨校人的座右銘。

時間的鏡頭推回1942年的延安。2月1日,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作了《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他將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生動比喻為“不過是一股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裡跑出來的”,號召“我們全黨都要來做這個塞洞工作”。2月8日,他又在中央黨校作了《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彼時的中央黨校,集中了各根據地及各方面的大批領導骨干,是全黨整風運動的“大本營”,是當之無愧的思想鍛造熔爐。延安時期中央黨校形成的學術傳統和理論傳統,也成為了黨校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中央在這裡,黨校在這裡,七大在這裡開,這個問題解決了,中華民族就勝利了。”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對整風問題有這樣一句總結。他的這句話,足見中央黨校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與分量。

因黨而立,因黨而興。伴隨著黨的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央黨校堅定沉穩地一路向前,“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矢志未改。

每當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時刻,中央黨校總是思潮涌動、先聲奪人。思想理論的火花不斷激發,終於變成了熊熊的火焰。

在《理論動態》第60期的封面及相關手稿前,我駐足良久。1978年5月10日,這一期雜志刊發了一篇載入史冊的雄文,就是數易其稿,並經胡耀邦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由此打響了真理標准問題討論的“第一槍”。

“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准一樣。”

“正是實踐,也隻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

紙張在歲月中泛黃,但這些深刻的論斷,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聵。

對這份史料的關注,還源於我對《理論動態》一份特別的情感。數年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我到中央黨校報刊社報到,社裡安排我到《理論動態》編輯部擔任編輯。這是我步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那種興奮悸動,至今難以忘卻。為了更好地了解《理論動態》,那段時間,我集中學習了沈寶祥等老同志對辦刊背景和部分代表性文章的回憶與思考。黨校學者們的勇敢、坦蕩和睿智時常觸動我。有時我神思馳騁,會想:當時的編輯工作是什麼樣的呢?面對洶涌而至的改革浪潮和伴隨其中的“暗礁”“漩渦”,他們是怎樣確定選題的?碰到一篇好文章,他們是否會擊節贊嘆、欣喜若狂?遇到分歧,他們又是如何反復討論、達成共識的?這本薄薄的雜志,作為黨在思想理論上撥亂反正的排頭兵,彰顯了中央黨校勇於研究問題、敢發時代先聲的精神品格,凝結了幾代人對真知的渴望與對事業的熱愛,也將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沿著展覽路線繼續行進,一張照片將我的思緒拉到了2018年4月28日,那個激動人心的上午。那一天,碧藍的天空澄澈純淨,中央黨校主樓被陽光輕柔地鍍上一層淡金色,更顯巍峨庄嚴。我們部分同事和學員聚集在樓前,等待見証一個神聖的歷史時刻。

兩條紅綢被揭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牌子分列正門兩側。

這是90年長軸畫卷上又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在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中,團結、自信、有序地開始譜寫新的篇章。5年過去了,我深深感到,在不知不覺間,校、院早已緊緊融合成了一個親密的大家庭,我們真誠地交流互鑒、取長補短,逐漸形成了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我邊走邊看,每一個物件都承載著一段珍貴的往事,每一張照片都定格了一個璀璨的瞬間。它們串聯起黨校90年的光榮歷史,傳遞著堅毅的力量。

不覺已到了展廳的盡頭,這裡的一片留白引人遐思。我們看到中央黨校如何從過往走來,更期待她將如何奮楫當下、奮進遠方。

一位同事輕聲說,“這裡,以后就要靠我們來填滿了”。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5月12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