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

作者:王玉強    發布時間:2023-05-26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全黨做到“三個務必”,“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歷史自信是以歷史認知為基礎的。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准確,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歷史自信,因何而堅定?歷史主動,怎樣能增強?可以從很多角度尋找答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答案,是源自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認識和理解。

一、堅定道路自信

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的基本問題,從來就沒有教科書,別人的路也走不通。現實迫使中國人另尋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人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信自立,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沿著自己開辟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不懈奮斗使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徹底解決絕對貧困的千年難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交出了一份舉世無雙的成績單。

百度春秋換了人間,百余年的對比如此鮮明。欲知向何處去,須知從何處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旗幟鮮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明確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項重大原則之一,明確為“全黨必須牢記”的“五個必由之路”之一。

這是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也是最深刻、最有標志性的歷史自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堅定理論自信

近代以來中國的問題沒有現成答案,隻能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首先要掌握思想武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的思想武器庫是越來越豐富了。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正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第一項歷史性成就,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回望歷史,為什麼我們黨能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理論的徹底是最堅定的自信﹔思想的創造是最有力的主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肩負起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三、堅定制度自信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在幾千年發展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制度文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新的社會制度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根據地創建人民政權,探索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新中國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奪取全國政權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定新中國的國體政體,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后,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戰略安排,部署建設 13項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國之治”的制度保証更加完善。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制度”這個關鍵詞貫穿全篇,覆蓋了黨治國理政全過程各方面。制度強則國家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越是接近目標、形勢復雜、任務艱巨,越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我們在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見,決不能自失主張、自亂陣腳。”

四、堅定文化自信

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站穩根基、發展壯大、走向未來,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00多年來,我們黨堅守中華文化的“根”和“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創造了中華文化新輝煌。這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最近的一個時代。

文化基因決定一個民族能否行穩致遠,文化自信決定一個民族呈現什麼樣的精神面貌。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成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鮮明特色,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到牢記“三個務必”團結奮斗的重要要求,從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及其所具有的裡程碑意義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到“五個必由之路”的規律性認識,百年大黨為了什麼、干成了什麼、還要干什麼、怎麼干等等一目了然,自信自強的氣象貫穿全篇。

站在歷史自信的基石上,我們前進的底氣更足了,把握主動的能力更強了。底氣和能力從何而來?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提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黨的二十大強調,“‘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從根本上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的二十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歷史定位的有關內容進行了充實完善,指出:“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

這一修改,有利於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歷史和現實一再証明並將繼續証明,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指導思想,是黨和國家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証,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創造歷史偉業的最大底氣。

作者:王玉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黨的文獻》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