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作者:李珍    發布時間:2023-06-03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部分,深刻論述了“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們黨自成立以來長期探索並實踐的重大課題。“兩個結合”重大命題的提出和系統闡述,在這個探索進程中具有歷史性意義。“兩個結合”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和實踐途徑,指明了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方向,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一、“兩個結合”中的“第一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問題,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目的和具體途徑

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一度犯了嚴重的教條主義錯誤,照抄照搬俄國革命經驗,付出了慘重代價。1938年,毛澤東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首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和歷史任務。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隻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使之帶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可見,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具體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核心的、根本的要求。

這說明,從一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內在地包含著同中國現實革命運動、同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結合。這也表明,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躍升到了理性認識階段。

之后,經過延安整風運動的思想洗禮,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第一個結合”原則逐步成為全黨共識。1945年,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從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高度自覺的理性行為。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在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二、“兩個結合”並提,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第一個結合”基礎上,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礎問題,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和實踐途徑

這個重大命題與“第一個結合”前后相續,一脈相承,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持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標志性理論成果。

科學理論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保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擁有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思想文化上首要的“結合”對象。馬克思主義要真正“化”入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文化日常,就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思想文化力量的戰略地位愈益突出,“第二個結合”尤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它既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繼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明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現實需要、內在機理、結合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歷史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和提煉升華,形成了關於“兩個結合”的系統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和政治理想等方面,“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

兩者相結合的基本方式,是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結合”的根本目的,是“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可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是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它發展的必然邏輯結果。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結合”中的重要地位,把它與“中國具體實際”相並列,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內涵。

“兩個結合”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科學理解和把握“兩個結合”,是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正如“第一個結合”與毛澤東思想的成熟發展密切相關一樣,“兩個結合”的提出與確立,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兩個結合”指引下的新時代偉大變革,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提供了實踐基礎。

正是由於始終堅持“兩個結合”,我們黨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三、“兩個結合 ”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一般規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普遍理論意義

“兩個結合”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普遍真理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這表明,“兩個結合”探索、解決的是方法論問題。因而,它不僅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規律,而且對於探討一般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問題,同樣具有普遍價值。

民族化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工人運動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創立了列寧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之路。他說: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不是要求消除多樣性,消滅民族差別”,而是要“把這些原則在某些細節上正確地加以改變,使之正確地適應於民族的和民族國家的差別,針對這些差別正確地加以運用”。

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完成這一課題,進行了各種努力和嘗試。中國共產黨人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進行長期不懈探索,形成了“兩個結合”的科學認識,把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理論和實踐推進到新的歷史階段。

“兩個結合”立論的主體是“中國”,是特殊性,但它所反映的認識、所揭示的規律,則是普遍性的。毛澤東多次強調要重視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特點,提出“各國應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決定方針、政策,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特點結合起來” 。鄧小平更明確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句話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結合本國實際。”

同樣,“兩個結合”中的“第二個結合”,也反映和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另一條普遍規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兩個結合”既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科學方向,同時也為在世界更大范圍內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理論借鑒。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豐富和發展,是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理論貢獻。

(作者:李珍,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任弼時思想生平研究分會會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