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

作者:張卓然    發布時間:2023-06-05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初步構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刻認識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時代背景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國家發展興盛,必然要求文化傳播力、文明影響力大幅提升,實現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國際話語權就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科技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硬實力”毋庸置疑。與此同時,客觀來說,我國“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還存在“落差”。我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國際社會在關注中國、贊賞中國發展成就的同時,對我們的誤解也不少,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之間存在不小“反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盡管我國在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對國際話語權的掌握和運用,我們總的是生手,在很多場合還是人雲亦雲,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現象,在國際上有時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因此,必須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隻有這樣,才能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夯實支撐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文化根基

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其中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必須修煉好“內功”。隻有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好,做到“形於中”而“發於外”,才能夯實國際傳播工作基礎,提高國際傳播效果。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更好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讓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解決好怎麼傳播,也就是如何將“形於中”的內容“發於外”的問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在加深,中國道路愈來愈成為人們研究的對象。這為我們構建和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和敘事體系提供了機遇。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故事是由話語組成的,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在國際傳播工作中,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要把“道”貫通於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我們國家發展成就那麼大、發展勢頭那麼好,在世界上做了那麼多好事,這是做好國際輿論引導工作的最大本錢。要把這些成就背后的道理講出來,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目的在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要客觀真實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故事,幫助國外民眾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真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奮斗,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同時,還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僅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還要進一步運用我國國際話語權和獨特話語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爭取更多國際輿論支持,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對外宣傳闡釋“中國夢”,積極講好脫貧攻堅的故事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還要繼續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繼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

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積極參與制定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歷史和人類的高度指明了全球治理的人間正道,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又一個重要公共產品,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要繼續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為人類社會何去何從提供強大思想指引和啟迪。

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能自說自話,要找准發力方向,運用更有效的國際傳播方式,提高國際傳播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在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上下功夫,在樂於接受和易於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國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要加強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掌握國際傳播的規律,提高傳播藝術。要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在運用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基礎上,採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和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准傳播方式,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要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優化戰略布局,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他還在新華社建社85周年、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開播、中央電視台建台暨新中國電視事業誕生60周年、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創建80周年、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等時間節點向這些國際傳播機構致信祝賀,寄予殷切期望。我們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這是主流媒體的歷史機遇,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外國受眾更多更好了解中國。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還要統籌團結和斗爭,不斷提高塑造國家形象、影響國際輿論場、掌握國際話語權的能力和水平。現在,國際上理性客觀看待中國的人越來越多,為中國點贊的人也越來越多。要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同時,要增強斗爭精神,講究國際輿論斗爭的策略和藝術,對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言論,要及時予以揭露和駁斥,提升重大問題對外發聲能力。從根本上講,還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堅持不懈、久久為功,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組織保障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當然也不例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組織保障,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納入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幫助推動實際工作、解決具體困難。

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是全黨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做國際傳播工作,主要負責同志既要親自抓,也要親自做。他在這方面總是以身作則,每次外事活動,不論是會談、交流還是演講,都要講中國道路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講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和主張,形象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等,還在不少國家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比如,他用“水漲荷花高”“一棵樹擋不住寒風”“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等生動鮮活、在各國人民中廣為流傳的話語,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主張﹔再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贊譽,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了學習典范。講好中國故事,不僅中央的同志要講,而且各級領導干部都要講﹔不僅宣傳部門要講、媒體要講,而且實際工作部門都要講、各條戰線都要講。要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形成自覺維護黨和國家尊嚴形象的良好氛圍。

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組織保障,還要加強人才和能力建設。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把國際傳播能力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國際傳播知識培訓。要加強高校學科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提升國際傳播理論研究水平,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視角進行深入研究,為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征程上加強和改進我國國際傳播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展,奏響交響樂、大合唱,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6月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