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三聯”“四變”“七進”  持續創新黨建模式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7-01   
分享到 :

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資料信息處黨支部自2018年底機構調整以來,以打造政治過硬、思想過硬、組織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五個過硬”支部為重點,探索了獨具特色的以黨建促業務的新模式,不但在業務上取得明顯的進步,被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授予2022年度全國信息報送先進單位,而且在2019至2022連續四年被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機關委員會授予年度先進黨支部的基礎上,於近期被中共山東省委省直機關工委授予“山東省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一、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將政治理論學習與黨史業務學習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充分發揮該處負責山東黨史資料征編的職能優勢和資料優勢,把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密切結合,取得了突出的學習成效。既學習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書籍﹔又學習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反擊歷史虛無主義論叢》等專業資料,以及省院自行編輯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史志工作重要論述摘編》等內部資料,切實貫徹了對於黨史工作者而言政治學習就是業務學習的理念,使政治理論學習與黨史業務學習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二、堅持以組織建設為重點,把機關黨建與企業、事業單位黨建三者聯合。

注重發揮黨史部門術業專攻的專家優勢,先后與山東省管理學院藝術學院、濟南市監獄、良友富臨大酒店、商河縣龍桑寺鎮委及政府、濟南市市中區舜函社區、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第二黨支部等6家單位進行黨建共建,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資源共享、平台共用、優勢互補、工作互動、雙向共贏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共建新模式。

具體做法是:一是政治建設相互促進。共同開展理論學習,共同進行專題座談,共同開展主題黨日,交叉舉行政治生日,聯合開展組織生活會﹔二是組織建設相互借鑒。交流支部品牌建設經驗,借鑒黨建制度建設做法,學習優秀黨員事跡,相互慰問對方單位的老黨員老干部﹔三是作風建設相互監督。共同開展警示教育,相互交流廉政風險點排查經驗﹔四是黨史學習相互提高。相互講授黨課,共同舉辦牆報壁報,彼此交流學習心得,共同探索黨員活動室的建設途徑﹔五是業務工作相互融合。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結合各自業務內容,共享各自媒體平台,宣傳各自黨建亮點﹔六是公益服務共同開展。共同組織社會服務,推動黨史進農村,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切實服務基層群眾。

三、堅持以標准化建設為依托,全面系統搜集整理支部黨建資料,實現了支部黨建資料“四變”。

一是平面變立體。對任何一項黨建活動都加以全方位地記載和描述。比如主題黨日增加了報備表,集體學習都附上了書面體會,支委會都留有照片,所有黨建活動結束后都發布工作信息﹔二是黑白變彩色,黨建資料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三是文字變圖畫。政治和思想建設等八大類資料的卷內文件目錄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需慰問的困難黨員基本情況採用檔案表的方式呈現﹔四是無聲變有聲。每次黨課都有錄音錄像並拍攝了《我和我的支部》短視頻來介紹本支部情況,同時積極探索利用抖音等新媒體平台來宣傳黨史、通過微信客戶端召開黨建視頻會議。

四、堅持以服務中心服務大局來檢驗成效,將黨課和黨日活動延伸到社會基層。

一是主動送黨課到基層黨支部,在線下率先實現了黨史“七進”,先后完成黨史進機關(山東省公安廳)、進學校(濟南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濟南育英中學)、進社區(濟南市市中區舜函社區)、進農村(濟南市商河縣龍桑寺鎮劉集村、王泰開村)、進企業(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山東書城、中國知網山東分公司)、進軍營(解放軍32128部隊仲宮營區、省委警衛連),以及進網絡。二是持續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效果實在的主題黨日活動。2020年至2022年先后赴總體國家安全觀濟南市教育展館、山東大學校史館博物館、膠濟鐵路博物館等展館,山東老戰士紀念廣場、濼口九烈士紀念碑、辛亥革命山東烈士陵園等紀念場所,毛澤東視察濟南黃河、毛澤東專列停靠西郊“五七”車站等紀念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53次,真正達到了“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提高的”效果。

(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