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黃一兵    發布時間:2023-0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積累豐富的經驗智慧。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是由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是由我國獨特的國情決定的,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與中國式現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為我們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

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它們植根於中國人民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堅定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終滋養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賦予當代中國獨特的發展優勢,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獨特面貌,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積累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也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能夠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重要啟示。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是由我國獨特的國情決定的,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華大地,切合中國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解決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華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我們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強調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拓展和推進,都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基於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的實踐探索,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庄大道”。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始終從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我們既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又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同時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現代化標准。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不是拋開中華文明的另起爐灶,而是扎根中華文化沃土,在中華文明從蒙塵到更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逐步開創、推進和拓展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首先是因為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不是飛來峰,而是中華文明的長河行進到了現代化的渡口。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丟掉了這個“根”和“魂”,我們的現代化和文明發展就沒有了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和基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同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正在為中華文明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堅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突破,中華文明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隻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貫穿黨的百年奮斗偉大歷程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面向未來,我們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秉持開放包容,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隻有包容共存、交流互鑒,才能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創新,就要在傳承中華文明優秀文化基因的基礎上,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當代表達。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充分吸收其中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