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的創作與傳唱

作者:張 磊    發布時間:2023-07-24   
分享到 :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咳喲……”這首經典民歌用朴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深敬仰,情感真摯,旋律好記,流傳極廣,曾伴隨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遨游太空。

《東方紅》取材於20世紀40年代陝甘寧邊區生活。陝北是民歌之鄉,在這裡長大的李有源從小就聽慣了當地民歌抒情、活潑的節奏,也熟悉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聲。在生產和生活中,他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和經驗,開始嘗試用民歌形式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和願望,滿懷激情地編創了許多民歌、快板、秧歌、小劇,深受人們喜愛,成為方圓幾十裡遠近聞名的多才多藝之人。1940年1月,葭縣人民政府成立,張家庄也建立了鄉政府。愛好文藝的李有源被群眾推薦到鄉政府擔任文書。閑暇時間,他家裡總是擠滿群眾,聽他演唱新歌。

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了文藝的工農兵方向,解決了文藝如何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這個講話的發表使李有源明確了創作方向,增添了創作熱情。1942年初冬,他試編了一首新秧歌:“共產黨好,毛主席好,他是我們人民的好領導,一來就把生產搞,親自上山把荒掏。”在李有源的帶動下,張家庄附近的幾個村子都編起了新秧歌。以后,他又寫出了《交公糧》《打壩歌》《人民江山萬萬歲》等優秀民歌。

創作一首反映自己和廣大勞動人民對黨和毛主席熱愛崇敬的頌歌,是李有源由來已久的一個念頭。1942年深冬的一天,他像平常一樣,天還沒亮就爬起來,背上兩個筐去城裡拾糞。當他拾滿兩筐糞坐在一塊石墩上歇腳時,一輪紅日從東方噴薄而出,燦爛的陽光照亮了陝北高原,也把李有源的心照得暖洋洋的。眼前壯麗的景色,使他不由得心潮澎湃。他想,毛主席不正是驅散黑暗、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的紅太陽嗎?李有源情不自禁地唱道:“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又想到,自從葭縣解放,人民翻了身,生活一天比一天強起來。今年,他開了七八畝荒地,打下10石谷子。要不是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和領導,哪有我李有源的今天,哪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今天?於是,他以朴素的感情,接著唱出了:“他為人民謀生存。”但是,最后一句怎樣寫呢?李有源一時想不出合適的句子。他邊走邊想,走到城牆跟前,看到牆上一條醒目的大標語——“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這時,最后一句編寫出來了:“他是人民大救星。”這4句精練的歌詞,語言朴素,比喻確切,配上群眾熟悉的《白馬調》,充分表達了李有源的心情,也表達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對毛主席深厚的崇敬之情。

李有源分外愉快地回到村裡,把這首歌曲唱給侄子李增正聽,侄子非常喜愛。后來,天生一副好嗓子的李增正又把這首曲子唱給村裡的群眾聽。

葭縣位於黃河西岸,大部分是丘陵地帶,氣候寒冷,土地貧瘠。1942年葭縣遭遇嚴重旱災,邊區人民政府號召一部分地少人多的村庄組織群眾南下,到延安一帶開荒。1943年冬,葭縣組織70多位貧困農民組成了一支移民隊,李增正任副隊長。李有源在村裡為參加移民的老鄉做思想工作,說明南下開荒的意義,要他們安心生產。李有源、李增正一句一句地教大伙唱這首歌,大伙越唱越起勁。移民隊從葭縣出發,走到哪裡唱到哪裡,在村子歇宿時還教群眾一起唱。群眾把這首他們十分喜愛的歌曲叫作《東方紅》,從葭縣唱到綏德,又從綏德唱到延安,越唱就流傳越廣。

不久,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秧歌隊的文藝工作者在綏德分區演出后,計劃編寫一部反映移民題材的大型秧歌劇《下南路》。負責人劉熾帶領王大化、張平、賀敬之、王崗等人到葭縣、吳堡一帶慰問八路軍將士,途徑葭縣烏龍鋪,夜宿在一家騾馬店裡。得知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也住在這裡,他們便趕緊請二人過來。閑聊中,聽到李有源“為宣傳移民編了個歌”,劉熾趕快拿出紙筆記錄歌詞、曲譜。李家叔侄扯開嗓門唱道:“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呼兒咳喲,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后,黨中央抽調干部團從陝甘寧邊區赴東北開辟東北根據地,延安魯藝也組織了一個文藝干部隊隨行,這首歌因此隨之一路傳唱到了東北。為了使歌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集中,由作詞家公木執筆,劉熾、王大化、高陽、田方、嚴文井等共同對歌詞進行了改寫。同年11月,魯藝文藝干部隊在沈陽組織公開演出,這是這首歌正式以《東方紅》為名進行演出,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此后便在更廣大的群眾中流傳開了。后來,每當人們請李有源介紹創作《東方紅》的經過時,他都十分謙虛地說:“《東方紅》不能說完全是我一個人創作的,那是許許多多熱愛毛主席、熱愛共產黨的干部和群眾集體創作的。”1965年10月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攝制時,這首歌又作為開幕曲被搬上舞台,場面宏大,氣勢磅礡,成了對一代偉人的著名頌歌。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3年6月1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