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黨的創新理論 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23-08-01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根本任務是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作為黨史和文獻工作者,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如何認識學習貫徹這一重要思想對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如何認識和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如何用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和指導工作?如何把握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基本原則?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弄明白了,就會把主題教育不斷引向深入,就會推動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闡述。學習貫徹這一重要思想對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和把握。

第一個層面,學習貫徹好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應有之義。這是從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職能職責的角度來講的。對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來說,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不僅是政治學習、政治要求,也是業務學習、崗位要求。

首先,從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職能定位來看,無論是“構建黨的理論研究綜合體系”,“促進黨的理論研究和黨的實踐研究相結合”,還是“打造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高端平台”,都突出了黨的理論研究這一重要內容,都表明了黨的理論研究是黨中央賦予我院的重要職責。而要搞好黨的理論研究,當然先要學習好黨的創新理論。

其次,從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歷史沿革和工作成果來看,更能清楚地得出這一結論。原中央黨史研究室成立於1980年,多年來,撰寫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等,為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教材。原中央文獻研究室成立於1980年,多年來,編輯出版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集,撰寫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年譜、傳記,還編輯了建黨以來系列重要文獻選編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編輯出版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論述摘編、選編和著作集,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供了基礎文本。原中央編譯局成立於1953年,多年來,編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選集、文集,列寧全集、選集、專題文集,斯大林全集、選集、文選,等等,承擔中央重要文獻對外翻譯,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和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等,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工作和工作成果一直以來就是為黨的理論武裝服務的。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我院職能職責所在,就是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天然使命所在。

第二個層面,學習貫徹好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內在要求。這是從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內在規律的角度來講的。對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來說,無論是搞黨史研究、文獻編輯,還是從事著作編譯、宣傳教育,研究的、編輯的、編譯的、宣傳的,都是黨的理論和黨的歷史。因此,從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內在規律上來講,就有一個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理論與史學的關系問題。

學習理論有什麼用?為什麼搞黨史和文獻工作要學習理論、強調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呢?清朝一位著名學者曾說:“先讀經,后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意思是先讀經書,再讀史籍,以經論史,評論古人史事,就不會與聖賢相悖﹔研讀史籍,再溫經書,以史解經,加深對經的理解,就不會僅限於章句字面的含義。這實際上強調的是理論經典對史學研究的重要指導意義,有利於幫助我們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三個文明都中斷了,隻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從未中斷地傳承到今天。這其中,中國史學起了重要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一個傳統。中國史籍卷帙浩繁,僅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就有3249卷、4000多萬字,此外各類史書更是不計其數。這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之相比。中國史學著作的體例最早是編年體,《春秋》就是這種體例。司馬遷在《史記》中創立了一種新體例——紀傳體。南宋人袁樞撰寫《通鑒紀事本末》,使用了紀事本末體。中國史學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留下的大量史書主要是這三大體例。到了近代,西學東漸,西方一些研究史學的理論方法傳入中國,出現了新史學。梁啟超等人借用西方的理論方法研究中國歷史,提出了“鳥瞰式”或“飛機式”的研究方法。他強調研究中國歷史不能隻為帝王將相作家譜,這是看不清歷史規律走向的。看歷史就“好像乘飛機飛空騰躍,在半天中俯視一切,看物攝影,都極其清楚”,也就是說看歷史要有宏觀感,這實際上接近於后來講的要全面地、歷史地看問題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給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提供了一個銳利的思想武器觀察世界、觀察歷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歷史,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李達等人寫出了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著作,形成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第一個高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爆發后,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等一批史學家寫出又一批馬克思主義史學著作,形成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第二個高潮。范文瀾寫出《中國通史簡編》后,毛澤東同志非常高興地說:“我們黨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們中國共產黨對於自己國家幾千年的歷史有了發言權,也拿出了科學的著作了。”

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就是給研究者一個望遠鏡、顯微鏡、解剖刀。沒有這個理論武器,隻能看到現象而不知道本質。新中國成立后,在歷史研究方法上有過一個爭論:研究歷史應該用什麼方法,到底是論從史出還是以論帶史?這兩種不同觀點爭論得很激烈,而這兩者不可偏廢。毛澤東同志說,中國歷史上有兩部大書,一部是《史記》,一部是《資治通鑒》。《史記》的特點之一,是寫完一個人物后對其進行點評,常見的形式是“太史公曰”。《資治通鑒》在敘事之后,在關鍵處也附有“臣光曰”,評價其得失,以為鑒戒。撰寫黨史著作,不能只是堆砌史料,需要從史料中得出結論。這就是以論帶史、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這樣的史書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得到啟發、受到教益。之所以強調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強調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因為這是黨史和文獻工作者開展工作的看家本領。

第三個層面,學習貫徹好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根本指針。這是從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性質的角度來講的。黨史和文獻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思想性都非常強的工作。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既是忠實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要求,也是精准掌握政策、扎實推進工作的重要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就黨史和文獻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根本指針。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地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工作是黨的全局工作和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強調黨的文獻事業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我們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獻,特別是黨的主要領導人的重要文獻,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治黨治國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對這些文獻進行編輯、研究和宣傳,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原則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研究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是一門具有鮮明黨性的科學。強調黨史研究要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黨史研究者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和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的統一。強調文獻工作要增強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在政治上把好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強調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黨史工作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也是每一個黨史工作者應該履行的政治責任。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原則和政治立場。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主責主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一如既往把深化黨史研究作為第一位的任務進一步抓好,把精品意識提高到推動黨的文獻事業長遠發展的高度來重視。強調整個黨史工作做得怎麼樣,關鍵看黨史研究水平高不高,成果多不多。強調要把黨的領袖人物宣傳好、維護好,把黨的文獻編輯好、出版好,把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好、闡釋好。強調要認真總結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經驗,特別是我們黨處理復雜局面、進行科學決策的經驗,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服好務。強調要加大經典著作編譯力度,要深化經典著作研究闡釋,推進經典著作宣傳普及,讓理論為億萬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的職責任務和著力點。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以此為指導去進行黨的歷史研究和黨的歷史經驗總結。強調要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証的觀點,正確看待黨走過的路。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強調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還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載體,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必須堅持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事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人才資源是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性資源。強調要堅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強調黨史工作隻有不斷培養造就大家、名家,才能實現精品力作薈萃。強調做好文獻工作,關鍵在人,在干部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強調要穩定和加強現有隊伍,大力培養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抓緊培養領軍人物和學科帶頭人,積極改善人才成長環境,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人才培養的努力方向。

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組織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對黨史工作的領導,是黨要管黨的重要內容,是各級黨委的重要職責。強調注重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不斷開拓前進,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強調各級黨委要進一步重視黨史工作,切實擺上議事日程,從人力、物力、財力上關心和支持黨史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黨史部門在黨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史和文獻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的重要性,為做好黨史和文獻工作提供了重要組織支撐。

總之,對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來說,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做好工作的崗位需要、本職內容,也是做好工作的理論基礎、思想武器,更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動指南。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理想信念、使命情懷、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覺用以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的根本在於把握其立場觀點方法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時,同一名大學生談到在梁家河讀《資本論》時的經歷,其中一條重要體會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厚的讀薄,薄的讀厚”。“厚的讀薄,薄的讀厚”,秘訣就在於熟練掌握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第一,抓住了立場觀點方法,就抓住了理論學習、理論武裝的靈魂。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習、掌握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論斷,這個要求適用於所有黨員干部群眾﹔第二個層面是把握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要弄清理論的出發點是什麼、它是如何思考的、怎樣得出結論的,這個要求對領導干部尤為重要,如果不會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理論就不能發揮作用。對於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來說,如果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不能上升到第二個層面,黨史和文獻研究成果就只是敘述歷史現象,搞不清楚背后的原因,無法說服人。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不僅要學習、掌握理論內容,更要理解、把握其立場觀點方法。這可以從佛教中土化的歷史過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中窺見一斑。

先看佛教中土化的歷史過程。公元前六世紀佛教在古印度創立,500年后也就是在漢朝時傳入我國,大約1000年后也就是在隋唐時,佛教適應我國的文化習俗,演變為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土化佛教,形成中華文化儒、釋、道並存的格局。佛教中土化的過程很漫長,這段歷史給我們很多啟示。佛教傳到我國后形成了很多教派,最有代表性的是禪宗和淨土宗。禪宗是最具中土化特征的典型代表。禪宗發展的重大轉折是慧能大師推動的。慧能大師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悟性很好。一次,針對禪宗大師神秀寫的一個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對應寫了另一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的這個偈子得到禪宗五祖弘忍的認可,他將衣缽秘密傳授給慧能,慧能開創“頓悟”法門,將禪宗發揚光大。

再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於歐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傳入我國。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我國迅速傳播,並為我們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1921年,黨的一大綱領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場觀點方法。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1945年,黨的七大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之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又產生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新時代偉大實踐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團結帶領人民,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

由此可見,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的關鍵在於把握、運用理論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第二,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作出了表率。習近平總書記每當闡述重大問題時,經常從歷史講起。這是他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在實踐中的運用,是他運用科學歷史觀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體現。什麼是歷史觀?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總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分析、研究各種歷史問題和現象,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重大論斷,為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提供了科學方法和思想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回答了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學習歷史和對待歷史的問題。歷史是過去的東西,對今天有什麼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講話、多次談話中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他指出:“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關於講歷史的好處,毛澤東同志學習歷史的一些心得體會很有啟發意義。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這樣幾個觀點:一是馬克思主義者是重視歷史的﹔二是讀史是智慧的事﹔三是講歷史才能說服人﹔四是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為以科學的態度學習歷史、對待歷史明確了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黨史和文獻工作者一定要有歷史的眼光,一定要掌握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一定要學會歷史分析方法,這樣才能揭示歷史的本質,才能預見未來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回答了應該以什麼樣的方法觀察歷史和研究歷史的問題。在能不能從歷史中獲得智慧、歷史能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方面,以什麼樣的方法觀察歷史和研究歷史至關重要。正確地觀察歷史和研究歷史,必須有正確的觀點、科學的方法。那麼,應該以什麼樣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研究歷史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貫通歷史,深刻認識歷史曲折發展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回顧歷史的時刻,也是展望未來的時刻。”二是評價歷史人物尤其是評價黨的領袖人物時,必須放在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去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問題時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三是研究歷史不能割斷歷史的內在聯系。四是要全面、客觀、辯証、發展地研究和闡述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我們黨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態度時指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真正履行對人民群眾所負責任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對黨所犯的錯誤怎麼看?關鍵要看我們黨對錯誤採取了什麼態度,是憑自己的力量糾正的,還是依靠別人糾正的。如果依靠別人來糾正,黨就沒有生命力了。事實是,我們黨恰恰是在遭受嚴重挫折后,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糾正了錯誤並再度奮起。歷史充分証明,沒有什麼外力能夠打倒我們,能夠打倒我們的隻有我們自己。我們黨不僅能夠在順境之中闊步前行,也能夠在逆境之中逆勢而上,在絕境之中絕地重生,在失誤之后撥亂反正,在挫折之后毅然奮起。其原因就在於我們黨敢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始終具有極強的自我糾錯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回答了應該以什麼樣的目的運用歷史和把握歷史的問題。正確地學習和對待歷史,科學地觀察和研究歷史,最終目的都是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認識和把握歷史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從中獲得歷史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論述歷史問題,都不是為了歷史而講歷史,而是著眼於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著眼於國際國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歷史的視角看改革開放,從歷史的視角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從歷史的視角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政治制度的選擇,從歷史的視角看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等等。

抓住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歷史觀的特質和歷史思維的特性,對深入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會大有幫助、大有裨益。

第三,在這次主題教育中,要堅持好、運用好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是顛扑不破的真理,不是因為它本子多、本子厚,最根本的是它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傳家寶。毛澤東同志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論聯合政府》等著作,就是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寫出來的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重要著作中指出:“隻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這種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對於中級以上的干部,害處更大。”這段話今天讀來依然發人深思。我們學習的目的從來不是單純地為了學習,否則就會“雖然讀了,但是消化不了”。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時也指出:我們“主要的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是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不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就沒有生命力了”。

同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學習這一重要思想,重在領會精神實質、把握精髓要義,學習掌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要把“六個必須堅持”的內涵要求領會深、領會透,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因為“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這一重要思想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六個必須堅持”是在新時代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和活的靈魂,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創造性運用,是對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新時代表達,是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具體展開。

總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學習其基本內容、理論體系、實踐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隻有認真學習、深刻把握“六個必須堅持”,才能更全面准確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在深層次上提高思想理論水平,才能在實踐中活學活用、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真正使這一重要思想成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

三、以科學的思想方法認識黨史和文獻工作

陳雲同志講:“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黨史和文獻工作者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指導工作,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講,要抓住三點:一是抓住全局和系統的觀點,可以概括為系統論﹔二是抓住兩點論,就是要講辯証法﹔三是抓住重點論,也就是要著眼於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個是系統論。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辯証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善於進行系統思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別是要學習掌握系統的基本特征,進一步明確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在全黨工作中的定位,進一步把握黨史和文獻工作作為一個系統所具有的特征及其要求,更好地推動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全面發展。

整體性是系統的最基本特征。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統一整體,但整體的功能並不等於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性這一基本特征,要求我們深刻認識到黨史和文獻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實增強在大局下行動的自覺性。善於立足一域謀全局、把握形勢謀大事,始終以全局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主動把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定准坐標、找對座次,發揮應有作用。必須把黨史和文獻工作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空交匯的大系統中去思考和謀劃。深刻把握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為黨史和文獻工作提出的歷史任務,深刻把握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黨史和文獻工作拓展的廣闊空間,深刻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黨史和文獻工作提供的時代機遇,深刻把握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為黨史和文獻工作提出的重大課題,深刻把握團結奮斗為黨史和文獻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結構性是系統的另一基本特征。系統的功能不僅決定於組成系統的要素,還決定於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在系統組成要素相對不變的情況下,系統的結構變化決定了系統功能的變化。比如,2018年3月,黨中央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編譯局三個單位合並組建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五年的成效,就不是簡單的1+1+1了,就會愈發感到黨中央作出這項決策是十分正確的,是無比英明的。這就好比把三條船打造成了航空母艦。根據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我院職能職責定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批准的“三定”方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具有11個方面的主要職責。黨史研究、文獻編輯、著作編譯、宣傳教育等,都是我們的主要業務。那麼,我們在謀劃、部署、推進工作時,就有一個優化結構的問題,就要注重和善於從全局和整個系統出發,看各項工作舉措是否符合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整體和長遠發展需要,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關聯性、協同性、動態平衡性,全面履行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職責。

層次性是系統的又一基本特征。系統有大中小之分,多個小系統構成一個中系統,多個中系統又構成一個大系統。系統的層次性這一基本特征,要求我們深刻認識到,黨史和文獻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大系統中的一個局部、一個小系統,離開了這個大局、大系統,黨史和文獻工作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同時,在黨史和文獻工作這個系統內,作為局部的業務工作和機關黨建、行政后勤等工作,又各自相對獨立地構成一個個小系統。同樣,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工作是一個系統,各省級、副省級、地市級、縣級黨史和文獻部門的工作各自也是一個系統。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及分會、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及分會、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中國索引學會的工作各自也是一個系統。學習系統的層次性這一基本特征,就要充分地認識和准確地把握這些局部、小系統所具有的特點、功能和作用,努力做好每個方面和每個層級的工作。

開放性是系統的又一基本特征。系統與外界環境存在著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和傳遞,並憑借這種交換和傳遞,維持自身的運轉。系統的開放性這一基本特征,要求我們主動請進來、走出去,動員組織各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開放的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格局。我們要加強黨史系統的指導協調、上下聯動和橫向交流,以共同開展大項目和跨區域課題研究為牽引,促進黨史和文獻資源的統籌整合,更好發揮黨史和文獻工作隊伍的整體力量﹔要堅持請進來,加強同黨政機關各有關部門、黨校(行政學院)、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文博、軍隊等系統的縱向聯系與橫向合作,共同攻關重大研究和編譯課題,組織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要勇於走出去,在現實生活中認領任務、尋找題目,擴大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要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境)外關於黨史和文獻研究的動向和信息,積極開展和參與國(境)外學術合作交流活動,不斷拓展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廣度。

第二個是兩點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善於堅持兩點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把握各項工作之間的辯証關系,做到統籌兼顧,更好地推動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協調發展。就像人走路一樣,隻有邁開雙腿,甩開雙臂,才能走得快、走得穩、走得遠。

在推進黨史和文獻工作中,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重要關系。首先要緊扣職能定位,把握和處理好履行研究部門職能與履行工作部門職能的關系。履行研究部門的職能,必須把握和遵循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特點和規律,按照學術研究的工作方法推進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工作,需要靜下來、坐得住﹔履行工作部門的職能,則必須按照黨委工作部門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運用工作部門的工作方法開展工作,需要動起來、走出去。這就要求把握好兩者之間的辯証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抓好,全面履行好黨史和文獻部門的職能。

由黨史和文獻部門的兩大職能產生了一系列矛盾關系。從黨史和文獻部門的業務工作看,要把握和處理好主要業務工作與延伸業務工作之間的關系。認真分析黨史和文獻部門的業務工作,可以分為主要業務工作和延伸業務工作兩個部分。黨史研究、文獻編輯、著作編譯、宣傳教育等工作,對於夯實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基礎,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具有重要作用,是黨史和文獻工作的主干。黨史遺址保護和紀念場館建設、紅色旅游、黨史題材作品審讀等工作,都是建立在主要業務工作的基礎上,是這些工作的延伸和應用。把握和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要牢牢抓住主要業務工作,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為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全面發展發揮牽引和推動作用﹔又要重視延伸業務工作,加大黨史和文獻研究成果轉化利用,提升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實現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價值。

從黨史和文獻部門的主要業務看,還要把握和處理好深化研究與宣傳教育的關系。沒有深入的研究,就難以完成記載和反映黨的歷史和理論的任務,難以完成黨中央交辦的黨史和文獻方面的工作,在學術界也就沒有聲音和地位,就很難立得住。開展宣傳教育,是黨中央和各級黨委賦予黨史和文獻部門的重要職責,離開了宣傳教育,黨史和文獻研究成果的轉化利用、資政育人作用的發揮就會大受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看到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是開展宣傳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又要看到宣傳教育對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的促進作用。

推進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要把握好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階段性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做到兼顧各方、綜合平衡。必須辯証地認識和把握好黨史和文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關系,講求辯証法,堅持兩點論。

第三個是重點論。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的同時,善於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善於抓住事關全局的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著力解決事關全局的突出問題,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善於抓住重點、綱舉目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緊緊抓住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中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著力在重點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推進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項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編輯編譯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宣傳。核心就是力量,思想就是旗幟。黨史和文獻部門在宣傳維護黨的領袖形象、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上肩負著重大使命任務。隻有牢牢扭住編輯出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這個首要職責,把研究闡釋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同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崇高風范、維護黨的領袖結合起來,才能教育引導全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確保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第二項是黨史研究。黨史研究是需要很長時間積累的。多年來,各級黨史和文獻部門堅持把黨史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要看到,當前黨史研究成果的精品力作還不夠多﹔黨史教材、黨史讀物以及其他作品的質量和數量,與我們黨的偉大歷史、輝煌成就還不相稱﹔在提升黨史研究成果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這就必須要有合適的黨史學習教材。今年2月,《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繼《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中文版出版發行之后,我院完成的又一項黨中央交辦的重大任務。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可以說,這兩部書為國內外讀者學習黨的歷史提供了權威的正史,為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提供了生動的教材。但要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僅有普及性的通史著作還不夠,廣大讀者尤其是希望深入學習黨的歷史的讀者會感到還不夠用、不“解渴”。特別是黨史研究、教育、宣傳工作者,以及高校的思政課教育工作者,他們還需要更多有深度的黨史教材。如果把我們黨的歷史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通過《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就可以看到這棵大樹挺拔的主干,而如果要進一步看清大樹的枝繁葉茂,還需要推出更多融權威性、科學性、系統性、可讀性於一體的黨史著作,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必須按照重點論的要求,繼續把深化黨史研究作為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任務,把出成果、出優秀成果作為硬道理,在深化黨史研究上下功夫,不斷推出能產生廣泛影響的拳頭產品。

第三項是人才隊伍建設。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高質量發展靠誰來做?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史和文獻人才隊伍建設。對這個問題,各級黨史和文獻部門高度重視,探索積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經驗。但是,當前黨史和文獻人才隊伍中領軍人物還不夠多,黨史和文獻研究的大家、名家還比較少,人才結構和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優秀黨史和文獻工作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培養力度還有待加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黨史和文獻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作為全部工作的重點,始終牢牢抓在手上,堅持不懈為之努力。

以上三個重點,從原則上、大的方面來說是這樣。但在不同時期、不同部門、不同地方,其側重點又會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一段時期內要確立一個重點,集中精力突破,一件接著一件干,干一件成一件。比如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結束后,我們僅用半年左右時間就出版了《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緊接著,我們又出版了英文版,86萬字4本書的工作量,我們經過努力半年就完成了。再比如,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部著作,首先推出中文版,然后迅速推出英文版,緊接著出版法文版。我到西非出訪,探索怎麼去宣介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在那裡舉辦了一個首發式和一場座談會,效果非常好。回國后,7個語種的外文版,每一本書30萬字,我們全都翻譯出來了。再比如,黨史基本著作第一卷編寫完成之后,編寫第二卷就成為重點﹔第二卷編寫完成之后,編寫第三卷就成為重點。當前,隨著黨史基本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的編撰出版,編寫后續卷次的任務已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這就要求我們把重點轉移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史研究上來。

當然,我們強調的重點,是兩點論中的重點,強調這三項重點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其他工作。比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工作規劃(2023—2027年)》,等等。一定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合理部署,科學籌劃,並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調整。

四、做好黨史和文獻工作應把握好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對黨史和文獻工作有了一些規律性認識。這就是:必須堅持看齊核心、維護核心﹔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必須堅持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守土有責、擔當作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推進。這些規律性認識,是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得出的,體現了黨中央對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一貫要求,必須很好地把握和運用,切實體現到今后的工作之中。

1939年7月,華北聯大和抗大的一些學員要到前線去,毛澤東同志到延安橋兒溝為大家送行。他說:你們到前線去,我來送行。姜太公下山時,元始天尊送給他三樣法寶,一樣是杏黃旗,一樣是打神鞭,另一樣是四不像的坐騎。你們要到前線去了,我也送你們三件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有了這三件法寶,你們就可以戰勝敵人,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黨史和文獻工作經過多年探索和總結,也形成了四個法寶,即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實事求是、資政育人、腳踏實地。這四個法寶,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應該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第一個法寶,把握好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要求,是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必須始終牢牢把握的根本政治方向。黨史和文獻工作是黨的工作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編輯、研究、翻譯、宣傳、征集、審稿等工作,都不是單純的業務工作,而是政治性很強的黨的工作。政治屬性是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根本屬性,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是黨史和文獻工作的根本要求。如果認不清政治方向、站不穩政治立場、守不住政治原則,離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事業的忠誠,我們的一切工作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把握好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的政治方向,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握好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的政治方向,就要堅持黨性、政治性、科學性相統一,正確處理政治與學術、歷史與現實、研究與宣傳的關系,用黨史講好政治、用政治檢驗成效。就要嚴格遵循三個歷史決議,嚴格遵循黨中央關於重大黨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的判斷和論述,牢牢把握黨史和文獻研究的正確方向。

把握好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的政治方向,就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認真落實黨建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守好“主陣地”、種好“責任田”,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決同一切歪曲黨史、國史和丑化黨的領袖、英雄模范人物的錯誤傾向、錯誤言行作斗爭。

第二個法寶,堅持好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做好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基本原則,是我們的成果有質量、有價值、有生命力、有影響力的根本所在。

堅持好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就要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史實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和研究,把判斷和立論建立在史實真實可靠、研究深入細致的基礎之上,使我們拿出的每一份歷史資料、每一個研究結論、每一份論証意見都立得住、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做到言必有據、言之有物,從而正確認識、全面記載和客觀反映黨的歷史。

堅持好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就要在“實事”的基礎上“求是”。通過把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背景下去考察、分析和研究,切實弄清楚歷史發生的原因和變化的條件,弄清楚偶然性中的歷史必然性,弄清楚歷史事實之間的內在聯系,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既准確地講出歷史的本然,又客觀地講出歷史的所以然,讓讀者感到可讀、可信、可取。

堅持好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就要強化問題意識、樹立問題導向。充分利用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的新的認識水平和研究視角、新的研究條件和研究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深化重要領域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動重點工作上取得新成就。

堅持好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就要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實際狀況。積極探索、及時總結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及時發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不足,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作風,使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

第三個法寶,明確好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目的在於服務現實。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做得怎麼樣,歸根到底要用資政育人的實際效果來衡量、來檢驗,要看它對理論創新的推動作用、對黨和國家決策的咨詢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對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的教育作用發揮得如何。

明確好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始終把編輯好出版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和黨的重要文獻作為首要職責,始終把翻譯好傳播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庄嚴使命,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中國故事、領袖故事,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

明確好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就要牢牢把握直接為黨中央決策服務的重大任務。聚焦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立足自身優勢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成果的思想分量、對策質量、價值含量,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歷史鏡鑒和啟示,充分發揮重要決策參考作用。

明確好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就要深化宣傳教育,持之以恆用正確黨史觀凝聚思想共識。自覺把黨的歷史和文獻研究與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堅定歷史自信、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夯實黨的執政基礎貢獻力量。

第四個法寶,傳承好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黨史和文獻工作非常辛苦、清苦,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才能出成果。黨史和文獻工作又是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需要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這就必須傳承好黨史和文獻部門長期以來形成的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不虛浮、不急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

傳承好腳踏實地的作風,就要敬業。隻有干一行、愛一行,才能鑽一行、成一行﹔隻有把黨史和文獻工作作為崇高的事業去奮斗、去追求,而不是僅僅把它作為一個飯碗和謀生的職業,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和敬業。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曾經說過:“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立下雄心壯志並為之奮斗,就會充滿無限激情,就會永不懈怠。所以說“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所以說“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必須把黨史和文獻工作當作一輩子的事業去奮斗、去追求,干出信仰的味道、黨性的特征、內生的動力、價值的所在。

傳承好腳踏實地的作風,就要有高標准。高標准才能有高質量。比如,校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著作,千萬不能將出版行業萬分之幾的差錯率作為工作要求。一旦錯字出現在關鍵處,就不僅僅只是個工作差錯、業務差錯,更是政治差錯。在安排校核時,要求同志們唱校、對校、反復校、交叉校等等,不能少於八遍,上不封頂。千萬不敢懈怠、不能偷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傳承好腳踏實地的作風,就要有一種韌勁。古人雲:“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隻有保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心無旁騖、鍥而不舍的恆心,才能摒棄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黨史和文獻工作者,第一個就是不要怕吃苦,特別是年輕人,吃苦歷練你的本領,經一事,長一智。如果不願意參與實踐歷練,不去吃苦,不肯吃梨子,就永遠不知道梨子的味道。要像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說的那樣:“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第二個就是不要怕吃虧,吃虧提升的是你的境界。有些人進行個人發展設計的時候往往奉行精致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有一點點利益都要去爭,還爭得不亦樂乎。實際上,不爭是最大的爭。有的時候姿態高一點,把機會、榮譽讓出去了,你一定會得到周圍的群眾,包括你的領導、同事們的好評。願意和你相處的人多了,你的機會自然就多了,這是一個辯証的、相互轉化的過程。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虧,說起來很簡單,但能夠做到、能夠把它做好並不容易。把這個問題處理好了,一定會行穩致遠。隻有把心思凝聚在黨的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到黨史和文獻研究、著述上,勤於學習、積累和思考,勤於刻苦鑽研,“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把冷板凳坐熱,才能在默默無聞之中打牢基礎,最終破繭化蝶,到達新的研究高度,拿出精品力作,思想情懷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總而言之,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應該把握好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就是四句話:把住一個方向——黨史和文獻工作姓黨﹔堅持一個原則——實事求是﹔明確一個任務——資政育人﹔傳承一個作風——腳踏實地。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是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四個法寶,一個也不能少,必須始終堅持。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報告會上的主要內容,原載《中共黨史研究》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