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學術圓桌)

作者:陳 來    發布時間:2023-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我們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的內在聯系,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期學術版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闡釋。

——編  者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學術圓桌)

陳 來

中華文明擁有五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積澱形成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在百年奮斗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在賡續古老中華文明基礎上開拓的,其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都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給予其精神和思想力量。

現代化有多種道路和模式。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與其歷史文化傳統緊密相關。對於這一點,人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概括而言,現代化是指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然而,什麼是傳統社會,什麼是現代社會,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備受關注、爭議頗多的課題。早期現代化理論的一個局限是,從歐洲中心主義的立場去理解傳統和現代的關系,對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闡釋以西方國家走過的道路、西方國家文化和社會結構為唯一標准。這導致了一種片面的現代化觀,認為非西方國家的傳統就等於落后,其他國家實現現代化隻能走西方道路。隨著現代化實踐的深入推進,人們開始反思早期現代化理論的局限性,並形成了“多元現代性”理論。這一理論一方面強調現代化作為一種文明的特性,另一方面強調各國現代化中制度和文化的差異性。隨著現代化浪潮在全球涌動,許多國家和民族進入現代化進程中,產生了多種現代文明或文化模式。它們有許多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制度模式、文化價值。即使在現代西方文明的大框架內,產生的也並非一種而是多種現代化模式。現代化可以有不同的文明形式、發展模式。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以及由此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數百年來,以工業化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化率先在西方實現,西方國家通過殖民和霸權擴張,在全世界掠奪資源、搶佔市場。與此同時,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遭到一些人質疑。有現代化理論認為,儒家倫理與作為理性化的現代化過程不能協調,儒家文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障礙。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東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起飛,特別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這一系列事實都說明,認為儒家文化與現代化絕對相斥的觀點是難以成立的,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家價值熏陶的國家和地區能夠在現代化中創造出卓越的經濟成就。

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綿延不斷,作為其智慧結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形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經濟生活的倫理規范,如勤勞、節儉、敬業、誠信、善學等,都可以為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精神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恩賜的,而是中國人民辛辛苦苦干出來的。中國人民的這種奮斗精神和創造精神,正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期滋養下形成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進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總結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並提出:“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這表明,我們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刻,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達到新高度。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中國共產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諸多重要元素的啟示和智慧,諸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等,將其體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政策舉措中,塑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基礎、文化根基和文明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也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新形態。我們要更有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學術圓桌)

何中華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綿延不斷,關鍵在於善於結合不同時代條件進行自我更新、自我揚棄。現代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推動中華文明歷經現代性淬煉、實現創新超越,是傳承發展中華文明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今天我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經過長期探索,我們找到了中國式現代化這條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中華文明,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營養,並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消滅、中斷古老文明的現代化,不是移植他國的現代化,而是中華文明賡續、更新的結果。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推動中華文明與時俱進、返本開新,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以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文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先進本質。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的工業化一方面“產生了以往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想象的工業和科學的力量”,另一方面又“顯露出衰頹的征兆”。“隻有在偉大的社會革命支配了資產階級時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場和現代生產力”之后,才能從這種局限中擺脫出來。這種“偉大的社會革命”,其結果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為人類現代化開辟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文明,賦予中華文明先進因素,讓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沿著正確方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我們之所以能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文明,關鍵在於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能夠為解決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提供啟示和智慧。例如,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能夠矯正傳統工業化的痼疾,防止現代技術所包含的征服取向帶來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矛盾。這為實現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優化人類生存環境提供了深刻啟示。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以義制利”的文化取向,為防止社會兩極分化和撕裂,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思想資源。我們注重汲取這些寶貴思想資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繼續綻放光彩,也拓展了現代化道路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以現代文明因素為中華文明注入活力。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然而,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運用傳統文化時要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的“現代性”,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構提供特定的時代性內涵。例如,從經濟層面看,發展市場經濟是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普遍選擇。市場經濟通過高效率的財富創造為現代化奠定物質基礎,也通過其社會效應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催生現代性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奠定的堅實物質基礎,所帶來的整個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的迸發,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強大動力。

科學精神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創新不僅能滿足人類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還能促進社會結構的變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積極建設創新型國家。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不斷創新,科學精神、創新文化的大力弘揚和培育,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現代因素。

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動的活水,水往哪個方向流,與現實的實踐需要和社會制度密不可分。中華文明現代形態的建構,有賴於中國式現代化為其提供實踐支撐。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新的生命力。

(作者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學術圓桌)

汪信硯

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表明,后發國家的現代化一般屬於追趕型的現代化,往往會走模仿先發國家現代化模式的路子。但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模仿型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生動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為我們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是立足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現代化是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全面轉型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深刻變革的過程。后發國家推進現代化,如果不顧自身國情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國家模式,往往會導致傳統與現代的劇烈沖突和激烈的社會矛盾。在領導和推進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中國國情這個根本依據和基本立足點。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正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我們黨提出並推進“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錨定現代化建設目標,對新時代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科學判斷,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基於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我們黨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植根中華文明的現代化。之所以說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根本在於中國式現代化深植於中華文明沃土。中國式現代化深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滋養,是中華文明賡續的結果。中華文明涵養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氣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許多思想和理念,如天人合一、民為邦本、和而不同、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政以德、天下為公等,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恆久時代價值,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思想資源,滋養了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中華文明形塑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展開和推進方式。中華文明既包含燦爛的物質文明,也包含絢麗多彩的精神文明。古代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於世的偉大思想巨匠,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文藝作品。“盛世修文”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傳統,歷史上的一些盛世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等,都呈現出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相得益彰的共同特點。中華文明的這一鮮明稟賦深刻影響中國式現代化的展開和推進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努力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有效消除資本邏輯主宰下物質主義泛濫的西方現代化痼疾。中華文明還賦予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自信。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古老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有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備強大底氣和堅定自信。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主探索的現代化。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通常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力量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斷推進和拓展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是堅持“兩個結合”。正是通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分析中國具體實際,中國共產黨在敏銳把握國情、科學觀察時代的基礎上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正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充分激活和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思想和理念,為中國式現代化厚植文化根基。唯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續堅持和推進“兩個結合”,我們才能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斷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讓中國式現代化牢牢扎根中華大地、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中國式現代化鑄就中華文明新輝煌(學術圓桌)

張允熠

現代化是一種文明形態,造就了現代文明。工業化、城市化、民主法治、科學技術等都是現代化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必將使中華文明放射出新的時代光彩。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18世紀60年代以后,英法等國進行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極大發展,人類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從那時起,現代化隻能在西方文明中產生、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等觀念逐漸流行。許多后發國家紛紛效仿西方,追趕世界現代化浪潮。然而,隨著資本野蠻擴張、貧富兩極分化、國家治理失能、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出現,西方的“現代性危機”日益凸顯。一些后發國家照搬照抄西方現代化模式,結果掉進這樣或那樣的發展“陷阱”。這說明,現代化不能簡單照搬照抄,不能與自身文化傳統完全割裂。實際上,不論是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西方國家,還是韓國、新加坡等20世紀中后期邁入現代化的亞洲國家,其現代文明都建立在一定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辟了一條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就用“小康”這一儒家典籍中的概念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四十多年來,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和拓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這向世界有力証明,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現代化模式不會定於一尊。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文明的基礎是文化,文字、城市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體現。無論是從文字的出現還是從城市的產生來看,中華文明都是世界上最悠久古老的文明之一。不少西方哲人都對中華文明的悠久性和持續性贊嘆不已。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除了四大發明和絲綢、瓷器等,中國的思想文化也深刻影響世界。中國的文官考試制度和儒家思想,就對歐洲啟蒙運動產生過影響,《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給予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以啟發。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決定了中國實現現代化不可能走西方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實踐要求,都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文化根基。中華文明讓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式現代化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華大地,切合中國實際,為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新的生機活力。中國式現代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機統一起來,有效避免西方現代化存在的歷史局限和弊端,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久彌新。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中華文明將不斷鋪展開新的時代畫卷,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