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原標題: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作者:馮繼康    發布時間:2023-08-31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一重大論斷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為我們在思想上科學把握兩者的內在關系、行動上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1.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旨歸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應有之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明確了價值立場和根本目標。國之強,在人才﹔民之富,亦在人才。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教育強國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建設教育強國,要致力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輸送可堪大用、能擔重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要專注於培養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能干事創業、揭榜挂帥、以創富帶共富的杞梓之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大論斷,進一步為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錨定了價值立場、指明了前進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價值旨歸。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使命,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遵循,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追求的是全體人民人力資源水平的持續提高,從而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建設教育強國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強大支撐。讓人民群眾享受良好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內在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教育強國,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價值追求,彰顯了教育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內涵,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佳選擇。新時代充分發揮教育經世致用、強國富民的作用,切實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對共同富裕的驅動力、創造力,就要不斷提高人口素質、開發人力資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逐步滿足全體人民對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2.建設教育強國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夯實物質根基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殷殷期盼。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協調的富裕,是“富口袋”和“富腦袋”辯証統一的富裕。物質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豐富充實的物質條件,是推進精神生活富裕的堅實保障。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蛋糕”做大,不斷改善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社會再生產包含勞動力的再生產,而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社會勞動力水平的不斷提升,必然伴隨和依賴教育的巨大發展與持續進步。根據國內外已有經驗,一個人可以通過接受教育,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提升道德修養、提高社會地位、促進全面發展。就整個社會而言,普遍接受教育,能夠整體上提高勞動生產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教育強國可以激發全體人民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夯實物質根基。“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道,教民為要。”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諸多生產力因素的共同推動,特別需要充分發揮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大小從根本上取決於教育的發展程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強國建設是促進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富裕的“先手棋”。通過建設教育強國能夠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增強人民群眾發展內生動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勤勞致富本領,從而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

3.建設教育強國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物質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作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體兩面,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既相互促進,又相輔相成。“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物質生活富裕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根基,精神生活富裕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全體人民在追求物質生活富裕的同時,對於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滿足人民物質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從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扎實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教育不僅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形塑社會整體價值觀念、引導精神生活方向的重要活動,在價值引領、精神涵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獨特功能。建設教育強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強大驅動力,為促進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鑄牢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通過教育強國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促進社會精神生產的提質增效、人民精神生活的凝聚共識的深層互動,能夠為社會創造富足豐裕的精神文化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豐富的精神食糧,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健康充實、精神狀態自信堅毅、精神境界崇高至善,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促進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均衡發展,進而增強整個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堅定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4.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建設教育強國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建設教育強國,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體人民邁向共同富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貫徹好、落實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教育投入,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始終堅持系統觀念推進教育改革,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始終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大力開展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專業化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歸屬感,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工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始終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使教育同人民群眾期待更加契合,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努力讓14億多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為人民幸福生活打下更好更牢固的基礎,從而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遠,必須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引導性、全局性戰略功能。深刻認識建設教育強國的實踐動力,將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征程上,我們要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滿足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需求,讓教育成為促進全面人民共同富裕、托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

(作者:馮繼康,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