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行動指南

作者:李玉舉 連 欣    發布時間:2023-09-13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開創性地回答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很多經濟現象看似是一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在百年奮斗中積累的十條寶貴歷史經驗之一。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必須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國之大者”了然於胸,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貫徹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等等。

新時代以來,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我們黨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經濟形勢、決定重大經濟事項,中央財經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領域重大改革,從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等各方面各環節做好經濟領域各項重大工作。各級領導干部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正確認識把握中國和世界的關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向何處去,和平還是戰爭、發展還是衰退、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如何回答這些問題關系各國利益和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同力量在激烈爭奪,不同主張在交織紛爭,既考驗大國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驗全人類的理性。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正確認識把握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各國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使世界經濟走上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軌道﹔等等。此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當前復雜條件下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2013年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是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此外,我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運用系統思維,科學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觀和微觀、當前和長遠、供給和需求、總量和結構、速度和質量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突出的位置,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發展新實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等等。

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達36.2%,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全社會研發(R&D)經費投入達到3.09萬億元,是2012年的3倍,穩居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此外,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

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近代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如何趕上時代、加快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基於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黨的二十大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等等。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証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我們黨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和實踐,擺脫了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對政府和市場關系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証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等等。

新時代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我國各類經營主體茁壯成長,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3.9萬家增長至2022年的40萬家,貢獻了全國企業68%的研發投入,762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此外,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等領域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形成。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對歷史上大國興衰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發展和安全辯証統一關系的深刻認識和把握。

為應對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要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的牛鼻子﹔要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抓緊補短板、鍛長板,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等。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始終強調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樹立底線思維,積極主動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完善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不斷提高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水平,不斷加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到2022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新能源汽車、高鐵、風光電等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提升,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展現出了強大韌性﹔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各國持續擴大市場范圍,商品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跨越國界,產業和市場密切交織,國際經濟循環和國內經濟循環緊密聯系,構成了一個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整體。隻有促進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良性互動,才能持續推進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其中包括: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要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等等。

新時代以來,我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發展協調性不斷改善,國內需求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國內大循環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為穩定經濟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2022年,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9%。與此同時,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積極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進程,切實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作出中國貢獻。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旨在提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實踐証明,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是處理改革和法治關系的重要環節,要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要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等等。

新時代以來,我們堅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努力實現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法治保障和服務改革發展成效顯著。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不移持續深化改革,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更好服務保障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法律制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戰略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黨實施了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人才強國等重大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這些重大戰略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經濟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我們要緊緊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推動我國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包括:要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靈活機動、隨機應變、臨機決斷,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等等。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關系全局、事關長遠的問題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不斷健全,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持續增強,19個城市群承載了全國約75%的常住人口,貢獻了近85%的地區生產總值,發揮著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動力源的作用。

做好經濟工作要堅持正確的策略和方法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有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等一系列做好經濟工作的科學方法。其中包括: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要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腳踏實地把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目標、工作藍圖變為現實﹔等等。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把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經濟工作的全過程各領域,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洞察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和生動實踐,不斷開創新時代經濟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

來源:《經濟日報》(2023年9月13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