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為理論創新提供堅實基礎

原標題:調查研究為理論創新提供堅實基礎
作者:賈麗民    發布時間:2023-11-03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讀經典 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我們黨歷來重視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並在調查研究中扎實推進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充分地佔有材料”“了解社會現狀”“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等角度對調查研究的內涵和方法進行了科學表達和探索,對於我們進一步把握調查研究的本質內涵,堅持以調查研究推動理論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研究是理論創新的重要前提。馬克思指出,“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進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換言之,隻有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才能為理論創新打牢基礎。在思想史上,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本質,即“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並明確主張,解決重大理論問題必須是從調查研究中來。在此指導下,馬克思高度重視對工人階級狀況的調查,於1866年編寫了《普通的勞動統計大綱》,1880年又面向法國工人階級設計出包含99個問題的工人調查表。恩格斯用21個月的時間走訪了以倫敦和曼徹斯特為中心的十幾個城市和鄉鎮,最終於1845年寫出著名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列寧從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狀況和俄國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進行大量深入調查研究,撰寫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著作,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的認知。

實踐是思想之基、理論之源,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証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主義。列寧、斯大林也同樣作了許多調查。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從戰爭年代到建設時期,從改革歲月到踏上新征程,正是靠著調查研究這個“法寶”,我們黨始終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中,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百年來,我們黨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隻有當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才能實現對理論的科學創新和有效應用。事實証明,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推進理論創新離不開調查研究。

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一個時代的迫切問題,有著和任何在內容上有根據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馬克思主義不是遠離現實、不尚實際的思辨體系和書齋學說。針對青年黑格爾派醉心於抽象思辨的研究路向,馬克思批判道,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家沒有一個想到要提出關於德國哲學和德國現實之間的聯系問題,關於他們所作的批判和他們自身的物質環境之間的聯系問題”。為解決世界觀和政治立場轉變的問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把研究方向從“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馬克思以“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的決心,深入工人群體進行調查研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工人運動,完成了《資本論》的寫作。歷史和實踐証明,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發展離不開馬克思深入資本主義世界的實踐調查,更離不開其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的理論研究和現實批判。針對馬克思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列寧曾這樣總結:“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列寧繼承馬克思以問題為導向的調查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俄國革命的現實問題並得出“一國勝利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進而使科學理論轉化為嶄新的社會形態和社會制度。

“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調查研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社會關系和階級斗爭日趨尖銳復雜,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正視“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首要問題,從分析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入手,認清各階級的不同政治態度,為解決中國革命目標、道路、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敏銳捕捉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等一系列長期積壓及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聽真話、察真情,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新征程上,隻有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以高度的自覺正視和發現問題,以高超的眼界審視問題的復雜性和真實性,精准篩選大問題和仔細甄別問題真偽,才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引領。

通過調查研究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理論的對立本身的解決,隻有通過實踐方式,隻有借助於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這明晰了“實踐”是調查研究和理論創新的關鍵紐帶,即通過調查研究這一“實踐的方式”,才能發現問題,進而發揮“人的實踐力量”解決問題,才能檢驗調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才能在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中推動理論創新,最終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進一步強調:“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改造世界才是調查研究與理論創新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毛澤東同志形象地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調查研究解決問題是理論創新的階段性終點,而新的理論創新則在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調查研究中繼續進行。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實情況,找准問題症結,提出應對之策”,進而“形成符合黨中央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具體舉措”,強調全黨應當“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調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在調研中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部內容,都是在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孕育、形成和發展的。可見,充分佔有材料、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的過程,既是秉持科學方法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造的過程。調查研究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注重調查研究是黨的理論創新的一個鮮明特征。

(作者:賈麗民,系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