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

—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紅色教育研究暨首屆“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理論研討會綜述

作者: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    發布時間:2023-11-17   
分享到 :

近日,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紅色教育研究暨首屆“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理論研討會在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舉辦

近日,由吉林省委組織部、學習時報社、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主辦,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吉林省紅色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承辦的“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紅色教育研究暨首屆‘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理論研討會”在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舉辦。

來自全國知名高校以及黨史黨建、紅色教育、東北抗聯史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革命后代共聚一堂,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紅色教育研究這一主題,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紅色教育規律研究、紅色資源與開發利用研究、紅色文化傳播規律研究、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研究、東北抗聯研究、紅色吉林研究6個議題,尤其是對研究宣傳闡釋好東北抗聯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持續推進紅色精神的系統研究和成果轉化、用好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通化市委書記、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第一副院長孫簡、學習時報社副總編輯王君琦、吉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董維仁在開幕式上先后致辭,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珂出席會議。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韓冬主持開幕式。

本屆理論研討會設置了兩場主旨發言,第一場由光明日報社理論部主編、高級編輯曹建文主持。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趙長茂教授作了題為《關於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的幾點思考》的主旨發言。首先,他闡釋了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東北抗聯精神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東北抗聯將士們心懷民族大義,勇赴國難,英雄氣概感天動地。他們對黨的信仰無比忠誠,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永恆的時代魅力,不斷激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險、奮發圖強。東北抗聯精神是進行國際戰略博弈的強大精神武器,歷史和現實都証明,國際戰略博弈不僅是物質力量的較量,同時是精神力量的較量。以“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為基本內涵的東北抗聯精神,無疑是我們在國際戰略博弈中不懼艱險、不畏強敵、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重要精神源泉。東北抗聯精神是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所需精神力量的重要來源。其次,他談到了東北抗聯精神的黨性教育屬性。東北抗聯精神與我們黨的黨性教育高度關聯,為黨性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豐富案例、寶貴資源,具有極高的黨性教育價值。東北抗聯精神同時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道德價值的具體體現。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強化黨員干部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廣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的勇氣、匯聚精神力量,為民族復興和東北振興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最后,他對今后東北抗聯精神的研究重點與宣傳方向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依托專業化研究平台開展東北抗聯精神的歷史文化研究工作﹔二是多渠道加強東北抗聯精神的普及宣傳﹔三是將東北抗聯精神有機融入教育、社會、家庭體系﹔四是東北抗聯精神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利用好政策、統籌好資源,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他在結束發言時講到,應進一步用好東北抗聯精神等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各項工作做好、做實、做細,讓東北抗聯精神永遠成為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推動新時代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精神動力!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趙耀宏教授以《銘記“為黨育才”初心打造黨性教育高地》為題作了主旨發言。他指出,黨校、干部學院要始終銘記“為黨育才”初心,把抓好黨性教育、打造黨性教育高地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把紅色資源作為開展黨性教育最生動的教材,充分發揮區域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歷史,大力開發精品課程,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紅色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他介紹了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辦學經驗,強調要堅定正確辦學方向,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一是堅持政治性,牢牢把握正確辦學方向。當好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宣講者、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堅定維護者、用黨的意識形態引導社會思潮的可靠排頭兵,傳播正能量、守住主陣地。二是堅持時代性,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前瞻性。使教學既有理論的厚重感,又有強烈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堅持系統性,善於統籌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專業化能力培訓。確保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最新重大決策部署、最新發展成果和最新實踐資源及時准確進課堂、進教材,走高質量發展的辦學之路。四是堅持開放性,以更加開放的眼界和思路謀劃教育培訓工作,構建起與時俱進的、開放的教育培訓體系。

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作了題為《紅色資源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主旨發言。他指出,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用好紅色資源,對於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激發奮斗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紅色資源能夠使我們深刻認識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是如何由被動轉入主動的。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各階級紛紛尋找新的出路,向外國學習一度成為主導觀念。但都沒有解決中國本質的社會性質問題,都沒有讓中國走向現代化,直至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才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前進方向,自此“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從“外源被動”到“內生主動”的轉型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二是紅色文化貫穿於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角度看,無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紅色文化的作用都至關重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角度來看,這一倡導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上,蘊含了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和平發展的思想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國際上的一種表達,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靈魂。三是紅色資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財富。首先,能夠增強理想信念。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將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真理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從而筑牢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和黨性之魂,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其次,能夠激發人民的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斗爭精神的內涵意蘊與辯証智慧,使其在守正創新中得到發展,從而為中國共產黨進行偉大斗爭實踐提供理論支撐,成為黨和人民應對和戰勝重大考驗的強大力量。最后,能夠匯聚起我們磅礡的民族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運用好紅色資源,逐步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提供世界多樣化現代化模式的全新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院長楊鳳城教授以《大歷史觀與紅色文化研究》為題作主旨發言。他指出,歷史最寶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文化。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就屬於這樣一類歷史文化遺產。首先,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內核建構紅色文化知識體系。每一個時代的諸種精神不可能脫離時代主題。歷史需要走進去,成為其中一員,以深刻體會歷史情境中的人和事﹔歷史更需要走出來,觀其全貌。目前,革命文化與紅色精神研究,前者做得比較充分,而后者需要進一步努力。多學科參與很重要,歷史、文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在共同話題下進行研討。文化的靈魂與基石是價值追求,但是還有表達體系、象征體系等等,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其形成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演進過程,不能單一化刻板化。為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構建一個與國內相關學界、與國際相關領域對話的學理基礎、學術話語,講述一個多線條復合的有血有肉的紅色文化故事,對於黨史工作者而言任重道遠。需要從整體上思考建構紅色文化知識體系問題,從基本概念范疇、基本問題或定理、基本結構等入手研究。其次,紅色文化的魂脈是馬克思主義。革命時期革命英烈的事跡,最震撼人心的是他們堅定不移的崇高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信心、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背后,是對馬克思主義作為真理的服膺和信奉。真理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在革命英烈身上得到充分彰顯。對於共產黨人而言,真理不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運用,是以實踐檢驗真理,為真理而獻身。正是對馬克思主義作為真理的篤信,成就了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內核。再次,紅色文化的根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彰顯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同時又蘊涵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繼承和弘揚著中華民族精神。從大歷史觀出發,我們要善於把紅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起來,善於把紅色精神對中華民族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概括、展現出來,讓紅色基因世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起來。

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教授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紅色資源傳承的互動關系》的主旨發言。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既是傳承、弘揚紅色資源的過程,也是創造、積累紅色資源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與紅色資源傳承是雙向互動的關系。一方面,從傳承紅色資源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作用來看: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創造和積累,包括物質、制度、精神等層面,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傳承紅色資源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和性質,其中蘊含的理想信念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方向指引,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價值立場。傳承紅色資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創造、文明積累提供文化養分,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文明創造、文明積累的過程,也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紅色資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奠定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從中國式現代化對於傳承紅色資源的作用來看:紅色資源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文化資源、精神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有利於紅色資源的傳承和創新。紅色資源傳承需要借助一定的社會實踐載體,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是最具創造性的社會實踐,為傳承紅色資源提供了實踐載體。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是紅色資源創造、創新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豐富了紅色文化資源,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已經成為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與傳承紅色資源良性互動的路徑,可概括為3個方面:一是依據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激活、傳承紅色資源,找准二者的契合點﹔二是在涵養紅色資源的基礎上,發掘、闡發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精神特質,將其轉化為紅色資源﹔三是發揮人民主體作用,使人民成為紅色資源傳承的主體、創造的主體。

華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長任貴祥以《東北抗聯精神及其關聯密切幾種精神的關系》為題作了主旨發言。他對東北抗聯精神及其關聯密切幾種精神的關系作了探討。首先探討了偉大建黨精神與東北抗聯精神的“緣”“流”關系。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其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具有開篇的、基礎性的重要地位,是黨的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源頭和根脈。東北抗聯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偉大建黨精神“堅守理想”的內涵與東北抗聯精神“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偉大建黨精神“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內涵,與東北抗聯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怕犧牲精神”是相通的。其次探討了東北抗聯精神與抗戰精神的“孿生兄弟”關系。東北抗聯精神與抗戰精神一脈相承,相互銜接、互相包含,兩者猶如“孿生兄弟”,其形成的大背景一致。兩者形成主體是一致的,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廣大軍民,在抗擊日本侵略中鑄就的革命精神,黨及其領導的人民和軍隊是兩種精神形成的主體。東北抗聯精神與抗戰精神的內涵有諸多相同之處。東北抗聯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怕犧牲精神,與抗戰精神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內涵基本一致﹔東北抗聯精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與抗戰精神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內涵基本一致。東北抗聯精神與抗戰精神又有個性和區別。最后探討了東北抗聯精神與楊靖宇精神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的關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士,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楊靖宇精神與東北抗聯精神形影相隨。楊靖宇精神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高度濃縮和具體體現,是對東北抗聯精神的升華。楊靖宇以自己的斗爭實踐和品格風范,對東北抗聯精神作了生動詮釋,堪稱東北抗聯精神的化身。探討東北抗聯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抗戰精神、楊靖宇精神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旨在進一步探索創新偉大建黨精神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各個精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是動態的、鮮活的,而不是靜止和孤立的。宣傳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有助於傳承中國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精神動力。

原中央黨校副教育長柳建輝教授以《精神力量在全面推進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為題,從3個方面作了主旨發言。第一,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的中國共產黨精神凝聚力是中國共產黨強大領導力的重要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內涵豐富,是一個龐大多面的體系,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作風凝聚力等。這是中國共產黨102年的歷史,新中國接近75年的歷史,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第二,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的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精神領導力,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突出地強調了偉大建黨精神,明確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精神動力,也是我們未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精神動力,彰顯了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必須保持的一種精神狀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國家,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是更高品質的現代化,是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第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則,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發揚斗爭精神,而東北抗聯就是一個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典范。要挖掘和傳承好東北抗聯精神,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凝聚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總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建黨精神不可或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於斗爭、善於斗爭。這一要求反映了對於精神力量的期盼,體現著對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弘揚。我們要在未來征程中,把握斗爭方向,堅定斗爭意志,掌握斗爭規律,進一步增強斗爭本領,發揚好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精神。

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劉信君教授作了題為《關於東北抗聯精神內涵的再思考》的主旨發言。他提出,東北抗聯精神體現出堅忍不拔的艱苦作風、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團結合作的國際胸懷。他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均是前后相接、相通相融、一脈相承的,具有普遍的共性。從艱苦奮斗精神來看,東北抗聯斗爭具有長期性、艱苦性、殘酷性,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時間最久,堅持了長達14年抗日游擊戰爭﹔二是面對的敵人十分強大﹔三是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四是東北抗聯孤懸敵后,外無援軍。東北抗聯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內涵。從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來看,東北抗聯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均早於全國。從國際主義精神來看,東北抗聯精神是具有獨特性的。1986年4月,中共中央在批示同意的《東北抗日聯軍歷史問題座談會紀要》中,對於東北抗聯與朝、蘇軍配合作戰問題,給予了充分肯定。

第二場主旨發言,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史守林主持。

原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趙俊清研究員以《東北抗聯精神與黨的初心使命》為題作了主旨發言。首先,他認為,黨的初心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共產黨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以東北抗日聯軍為代表的抗日武裝所進行的14年艱苦斗爭,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擔當,凸顯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敵、英勇抗爭的崇高民族精神。其次,他認為,精神力量是長久耐戰的基礎。東北抗聯領導人十分重視精神力量的作用。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意識中堅強心志、堅定決心、堅固信仰所產生的力量。在楊靖宇、魏拯民、周保中、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等東北抗聯領導同志的帶動下,吉東、北滿抗聯指戰員無不把磨礪忠誠於黨、勇赴國難、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和信條,把革命精神看作是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巨大力量。在這一偉大的斗爭中,東北抗聯鉗制和殲滅大批日偽軍有生力量。東北抗日聯軍為了民族的解放,在長達14年的反侵略戰爭中,凝鑄了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東北抗聯精神。最后,他提出:我們要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要像楊靖宇、趙尚志那樣,樹立起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堅信黨的領導,永遠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要像周保中、馮仲雲那樣以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在任何時候都不向困難低頭,不畏艱難險阻,敢於斗爭,一往直前﹔要像李兆麟、趙一曼、冷雲八女那樣,堅守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時刻不忘英勇戰斗,努力拼搏,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要像抗聯將士那樣,以旺盛的革命斗志,肩負起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重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優異成績、豐碩成果,堅定地向黨確定的偉大目標砥礪前行。

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副院長丁彬教授以《用好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為題作了主旨發言。他認為用好東北地區的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發展,一直是理論與實踐上的常態命題。他從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的價值思考、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的實踐短板、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的實效創新3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他提出,今年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東北比較優勢,推動東北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具有重要意義。東北這片土地上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和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資源在推動東北全面振興中可以發揮鑄魂育人價值、政治引導價值、文化引領價值和經濟激發價值。同時,紅色資源在助力東北振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短板問題,如紅色資源理論研究還較薄弱、紅色資源利用系統性不足、紅色資源影響力認同度不夠等。因此,干部學院要在推動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的實效性創新性上下功夫,他提出3點建議:首先,要走內涵式發展的紅色教育之路。要在紅色資源向優質教育資源的轉化、講好紅色故事、紅色資源的聯通、紅色教育人才、教學目標認同上下功夫。其次,要發揮紅色科研的基礎性作用。用好紅色資源不能只是感性出發,要有理性支撐,建構紅色資源助力東北振興的理論基點。東北紅色科研要擴大研究視域,建立廣義的紅色資源研究視野,全方位對紅色資源的物態留存、行為過程、精神傳承、符號文化等方面展開研究。要打通歷史與現實的聯結,拓展東北紅色資源與其他紅色資源的比較,探尋歷史變革的內核規律。

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李倩教授以《深化抗聯史研究的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為題作了主旨發言。她提出,眾所周知,東北抗聯所處環境極端惡劣,條件異常艱苦,大多數領導人和戰斗骨干犧牲,東北抗聯史一直是抗戰歷史研究中文獻記載較為薄弱的一個領域。史料相對匱乏是造成國內東北抗聯史研究出現重復、薄弱、空白的主要原因,某些研究領域出現分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而,對國外有關東北抗聯檔案資料的搜集與研究以及抗聯老戰士的口述史資料的搶救整理不僅重要而且必要。由於東北抗聯的歷史涉及中國、日本、朝鮮、蘇聯等多個國家,對國外有關東北抗聯檔案文獻資料的搜集與研究成果,既可以補充國內抗聯文獻資料的不足,又可以與國內資料形成互証或補証,從而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還原抗聯歷史原貌。同時研究者可在更廣闊的視野下深入研究。東北大地作為中國抗戰的前沿和主戰場,東北抗戰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和影響。東北抗日聯軍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其抗聯將士作為戰爭親歷者通過講述來回顧那段非常歲月的人和事,苦難和抗爭,戰斗和生活,這些口述史資料有鮮活的細節,因此這些口述史資料既具有學術性又具有生動性。口述史資料可能會瞬間消失,亟待搶救整理。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高中華教授以《從革命地理角度看東北抗日聯軍的持久戰斗堅韌力》為題發言,他從革命地理的獨特視角分析了東北抗日聯軍為何能夠在如此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堅持了長達14年的斗爭。首先,東北的自然條件是抗日聯軍生存與戰斗的自然地理因素。冰天雪地的冬季大大增加了斗爭的艱苦性﹔河流和湖泊也是抗日聯軍開展斗爭的天然障礙﹔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抗日聯軍提供了難得的食物和醫藥資源,並成為他們開展游擊戰的理想場所﹔東北地質結構相對復雜,存在一些隱蔽的礦洞和地下通道,為抗日聯軍提供了一些隱蔽基地,使他們能在這些自然環境下進行戰術規劃和人員休整﹔東北地區的黑土帶為抗日聯軍開展長期游擊戰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支持。其次,東北復雜多樣的政治形勢增加了對敵斗爭的復雜性。從東北抗日義勇軍到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聯軍,與中共中央長期缺乏聯系,無法得到及時的政治領導與組織領導,抗聯各部雖建有黨組織,但在長期的艱苦游擊戰爭中,一大批優秀的干部不幸犧牲后難以得到及時補充,以至於黨組織長期不夠健全,直接影響抗日聯軍的發展。而東北抗日聯軍面臨的敵人除了日本侵略者,還有偽滿洲國軍隊和一些地方軍閥,這又增加了斗爭形勢的復雜性。最后,東北的經濟地理條件影響了抗日聯軍的經濟來源與物資供應。在嚴酷的斗爭條件下,東北農民堅持為抗日聯軍提供力所能及的糧食支持。東北冬季漫長,抗聯戰士在冰天雪地作戰,為了保証部隊戰斗力,建了一些簡易的被服廠及修械廠。東北抗聯十分重視地下交通,包括國內和國際幾支交通線,以及時傳遞指示、信件、情報等。另外,東北的人文地理賦予抗日聯軍以獨特的文化特質,在戰爭中轉化為堅定的意志和高漲的斗爭士氣、濃厚的軍民之情,共同的家國仇恨成為抗日聯軍持續戰斗的重要精神動力。這些都是東北抗聯史研究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劉倉研究員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論述》為題發言。他從4個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論述”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一是黨的百年革命史詩匯聚成“黨的紅色血脈”。紅色血脈的含義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黨領導人民百年革命斗爭的理論和實踐、革命歷史及其重大事件等﹔革命歷史場域、遺存、遺物等﹔歷史人物、革命英烈、革命故事等。二是“堅持大歷史觀”把握紅色血脈的方位坐標。要從大歷史觀來審視紅色血脈的坐標系。從新中國歷史,百年中共黨史,近代中國探索史、抗爭史、奮斗史,中華文明演變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來看紅色血脈。三是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反映和見証。紅色血脈承載著新中國的歷史和現在、過去和未來、目標和道路,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使命和任務、理論和實踐,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和根脈、力量和生命、靈魂和形象。紅色文化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紅色文化是學史明理的重要載體,是黨員教育的豐厚營養,是賡續紅色血脈的直接源泉。弘揚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四是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紅色資源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把紅色文化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是賡續紅色血脈的基本路徑﹔開展學習“四史”主題教育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黨和軍隊的主題學習教育是傳承紅色血脈的重要形式﹔弘揚紅色家風家教是賡續紅色血脈的優良傳統﹔講好黨的故事、紅色故事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載體﹔把傳承紅色文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保証。保護和傳承紅色基因,實現紅色血脈的可持續發展,是利黨利國利民的千秋大事。

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二級巡視員張洪興作了題為《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永葆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發言。他的發言圍繞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及其產生的基礎、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抗戰充分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東北抗聯精神處處體現和貫穿著黨的初心使命、時代需要弘揚體現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東北抗聯精神4個方面展開。他認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代表著中華民族和人民大眾的利益,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勇敢地擔當起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重任。在長期的艱苦歲月中,東北抗日聯軍與東北人民一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以自己的路線、方針和綱領,以及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偉大壯舉,永遠銘刻於中國人民心中,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在東北大地上,鐫刻了共產黨人永葆初心使命的巍巍豐碑,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寫下不朽篇章。在14年艱苦卓絕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偉大實踐處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東北抗日聯軍中,以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為代表的東北抗日將士,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民族的振興,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的光輝英雄業績,他們的崇高思想品德就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具體化。東北抗聯精神處處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光芒,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體現出一種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不怕流血、勇於犧牲的價值取向。這種寶貴的價值取向,不但深深地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而得到不斷加強。我們應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賦予東北抗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不斷宣傳繼承、不斷發揚光大,使之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學計劃處馮飛以《推進“三育融合”打造黨性教育大熔爐》為題發言。他認為,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所在地獨特的紅色教育資源,把傳承“東北抗聯精神”的紅色基因與弘揚全面振興東北的時代精神相結合,以專題化黨性教育班次、精細化教學設計、特色黨性課程體系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履職能力培訓的“三育融合”,以更加生動有效的紅色教育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可以吸收借鑒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的經驗,從兩個方面開展課程體系建設。一方面,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所在地的豐富教學資源,通過設立教育研究課題,對黨性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深入研究,持續挖掘紅色資源開發系列課程。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開發“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案例課程,依托革命烈士紀念館開發“學習烈士的家書遺言,堅定理想信念”等現場體驗課程﹔突出黨史學習教育,開設“東北抗聯斗爭史”等課程﹔突出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開發“自覺尊崇黨章、模范踐行黨章、忠誠捍衛黨章”等課程﹔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和專業檔案館合作,建設“東北抗聯的斗爭”主題教室和相關課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精神方面的強大作用,引導學員深入領會豐富的黨性精神內涵,自覺加以傳承和弘揚。另一方面,對於構建課程體系方面,他認為要持續挖掘紅色資源開發偉大建黨精神系列課程,深入挖掘改革開放歷程和最新實踐經驗開發改革開放精神系列課程。創新教學形式,邀請新時代先進人物來院開展訪談式教學,不斷增強課程的感染力和啟迪性,以新時代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激勵學員。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邱明副教授以《讓紅色文化成為鑄魂育人的“源頭活水”》為題發言。他認為,新時代新征程,要讓紅色江山薪火相傳,就必須做好紅色教育,讓紅色文化成為鑄魂育人的“源頭活水”。紅色文化凝結了我們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蘊含著愛國主義精神,對培養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他從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從井岡山到白山黑水,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紅色文化這一全新的文化形態﹔二是從井岡山到白山黑水,紅色文化呈現出全新的政治品格、文化自信和精神氣象﹔三是從井岡山到白山黑水的紅色文化,是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他認為,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紅色文化開啟了從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的艱難歷程,中國人民從此在思想上走向自信、自立、自強。開展紅色教育,應充分挖掘、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以身示范、身體力行。

《社會科學戰線》編輯室劉莉以《從學術期刊視角看紅色教育研究的現狀與趨勢》為題發言。她的發言主要圍繞紅色教育研究興起的時代背景及選題緣起、當前紅色教育研究的熱點與難點、紅色教育研究的未來趨勢與對策等方面進行闡述。她認為,近年來,在中央相關政策的宏觀引導下,全國各地各部門積極配合、廣泛推動,紅色文化成為社會各界宣傳學習的重要內容,以“紅色”為主題的學術研究隨之呈現升溫態勢。在肯定相關學術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紅色教育研究還不夠豐富,存在一些困難和空白,因此亟須進行學術梳理與總結,以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入發展。學術期刊是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得以呈現的重要平台與載體,是反映學術研究動態與趨勢的重要窗口。基於學術期刊回應時代、與時代同行及關注學界動態的內在要求與自覺意識,發揮學術期刊的主體意識與問題意識,建立對紅色教育研究現狀與趨勢的理性反思,對於深化紅色教育實踐研究、開闊紅色教育理論研究視角以及認識紅色教育規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她認為,學術期刊可以為紅色教育研究者們提供一個公正、客觀、權威的發表平台,幫助他們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觀點。同時,學術期刊還能夠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紅色教育研究的發展和進步。

研討會閉幕式由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專職副書記、通化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曲相東主持。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韓冬作大會總結。她指出,與會專家提出的一系列觀點,對系統化研究利用吉林紅色資源,大格局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聯動式加強紅色教育研究,加快學院打造高水平學術陣地和黨性教育實踐基地起到了積極作用。

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持續加強以紅色資源、紅色教育、紅色精神為主題的課題立項和學術研究,不斷加強教材體系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走好內涵式發展道路,塑造差異化培訓品牌,努力打造獨具特色、極具影響的全國黨性教育示范基地,全面激發干事創業熱情,為譜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新篇章集聚奮進力量、激發前進動能。

(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 供稿)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11月17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