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新發展

作者:柳斌杰    發布時間:2023-11-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成果在體系化、學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實際,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隻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路徑方向,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發展。

准確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

文化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自覺形成的主體性感情、體驗和認知,是相對穩定的價值判斷。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就是關於文化產生、發展和社會作用的規律及其特性研究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稱。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科學體系在於清晰地認識到了文化是產生在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意識形態,是相同條件下生活的人群共同的信念。因此,文化是有階級性、時代性、民族性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強調了文化對於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有反作用,這是因為文化是人民創造的,文化是人的本質理性表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例如封建社會滅亡了,封建文化並不會同時消失。同時,文化有遺存性和代際傳承性,可以長時期地存在下去。文化認同是民族性的基本特征,共同性、心理性、感情性起很大作用。文化具有多樣性、共生性、互鑒性的特點,因此文化是交流的、流動的、傳播的,而融合發展是文化的基本形式。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在全球互鑒中更加精彩。

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例,中國共產黨早期就是從文化斗爭開始革命的。此后強調建立文武兩支隊伍開展革命斗爭,延安時期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拿起了文化的武器改造中國。而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兩個高潮的提出,改革開放中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黨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提出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布局等工作決策,都是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文化事業的新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文化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國化時代化新成果。

深刻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新發展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確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已經達到時代高度,指引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大局、洞察形勢,全面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善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涉及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系統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深刻的、系統的、全面的,是在改革創新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了文化生產力,通過制定一系列文化建設規劃,推動文化數字化的建設和工程化的管理,加強了互聯網文化治理,其形成的重要裡程碑包括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黨的十九大報告、文化自信和文化強國的提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論述的“第二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等。

在實踐過程中,習近平文化思想促進了文化自立、文化自主、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和文化引領等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了“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性,達到了對文化重要性的升華。隻有文化能夠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反對思想亂象、實現立心立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僅深刻闡釋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也體現了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充實了文化的定義,為文化工作明確了發展方向,強調要建設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三個面向”擴大了中國文化建設的視域。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清晰指明了新的文化使命,確定了舉旗幟、聚民心、興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歷史任務。新的文化使命不僅是要建設文化強國更是要譜寫馬克思主義新篇章,在鞏固和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同時,還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並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推動人類文明互鑒。也就是說,我們要創造新時代的新文化。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一方面,完成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文化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出的“七個著力”來完成新的文化使命,貫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工作部署。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七個著力”,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這是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則。

學習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文化思想

要學習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與我們新聞傳播工作相結合,在真學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深化內化轉化上做文章。

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新聞、傳播、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的實踐,要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為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思想武器。

新聞工作者要全面系統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文化觀,增強文化自信。要在增強歷史主動性上有作為,提升文化定力,並在深化內容轉化上用氣力,增加建設文化強國的信心和行動力量。要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文化素養,講好人類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故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馬克思主義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中國的故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奮斗新時代的故事,科學技術發展的故事,文明互鑒、學術繁榮的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十個方面的故事。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路徑和方向,要各級黨委始終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這是確保黨中央關於文化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關鍵和核心。各級宣傳文化部門應當強化政治擔當,勇於改革創新,敢於善於斗爭,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這些要求對我們各方面文化工作者同樣適用,我們應當深刻領會,身體力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第二個結合”極大地解放了文化思想和文化生產力,一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格局就要形成了。讓我們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舉全社會之力完成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光榮使命。

(作者系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