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北京篇章

作者:莫高義    發布時間:2023-12-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更加積極主動擔負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光榮使命,推動首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在體系化、學理化方面的日益完善,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的重大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升華和實踐總結,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余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從毛澤東同志1940年明確提出“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到新中國成立后黨與時俱進地提出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都彰顯了黨對文化建設的不懈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新的理念,深刻揭示文化關乎國本國運和人類前途命運,深刻闡述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的辯証關系,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立足中華民族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全面闡述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准確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推動馬克思主義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鞏固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彰顯了高度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習近平文化思想來源於偉大實踐又指引偉大實踐,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強大偉力。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新時代文化建設實際出發,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既有文化理論上的創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一成績的取得,最根本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指引。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引領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彰顯巨大實踐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首都文化建設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還專門向2023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舉首都文化建設之“綱”,賦予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定位,明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目標方向﹔鑄城市精神血脈之“魂”,強調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尋城市建設發展之“根”,強調傳承歷史文化遺產職責使命﹔張精神文明建設之“要”,肯定首都市民優秀品質和城市人文氛圍﹔架文明交流互鑒之“橋”,強調廣泛開展對外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些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首都貢獻。

強化全國文化中心定位。北京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燦爛、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強調首都規劃要“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我們充分發揮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以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夯基立台,聚焦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為框架,充分發揮首都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守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這個“靈魂”。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鮮明提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的重要觀點,指出“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証”,強調“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我們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牽引,啟動百余項文物修繕工程,統籌推進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保護與發展,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不斷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賡續紅色文化精神血脈。紅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北京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鐫刻著歷久彌新的革命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視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地和北大紅樓,多次強調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我們把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擺在重要位置,規劃建設建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推動“進京趕考之路”整體活化,擦亮一系列紅色地標,建設紅色場館思政課堂,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城市。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北京市民的優秀品質,指出北京廣大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樂於助人,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氛圍。我們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46萬名“北京榜樣”的平凡善舉彰顯社會主義道德非凡力量,全域文明創建推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458.1萬名注冊志願者成為“北京最好的名片”,為社會文明進步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礡力量。

搭建文明交流互鑒重要平台。北京是偉大祖國的象征和窗口,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讀懂新時代中國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冬奧籌辦等重大活動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我們努力發揮歷史古都優勢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核心承載地功能,以高水平文化服務保障向世界展示開放包容的城市風范和“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辦好北京文化論壇、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國際性品牌活動,不斷搭建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全球平台,大國首都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

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發揮示范作用

立足全國文化中心定位,北京要堅持首善標准,強化責任擔當,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持續加強學習領會,引導全市黨員干部更加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深化研究闡釋,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列出重點選題,推出一批高質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全面宣傳宣講,更好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注重落地轉化,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扎實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發揮北京作為歷史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優勢,努力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堅持高舉旗幟,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真理力量在京華大地充分彰顯。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理論武裝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統一思想與狠抓落實一體推進,突出重點、分類開展理論學習和宣傳宣講,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研究、學理化闡釋,推動干部群眾不斷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轉化為發展戰略、重大舉措和有力行動。堅持講故事講經驗講道理有機統一、主題報道與基層宣傳有效貫通,以強信心為重點加強正面宣傳,以宣傳報道、新聞發布、網絡管理協同聯動提高輿論引導水平,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深化媒體融合發展,鞏固壯大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的主流思想輿論,不斷凝聚起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的磅礡力量。

堅持自信自強,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千年古都交相輝映。切實承擔起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首都職責,著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優勢,不斷增強社會公眾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加強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圍繞北京在中華文明形成演進中的獨特地位貢獻,深入開展“城之源”“都之源”等文物考古及價值挖掘,持續探索中軸線保護的“北京經驗”,高品質建設三條文化帶,做好文物和文化遺產全域保護、系統保護、科學保護,進一步凸顯北京歷史文化整體價值。全力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提煉更多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抓住承辦黨和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首都機遇”,展現中華文明的時代氣象,厚植首都現代化建設的文化底蘊。

堅持人民至上,推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滿足。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主流價值、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推動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協同發展,打造連珠成片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課堂,以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為契機,建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高地﹔抓好青少年重點群體,持續推進“‘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把優秀文化送進大學校園,讓思政課堂浸潤文化力量﹔突出利民惠民導向,改進創新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堅持文藝展新姿、精品獻人民,建好用好文藝懇談會、影視攝制服務、文化資訊發布等機制,整合資源、服務創作、擴大影響,讓“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更加閃亮﹔以“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演藝之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以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帶動文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進一步擴大北京文旅影響力和知名度,建設充滿人文風採和文化魅力的宜居城市。

堅持開放包容,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首都貢獻。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抓住在京舉辦的重大活動契機,全力做好文化服務保障,增強中國故事的世界感染力。深入挖掘“雙奧之城”資源,加快構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創新傳播體系,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聚焦國家級、國際性定位,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根植中國、面向世界”特點,持續辦好北京文化論壇。充分發揮北京國際電影節、音樂節、設計周等平台作用,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組織好“魅力北京”等文化活動,推動更多“京產”優秀作品走向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為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