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從何而來

作者:馬君俊    發布時間:2023-12-12   
分享到 :

從傳統文明觀到現代文明觀,從中華文明觀到人類文明觀,鞏固文化主體性的現實意義更加彰顯。今天的中國是從數千年歷史中走來的中國。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就是要貫通古今、匯通中外,在文化意義上找到自我、堅定自我、超越自我,就是要清醒認識我們從何處來、現在何處、到何處去,就是要擔當新的文化使命,掌握文化主動,更好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進而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自信才能自強。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創造力的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

從根本上講,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文化主體及其文化內在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沒有文化主體就沒有文化主體性,沒有文化主體性就沒有文化自信。站在中華文化的立場來看,我們的文化主體是生長於中國大地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飽經滄桑而又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就來自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就來自中國人民的文化基因,就來自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來自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政黨。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產生了“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被動卷入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也曾一度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一些人一度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懷疑甚至否定。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確立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在精神上從被動逐漸變為主動,進而實現了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與此同時,我們的文化主體性不斷鞏固,文化自信也不斷增強。

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特別是在科學回答重大時代課題中創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的根本要求。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是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的必然要求。

來自中國人民的文化基因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自己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自己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的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自己奮斗出來的。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勤勞而智慧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生產生活,創造並積累了極其豐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在中華文化世代賡續、歷久彌新的歷史傳承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人格力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價值取向,“仁者愛人”“修己以安人”的仁愛思想,“誠者,物之終始”“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品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變革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等,都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內心。

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一主體性的建構基礎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來自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成果用事實証明,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園中歷久彌新,一次次突破“山重水復”,一次次迎來“柳暗花明”,文明之樹由之可久可大、根深葉茂。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的這些突出特性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深刻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從傳統文明觀到現代文明觀,從中華文明觀到人類文明觀,鞏固文化主體性的現實意義更加彰顯。今天的中國是從數千年歷史中走來的中國。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就是要貫通古今、匯通中外,在文化意義上找到自我、堅定自我、超越自我,就是要清醒認識我們從何處來、現在何處、到何處去,就是要擔當新的文化使命,掌握文化主動,更好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進而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就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隻有有了文化主體性,才能有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才能有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才能有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才能有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才能有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作者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12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