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何德旭    發布時間:2023-12-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做好五篇大文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落實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証。

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戰略全局出發,加強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和統籌謀劃,金融系統加大力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在領導金融工作的實踐中,我們黨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明確了金融工作怎麼看、怎麼干,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構成一個辯証統一的有機整體。

科學回答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八個堅持”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這些實踐成果、理論成果來之不易,是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結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斷把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確保金融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以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為重點”並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經歷過多次重大風險考驗,但沒有發生過金融危機,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黨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總的來看,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體系重點領域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風險得到逐步化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有力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同時要清醒看到,我國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隻有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的工作部署,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准拆彈”的基本方針,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等關系,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這五篇大文章,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發展科技金融,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創新活動早期風險高、資金需求量大,來自資本市場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注重長期投資回報,在短期內允許試錯容錯,能夠為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隨著創新活動獲得市場認可、創新成果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相關生產資本投入可以催生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推動產業繁榮和財富創造。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持續攀升,我國經濟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優化產品、市場和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

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需要特色化的綠色金融產品供給。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金融業改革發展,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服務。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務,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一步健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交易機制,支持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發展普惠金融,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及時獲得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需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合理金融需求,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信貸投放和保險保障力度,加強對鄉村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生態保護、城鄉融合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對糧食生產各個環節、各類主體的金融保障力度,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完善高質量普惠保險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

發展養老金融,助力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金融幫助增加養老保障供給,有利於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增強養老保障能力。要強化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渠道。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更好滿足日益多元的養老金融需求。

發展數字金融,鞏固和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優勢。發展數字金融,能夠提高金融服務交付速度、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金融資源要素實現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精准化匹配,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鞏固和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優勢,需要加快數字金融創新。要把握機遇、重視安全,推動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的便利性。同時,針對數字金融發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與挑戰,規范數字金融有序創新,嚴防衍生業務風險,提高數字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4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