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法治自信的精髓要義

作者:張文顯    發布時間:2023-12-15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了一個富有歷史深意和時代內涵的新概念“法治自信”,並就堅定法治自信作出了深刻闡述。在新時代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中,法治自信是對包括法治的歷史、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在內的不同維度的自信的凝聚。我們要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刻把握法治自信的精髓要義,深刻領悟和自覺踐行堅定法治自信的政治要求。

法治自信從何而來

法治自信不是盲目的憑空想象,更不是空洞的形而上學,它從深厚的實踐土壤中成長出來、從深邃的歷史時空中伸展出來、從深沉的文化敘事中表達出來、從深刻的時代變革中覺醒出來,有充分的基礎和充足的支撐。

黨對法治建設的全面領導是我們堅定法治自信的政治基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定盤星”。我國法治建設史上的每一個關鍵抉擇,都離不開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立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新時代我們黨進一步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作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項重要目標。第二,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主心骨”。隻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是全面的,黨堅持統籌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工作,既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又帶頭守法、依法執政,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歸結起來就是始終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全面領導、矢志不渝推進法治建設。第三,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驅力”。有黨長期領導、全面領導、堅強領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我國法治建設必然行穩致遠,我國法治現代化的能量必然不斷釋放,人民對法治的信念信心必然不斷增強。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們堅定法治自信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是解釋和改變世界的科學理論,也是我們堅持自信自立的真理基石。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創立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我國法治建設歷史成就和豐富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對人類法治文明成果的批判性繼承、擇善性借鑒,既有真理魅力又有實踐偉力,既是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根本遵循,又引領著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它証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法治建設發展進步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回答了為什麼要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作出了諸多原創性貢獻,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光芒。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國人民堅定法治自信、堅守法治信仰、堅持法治興國的共同思想基礎。

源遠流長的中華法治文明是我們堅定法治自信的歷史文化基礎。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悠悠歷史中不乏人類法治文明的繁盛痕跡,中華法系正是中華法治文明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澱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華法系形成於秦朝,到隋唐時期逐步成熟,曾被周邊國家紛紛效仿、普遍移植,迄今仍頗具影響。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世代相傳的中華法典、博大精深的中華法理,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法治遺產,是我們保持中國法治自信的“文明資本”和“文化資源”。同時,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們更加注重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不斷激活中華法系的生命力,推動中華法治文明現代化轉型,接續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法治文明。

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我們堅定法治自信的實踐基礎。實力是自信的底氣所在,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法治成就是對中國法治實力的証成,我們所完成的一切法治變革是中國法治實力的彰顯,這共同鑄就了中國法治自信的基座。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和大量法律法令,創造了“馬錫五審判方式”,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積累了實踐經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國家機構組織法、選舉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制框架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們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總抓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統籌推進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我們對現行憲法進行第五次修改,成功編纂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經過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持續增強我們的法治自信。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比較優勢是我們堅定法治自信的制度基礎。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法治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規則、法律之爭。要在激烈的法治競爭中站在法治文明的制高點,必須奮力推進法治現代化。世界范圍內的法治現代化肇始於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而我國的法治現代化起步較晚且歷經波折。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遵循人類社會法治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把法治發展的一般規律與中國法治發展的具體規律相結合,把法治現代化的進化論模式和建構論模式、內源性路徑和外源性路徑、自下而上演進和自上而下推動相結合,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安排。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既有世界各國法治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和時代特點的中國特色,在全球范圍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這使我們無論立足當下還是面向未來都更有底氣堅定法治自信。

如何堅定法治自信

堅定法治自信,首先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黨領導人民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適合我國國情和符合法治規律的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新中國70多年的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全部經驗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決定性、統領性、全局性,沿著這條正確道路,我國法治建設就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而偏離這條道路,我們的法治建設就難免遭遇曲折,淪陷於改旗易幟的邪路或封閉僵化的老路。因此,“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條越走越寬的道路,它已被歷史的邏輯所証明,也必將在歷史的畫卷上續寫輝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就一定能夠確保我國法治的制度屬性、制度優勢和正確方向,科學有序地全面實現法治中國的建設目標。

堅定法治自信,關鍵是堅定憲法自信。憲法自信是法治自信的集中體現,沒有憲法自信的法治自信如同無根之木難以長久。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國憲法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集中了黨和人民的治國理政智慧,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具有顯著優勢、堅實基礎、強大生命力。堅定法治自信,就要對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斗目標充滿自信,對我國憲法確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滿自信,對我國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充滿自信,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的路子。

堅定法治自信,必須更加注重理論武裝和理論創新。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全體人民頭腦,夯實政治定力和法治自信的思想基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引,深入推進“兩個結合”,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構與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相適應的自主法學知識體系,融通中外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法治自信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特別是要用中國自主的法治話語體系和法學知識體系闡釋法治規律、解讀中國法治。

堅定法治自信,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我們要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讓法治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人類和平與發展偉業中發揮更有力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不斷擴大我國法治的世界影響力。一方面,法治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在黨的領導下,把堅定法治自信和不斷改革完善統一起來,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法治體系完善和發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另一方面,法治自信也不等於關起門來搞法治,而是要領會法治的普遍精髓和要旨,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於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我們要以胸懷天下的姿態,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積極參與國際立法、執法、司法,加強法治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主動講好新時代中國法治理論和法治故事,積極闡釋中國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張和成功實踐,增強中國法治理論和實踐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在展示法治大國、文明古國、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良好形象的同時,努力推進國際關系法治化,推動全球治理格局更加民主、更加公正,以法治的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張文顯,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光明日報》( 2023年12月1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