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八大對現代化建設的探索

作者:岳奎    發布時間:2023-12-20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黨的歷史上,黨的八大作為我們黨全面執政后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分析並據此作出關於黨和國家主要任務的規定,形成了正確的路線,從而對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

1956年,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如何進行現代化建設,成為全黨所面臨的全新課題。為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黨中央從1955年起就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毛澤東同志除多次外出開展調查外,還用了近2個月時間仔細聽取了30多個部門的工作匯報﹔劉少奇同志先后同黨中央和國務院30多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座談﹔陳雲同志也對資本主義、個體手工業和個體小商販社會主義改造中出現的新問題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通過扎實的調研,黨更加認識到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的緊迫性和重要性。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報告。《論十大關系》的發表以及八大召開前的相關准備工作,為黨的八大探索正確的現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礎。正是基於當時的現實國情,黨的八大對現代化建設的道路選擇、目標戰略、實踐路徑、價值取向等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許多重要認識和成果。

探索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當時我國雖然已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但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眾多,且農業人口佔絕大多數。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非常困難和復雜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也不可能完全模仿其他國家,隻能從自身實際出發去尋找答案。為了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又帶有中國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總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遵循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思想原則,毛澤東同志在修改八大政治報告時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應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他認為:“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大上強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的思想原則。黨的八大通過的《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肯定了毛澤東同志關於走自己的現代化建設道路的觀點。他提出的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導原則,為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

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

黨的八大在認真總結社會主義建設重大成就基礎上,結合當時國情,初步規劃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

毛澤東同志在八大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現在也面臨著和蘇聯建國初期大體相同的任務。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成為“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就是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遠目標則是團結全黨和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

劉少奇同志在代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時指出,由於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我國開始進入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黨的八大在明確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目標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步驟進行了初步的安排。認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前提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即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內,基本上建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隻有這樣做,才能迅速改變中國國民經濟長期落后的現狀,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全黨和全國人民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奮斗,“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對於“四個現代化”的實現時間,毛澤東同志指出,“要使中國變成富強的國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時光”。十五年建立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一百年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這就是黨的八大規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這個戰略步驟既明確了階段性的具體奮斗任務,又使全國人民有了一個宏偉的長期目標。實踐証明,黨的八大所提出的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奠定了良好開端。

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方略

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是全方位的,包括經濟發展、國家政治、文化教育、社會民生、國際外交、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等方面。

在經濟建設方面,黨的八大制定了在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綜合平衡中發展經濟的方針。為了更好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八大著重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逐步完善企業、事業、計劃和財政的管理職能,科學劃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適當擴大地方積極性,釋放中央和地方活力。在政治生活方面,黨的八大強調要把反對官僚主義作為一項長期的斗爭來對待﹔加強法制建設,對依法治國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分發揮民主協商的制度優勢,正確處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堅持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文化建設方面,黨的八大提出文化教育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確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在社會民生方面,黨的八大強調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在國際關系方面,強調平等互利,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對外關系的基本方針,走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對於如何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八大強調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領導作用與核心地位。鄧小平同志在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分析了黨在執政情況下所面臨的種種新考驗,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一系列新的思想、方針和措施。明確要求全黨各級組織健全集體領導,通過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優勢等來改進黨的領導方式。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面經濟建設的高潮,毛澤東同志還向全黨發出了“必須善於學習”的號召。他說:“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我們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因此,必須善於學習。”

揭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取向

黨的八大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能否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毛澤東同志在修改黨的八大決議中指出,“目前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就是要依靠業已組織起來的勤勞勇敢的六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來進行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工作,以便迅速克服我國經濟落后和文化落后的狀態,使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富裕起來”。為此,黨的八大提出要繼續貫徹執行按勞取酬的原則,改進工資制度和獎勵制度,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合作社要正確地規定公共積累和社員個人收入的比例,不得任意增加生產、管理等費用的數量,以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允許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發展,以調動工商業者的積極性﹔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採取和平協商的方式對民族地區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調動少數民族的積極性,等等。

黨的八大指出,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黨的八大所制定的這些政治決策和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綜上,圍繞現代化道路探索,黨的八大得出許多正確認識,這些寶貴經驗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仍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作者:岳奎,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12月2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