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
中國日報12月3日長沙訊 12月2日至3日,“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韶山舉辦,本次研討會也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第30次年會、第十六屆全國“毛澤東論壇”。來自中央黨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美國伊利諾伊衛斯理大學、美國奧本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日本筑波大學、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希臘伯羅奔尼撒大學、埃及希克邁特文化產業集團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中共一大紀念館、楊開慧紀念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湖南省黨史陳列館等革命紀念場館,以及《人民日報》《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毛澤東研究》等媒體的150多位學者、代表,圍繞研討會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黨委書記高揚先、湘潭大學黨委書記劉起軍教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楊明偉研究員先后致辭。湘潭大學副校長盛明科教授主持開幕式。
楊明偉研究員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中國共產黨人對強國目標的思考、設想和實踐探索,由來已久。僅從新中國成立以后的視角看,毛澤東對設定強國目標和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都有著深入和清晰的思考,有著全面和廣泛的探索。這些思考和探索在今天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上,具有重要的思想啟發、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研討會設置4場主題發言,4個平行分論壇。與會學者認為,毛澤東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開拓者,初步探索了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以深邃的思考和前瞻的眼光,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求是》雜志社原社長、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捷教授認為,民族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關乎民族的未來。毛澤東倡導實事求是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轉化思維,克服了教條主義、形而上學、碎片化、短視化、平面化和僵化思維,為深化“兩個結合”,提升中華民族思維能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推動了中華民族思維方式根本性變革。
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省政協黨組成員、山東省社科聯主席、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會長唐洲雁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起點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革命斗爭、新文化形態、黨的建設等方面,中華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取法毛澤東認真學習、正確看待、科學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的辯証態度,歷史發展地、辯証統一地對待傳統文化,有助於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美國伊利諾伊衛斯理大學Thomas D. Lutze(羅其韜)教授分析了毛澤東1963年和1968年支持非裔美國人斗爭聲明的現代意義,認為毛澤東不但把對黑人的壓迫看作是制度性的,而且找到了持續壓迫黑人的種族主義根源——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毛澤東的這些思想不僅指導和激勵了美國反對黑人壓迫的運動,而且也指導和激勵了整個亞非拉國家反對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運動。
日本筑波大學廉舒教授從“亞洲主體性”視角考察了二戰后初期到1976年日本學界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情況,認為日本學界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獨立性”“同一性”“獨特性”三個層面。這些研究對中日兩國各領域交流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和盲目性。
本次研討會由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深圳·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來源:“理論中國”微信公眾號,文字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