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就雷霆不朽文——探尋毛澤東立下的不朽之言

作者:曹應旺    發布時間:2023-12-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揮將日月長明筆,寫就雷霆不朽文。”毛澤東早年就立志做“立德、立功、立言以盡力於斯世者”。他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不僅立下了不朽之德和不朽之功,也立下了不朽之言。毛澤東立言始終有“本”“領”“實”“靈”“干”貫穿其中,集中反映了為人民服務、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努力奮斗的思想。

毛澤東立言之“本”

毛澤東在立言中始終重視一個“本”字。這個“本”字集中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本質聯系: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之本。

從“本”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根源。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根源來自馬克思主義,把俄國革命的理論加進去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根源來自中華民族。毛澤東指出:“沒有中華民族,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他批評言必稱希臘的教條主義者,“連民族二字都不敢提”,而“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現實根源來自中國人民。1949年7月,毛澤東指出:“二十八年前甚至連共產黨也沒有。為什麼過去沒有的東西,今天會有呢?就是因為人民需要”“共產黨是后來因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

從“本”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干什麼的?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對這個根本問題,毛澤東的回答是“為人民服務”。革命之初,他就指出:“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在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中,毛澤東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服務,就要對人民有責任心。“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

從“本”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毛澤東向來認定,中國共產黨力量的根本在於依靠人民群眾,是隨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新中國的建設中,毛澤東指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力量的來源就是人民群眾”。

毛澤東立言之“領”

毛澤東立言的“領”字是和“本”字聯系在一起的,即“本領”。毛澤東立言中“本”和“領”的關系,就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關系。毛澤東著作中,第一個關鍵詞是“中國人民”,第二個關鍵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這是毛澤東概括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事實,也是毛澤東一貫堅持的核心觀點。

從“領”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責任。毛澤東一貫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責任。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土地革命戰爭開始后,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中國迫切需要一個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這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才能完成。”到陝北后,毛澤東在談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戰爭關系時強調:“在無產階級已經走上政治舞台的時代,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責任,就不得不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

從“領”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方法。毛澤東闡明中國共產黨要擔負起領導責任、發揮領導作用,就要重視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旗幟鮮明地反對本本主義,提出通過調查研究搞清實際情況,走馬克思主義“本本”“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這裡實際上提出了思想方法問題。1934年1月,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了工作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他提出採取“實際的具體的”“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在延安整風學習中,毛澤東寫出《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他強調:“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毛澤東立言之“實”

毛澤東早在湖南長沙讀書時就在《講堂錄》中記下了他的老師楊昌濟對“實”字的講解:“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真精神,實意做事,真心求學”。

從“實”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實事求是,根本在於“實”,關鍵在於“是”。毛澤東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澤東批評“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從書本上討生活”是要不得的,本本主義“如不根本丟掉,將會給革命造成很大損失”。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總結道:“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為全體同志的教訓。”

從“實”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為什麼要重視調查研究?因為隻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搞清實際情況作出正確決策。1930年5月,毛澤東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社會經濟調查,是為了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接著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1941年3月,毛澤東指出:“全然不了解下情,卻在那裡擔負指導工作,這是異常危險的現象。對於中國各個社會階級的實際情況,沒有真正的具體的了解,真正好的領導者是不會有的。”“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

從“實”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做老實人”。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闡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同時,要求共產黨員要“做老實人”。他批評教條主義者“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徒有虛名並無實學”,恰似“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老實一點吧!”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提出“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也是要求做老實人。他說:“講真話,每個普通的人都應該如此,每個共產黨人更應該如此。”“我們一定要老老實實”。

毛澤東立言之“靈”

“靈”就是自主性基礎上的靈活、靈動、靈敏。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靈活性就是具體地表現主動性的東西。”

從“靈”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對抗大學員們說:“我們這裡的戰略戰術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就是無論敵人用什麼方法來進攻,我們都有一種辦法對付,敵人用這一種方法打過來,我們用另一種方法打過去。運用靈活的戰略戰術,等到敵人技窮了,我們便可以打勝它。”他在《論持久戰》中指出:“靈活是聰明的指揮員,基於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採取的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即是所謂‘運用之妙’。”“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毛澤東重視的“靈活”,不是背離時勢的靈活,而是因時因勢的靈活。

從“靈”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靈活”是主動性的表現,是主體能夠獨立自主時才能有的表現。毛澤東立言的“靈”字,根子上重視的是獨立自主。毛澤東說:“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毛澤東提出“另起爐灶”“打掃干淨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大外交方針,就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的繼續存在,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這是獨立自主立場上的和平外交。毛澤東時代的獨立自主,為毛澤東之后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靈”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生動活潑。獨立自主、靈活機動,在政治局面上的表現就是生動活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從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到實行“統籌兼顧,各得其所”的方針,都體現了經濟工作上“生動活潑”的要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體現了文化工作上“生動活潑”的要求﹔“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體現了統一戰線工作上“生動活潑”的要求。這些建設時期“生動活潑”的要求,與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等軍事工作上的“生動活潑”是完全統一的。

毛澤東立言之“干”

“干”字生動而深刻地體現在實踐第一、不怕犧牲、隻爭朝夕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毛澤東是一位注重“干”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一位注重“干”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從“干”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實踐第一。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結合,毛澤東曾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提出過。“實際”的角度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提出來的,即從理論與實際的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特點”的角度是從辯証法的角度提出來的,即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實踐”的角度是從認識論的角度提出來的,即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三者角度雖不同,但內容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具體特點相結合,最終是要通過具體實踐去解決問題,是要干起來、做起來、行動起來。

從“干”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不怕犧牲。中國革命敵強我弱,中國共產黨用小米加步槍去反抗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飛機加大炮,必然會一次又一次地面臨艱難困苦。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革命“干”成功,必須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正如毛澤東《七律·到韶山》一詩所概括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黨的七大上,毛澤東贊美中國共產黨人是干大事不怕犧牲的人。他在七大預備會議上回憶黨的24年歷史時說:“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他在大會閉幕詞中號召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先烈和前輩們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干”出來的。

從“干”字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隻爭朝夕。新中國成立后,鑒於當時中國的“一窮二白”,毛澤東反對慢吞吞地干、主張“隻爭朝夕”地干。他在《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詩中寫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隻爭朝夕”地干些什麼呢?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看,就是要“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隻爭朝夕”疾步前行,也發生過急躁冒進的錯誤。但總體來看,如果沒有“隻爭朝夕”地干,怎麼能搞出“兩彈一星”呢?怎麼能使多數文盲家庭走出中學生、大學生,甩掉“文盲大國”的帽子呢?怎麼能將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不足35歲提高到1975年的64歲,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呢?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2023年12月25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