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紀念館全方位展示“鐵軍忠魂”

 用好生動教材

作者: 本報記者 薛鵬    發布時間:2023-12-26   
分享到 :

坐落於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上的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圖為近日,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干部在新四軍紀念館開展現場研學。張路遙 攝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考察新四軍紀念館時指出,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鐵軍,由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於1937年10月組建而成,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為華中地區堅持敵后抗戰的主力軍。在新征程上,如何從新四軍的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如何用好這一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傳承發揚這一偉大精神?記者走進新四軍紀念館進行了採訪。

超6000平方米的常設展覽,通過七個部分反映了新四軍八年抗戰、十年征程的烽火歲月

新四軍戰士雕像迎著朝陽挺立在廣場上﹔展館正大門上方,新四軍番號英文“N4A”圖案鑲嵌其中﹔大門兩側的展館牆壁用花崗石陰雕畫展示著新四軍與八路軍“兩軍會師”、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重建軍部”的歷史場面——坐落於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上的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

“1986年10月10日新四軍紀念館建成開放,現在包括主館區和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兩處場館。”新四軍紀念館副館長張樹忠介紹,現在館藏各類文物史料1.8萬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件。

在新四軍紀念館工作滿30年,張樹忠見証了這裡的快速發展。“剛工作時,紀念館的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展覽面積1000多平方米。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政府在2014年、2019年兩次資金投入后,紀念館的建筑面積、展覽面積及服務設施都有全方位提升,現在有1.3萬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展覽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

走進紀念館大廳,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鐵軍忠魂”雕塑,整體構圖呈三角形,營造出山一樣的氣勢,幾名指戰員在旗幟指引下作沖鋒戰斗姿態,神態堅定,英勇向前。“寓意南方8省紅軍游擊健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匯成抗日鐵流,挺進大江南北,用忠誠和信念鑄就了不朽的鐵軍忠魂。”新四軍紀念館講解員宋鈺介紹。

再往裡走,一件通過光影變化展現《贛南游擊詞》的陳設裝置映入眼帘: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重現了新四軍當時所處的艱苦條件,展示了將士們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斗志彌堅的豪邁胸懷。循著時間順序往展覽更深處走去,彈孔累累的旗幟、簡陋的步槍、滿是補丁的軍服……一件件展品、一塊塊展板、一個個場景,展現了新四軍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

據介紹,常設展覽共分為“民族危急鐵軍誕生”“抗日戰旗遍插華中”“重建軍部浴火重生”“兵民鏖戰堅持敵后”“戰勝困難建設根據地”“局部反攻擴大解放區”及“走向勝利鑄造輝煌”等七個部分,反映了新四軍八年抗戰、十年征程的烽火歲月。

盡管冬季是參觀淡季,但紀念館內的參觀者絡繹不絕。“初步統計,今年12月的參觀人次已經超去年同期三倍,最多時候每天有超過3000人次。觀眾的講解需求也明顯增多,館內12名講解員一天最多要進行60多場講解,我們採取了一些優化舉措,盡最大能力為觀眾做好服務。”張樹忠說。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新四軍,新四軍,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歷史証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新四軍,新四軍,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在第五部分展覽中,展板上的一首民謠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宋鈺解釋道,白菜心是白菜最好、最稀少的部分,那麼民謠的意思就是新四軍個個都是好男兒。這首民謠闡釋了新四軍為什麼能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生存並發展壯大,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心向背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

走在史料豐富的展覽中,沉浸在新四軍的歷史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底色愈發清晰。

高196厘米、寬61厘米的宋公碑,570字的碑文記錄的是修筑“宋公堤”的紅色歷史。1941年5月至7月,江蘇省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宋乃德在華中局、新四軍的大力支持下,動員兩萬多名民工,戰勝種種困難,修筑了全長90華裡的攔海大堤,守護多年遭受海潮侵害的阜東百姓。群眾將新海堤與宋朝范仲淹在當地所修的范公堤相媲美,稱其為“宋公堤”並刻石為碑紀念。

一件制作精良的淡色旗袍,一枚鑲嵌頭像照片的戒指,一張民政部頒發的烈士証明書,呈現了王海紋烈士的感人故事。1924年出生於上海富足家庭的王海紋,在先進思想影響下輾轉來到鹽城,進入魯藝華中分院戲劇系學習,成為一名新四軍文藝戰士。1941年7月,在鹽城建湖北秦庄,反“掃蕩”中轉移的魯藝華中分院師生遭到侵華日軍包圍。王海紋等魯藝師生寧死不屈,投河殉國。1986年,王海紋的姐姐將其穿過的旗袍以及鑲有她照片的戒指捐贈給新四軍紀念館。

傳承廳裡,新四軍老戰士手印牆上,200多名老戰士在此留下印跡。另一邊的鹽城地圖展板,128處紅色烈士鎮村標注其中,像一座座屹立的豐碑。據了解,共有248處革命遺址,1.8萬余名革命烈士長眠在這片大地。“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的故事在這裡閃閃發光。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數據顯示,1941年新四軍到達鹽城時隻有1萬多人,1945年離開鹽城北移時已經發展到7萬人。

“先烈的流血犧牲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展廳末尾處,大幅照片展示著今天的鹽城風光,宋鈺介紹道,今天的鹽城有現代化氣息的城市風光、有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海港、還有條子泥海域的風力發電等等,一組組照片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在新四軍革命精神滋養下,鹽城人民接續奮斗所取得的一個個成績。

《三大紀律十項注意》《新四軍十條軍規》《反腐條例》……鐵的紀律是新四軍精神的鮮明標識

服從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服從命令聽指揮﹔不侵犯群眾一針一線。上門板捆稻草、房子掃干淨、進出要宣傳、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展板上通俗易懂的《新四軍三大紀律十項注意》,反映了新四軍十分注重加強部隊的紀律教育和制度建設。

“關於部隊紀律的要求,每一項都規定非常詳細,老百姓通過這些細節,就能分辨出什麼樣的軍隊才是真正屬於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宋鈺介紹。

鐵的紀律是軍隊勝利之本,展覽中的不少展品都反映出這一點。據了解,除了《三大紀律十項注意》,新四軍還頒布了《反腐條例》《新四軍財經人員十項守則》《新四軍群眾紀律》等規定,實施了《新四軍十條軍規》等,要求軍事紀律、群眾紀律兩者並重,自覺遵守紀律,模范執行紀律。

“鐵的紀律是新四軍精神的鮮明標識。”張樹忠研究認為,新四軍把鐵的政治紀律挺在前,堅決服從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以軍事紀律作保障,鍛造一支威震敵膽的“鐵軍”﹔以鐵的財經紀律守紅線,樹立忠誠干淨擔當的典范。

他舉例介紹,華中抗日根據地堅決地與貪污浪費作斗爭,制定了嚴格的經濟制度。在蘇中三分區,1942年6月至7月,兩個月裡先后有4名干部因貪污被依法處死,當時蘇中稅務局四分局主任刑愛聲貪污4000元,師特務營營長李桂成貪污1000元,均依法執行槍決。懲治腐敗,絕不手軟,有效規范了新四軍乃至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樹立了公正廉潔的形象。

不僅如此,華中根據地當時發布了一系列條例、布告、紀律、軍規、制度、守則、公約,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監督、預防、懲處並重的廉政建設制度體系。

採訪當天,鹽城市亭湖區人社局機關黨總支正在現場開展黨日活動,一行人被新四軍嚴守紀律的精神所打動、所感染。“新四軍的革命精神是鹽城的寶貴財富,通過這個展覽開展教育可以更好淨化心靈。革命先輩流血犧牲打江山,我們應當守好紅色江山,身為黨員干部就要按照黨的性質宗旨要求自己,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做好我們的工作。要時刻保持警醒,緊繃紀律這根弦,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以實際行動把我們黨的事業延續下去,讓紅色江山代代相傳。”該局機關工會主席張幸寬說。

用好紅色教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新四軍紀念館是國內唯一的新四軍題材全史館。近年來,鹽城市積極利用這一“紅色教材”,既通過精品展覽吸引觀眾“走進來”,也通過宣講等方式讓新四軍的故事“走出去”。

目前,“五個一”紅色故事已經成為鹽城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載體。“一次會師即新四軍八路軍白駒獅子口會師,一件旗袍指的是王海紋烈士的戰斗青春,一塊石碑就是宋公紀功碑,一場戰斗是有名的劉老庄戰斗,一種精神則是新四軍革命精神。”張樹忠介紹,近年來紀念館通過情景劇、微黨課等宣傳教育手段,把這些故事及背后的精神傳播好、運用好,針對學生等不同群體還與教育等部門協作配合,採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讓紅色文化浸潤人心。

《關於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強調要用革命文化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立足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鹽城市紀委監委以“清風鹽城”為主題,用活新四軍在鹽城這一生動教材,串珠成鏈,深入打造廉潔文化陣地,激發廉潔教育內驅力,推動廉潔文化建設實起來、強起來,推動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

“新四軍革命先烈在艱苦歲月中,尚能恪守底線、英勇奮斗,舍小家顧大家,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更加要守住廉潔底線,踐行為民宗旨,履職擔當盡責……”12月12日,鹽城市紀委監委舉辦“家風課堂”,全市45名新提拔縣處級干部及其家屬接受教育,通過看一部警示教育片、聽一聽紅色家風故事、悟一悟革命先烈精神,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培樹優良家風,走好人生道路。

今年以來,鹽城市紀委監委堅持“室組地”聯動,創新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方式,通過廉政小戲小品展演、廉潔主題展覽、青“廉”文化沙龍、公益視頻展播等系列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激濁揚清、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現代淮劇《半袋黃豆》用小場景、小事件,展現出戰爭年代共產黨人全力修筑“民心堤”的廉潔形象﹔小品《特殊禮物》寓廉於景、寓教於樂,塑造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清正風范﹔音樂劇《一本筆記》形式新穎、通俗易懂,講述了一名基層紀檢干部的廉潔故事……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讓廣大干部群眾切身感受廉潔文化的滋潤和魅力。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立足新四軍紅色文化這一生動教材,我們將創新手段學習好運用好,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共做廉潔文化的倡導者、傳播者,助推全社會形成崇廉尚潔、風清氣正的良好風尚。”鹽城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年12月2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