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的獨立自主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作者:楊鳳城    發布時間:2023-12-26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更是長期以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推進的法寶。獨立自主的核心要義,就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獨立自主既有馬克思主義依據,又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革命是國際性的事業,需要各國聯合起來,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各國無產階級“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和獨立也就包括在國際主義這一概念本身之中”。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指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運動的過程中指出,東方共產主義者要完成的任務特殊而艱巨,這些任務的“解決方法無論在哪一部共產主義書本裡都是找不到的”,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解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精神,是獨立自主的民族傳統文化“根脈”。

雖然如此,對於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而言,獨立自主絕非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樣簡單,而是經歷了一個艱辛的認識、探索、深化和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過程。毛澤東同志講過,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同時也是在共產國際幫助下成立的,這種幫助在很多時候很多問題上表現為直接作決定、下命令。一方面,共產國際在促進中國共產黨成長和進步方面作出了特有貢獻﹔另一方面,又對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左”傾教條主義和冒險主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毛澤東同志比較早地開始了獨立自主的革命實踐,比較早地產生了獨立自主的意識。他對農民在中國革命中主力軍地位的認識,對湖南等地農民運動的高度贊揚,尤其是帶領秋收起義部隊挺進井岡山就是明証。面對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面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以遵義會議為開端,中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性日趨彰顯和堅定。在處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與各種政治力量尤其是國共兩黨的復雜關系中,在處理與共產國際、蘇聯共產黨的關系中,在處理與美、英、蘇等大國的關系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累了豐富的獨立自主經驗。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一邊倒”外交方針,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以壯大國際共產主義力量、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的同時,在接受蘇聯援助尤其是新技術援助的同時,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外交事務,中國共產黨不曾有過絲毫含糊、動搖,毛澤東同志的話擲地有聲,“要講政治條件,連半個指頭都不行”。

毛澤東同志的獨立自主思想和精神首先體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上。走自己的路,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和實踐的落腳點、根本點。正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毛澤東同志帶領黨和人民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蘇聯十月革命“以城市為中心”,而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后,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則成為毛澤東同志思考和探索的重心。他提出,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對黨的八大政治報告進行修改的時候,他寫道:“不可能設想,社會主義制度在各國的具體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隻能有一個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國是一個東方國家,又是一個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事實上,毛澤東同志《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報告或講話便是“第二次結合”的典型體現。正是在這種探索和結合中,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新中國在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基礎,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而沒有像一些新獨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那樣,雖然政治上宣布獨立了,但經濟上無法擺脫對原宗主國的依賴而不得不墮入依附性發展。

以新中國成立后近三十年的獨立自主成就為起點,在改革開放的創造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以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得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得以創造。歷史表明,道路決定命運。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獨立自主的根本和前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基本結論。新時代,黨和人民需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闊步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獨立自主就要自力更生。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告誡全黨:“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於日偽封鎖和國民黨反共摩擦,陝甘寧邊區和敵后各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日益困難,毛澤東同志后來回顧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然而,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敵后抗日根據地先后開展大生產運動,毛澤東同志等中央領導人帶頭參加勞動,八路軍三五九旅創造了變荒山野嶺的南泥灣為“陝北的好江南”的奇跡,譜寫了一曲自力更生、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壯麗凱歌。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為黨帶領人民戰勝嚴重困難、打敗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物質基礎。

民主革命勝利后,毛澤東同志同樣強調要把經濟發展放在自力更生的基點上。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曾經給予中國經濟和技術援助,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毛澤東同志認為這對我們有好處,能夠激勵我們獨立自主地進行科技攻關,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他申明,“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正是在這一思想激勵下,新中國成功研發“兩彈一星”,實現了科技領域的自主突破,並由此帶動了整個工業體系的建設。可以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國家經濟建設路線。他鼓勵創造創新,告誡人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

新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在大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已經成為並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在一些重要領域、關鍵技術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甚至被“卡脖子”。歷史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丟掉幻想、堅定信心、自主研發,隻有如此,才能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獨立自主並非意味著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強調的是對外合作中的主動性與主導權,避免在合作中出現單向依賴,喪失發展的主動權。在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經貿、技術合作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是在經濟、技術落后的情況下,更為重要。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不僅積極發展與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貿、技術往來,而且想辦法打破封鎖,開展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技術交往。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辯証關系。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指出,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

在已有思想和實踐基礎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實現跨越式發展。新時代,我們需要繼續秉持兼容並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並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圇吞棗、邯鄲學步。隻有扎根本國、獨立自主,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獨立自主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指導原則,離不開斗爭精神。敢於斗爭、敢於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歷史表明,黨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無論敵人如何強大、挑戰如何嚴峻,總是毫無畏懼、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毛澤東同志曾寫下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他強調,“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毛澤東同志的革命實踐和精神處處體現著中國人民獨立自主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體現著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的崇高氣節。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封鎖禁運和戰爭威脅,面對“老子黨”、大國沙文主義的盛氣凌人甚至陳兵邊境,毛澤東同志更是表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他要求全黨全國人民在國際交往中對任何大國、強國、富國都不要有一點卑躬屈節的表現,也不容忍中國的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這一敢於斗爭的傳統從未中斷,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同志明確表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鎖、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國”。

敢於斗爭,還要善於斗爭。斗爭是一門藝術,需要注重策略方法。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包括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戰略的高遠性和戰術的敏銳性,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善於抓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等等。新時代,我們要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培養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強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的獨立自主原則不能丟,中國人的脊梁不能彎。隻要我們善於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時代特點,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讓獨立自主在新征程上煥發新的光芒。

我們黨百余年的偉大歷程証明,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中國的事情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56個民族,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作者:楊鳳城,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主題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光明日報》( 2023年12月26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