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開創性貢獻

作者:鄧希泉    發布時間:2023-12-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

毛澤東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第一次飛躍的重要表現,是黨的青年工作順應歷史方位的不斷變化而持續取得重大成就、發生深刻變革的根本原因。毛澤東青年觀開辟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共產黨青年觀不斷豐富完善。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本土化時代化任務主要有兩個重要的發展場域及相對應的發展時期:一是列寧等共產黨人在蘇聯以及蘇聯影響的原社會主義國家對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本土化時代化,這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在世界范圍內的第一次豐富和發展,但因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而中斷了歷史進程。二是中國共產黨持續實現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形成了我們黨青年觀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中國化時代化進程,肇始於建黨初期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的探索實踐,形成和鞏固於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黨的青年工作方面取得的歷史成就和創立的理論成果,毛澤東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第一次實現全面系統的中國化時代化。

把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發展與青年本質的實現有機結合

青年作為社會結構中獨立的社會群體而存在,首先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因此在西方率先出現。基於對社會制度演變的科學判斷,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學揭示了青年的本質在於“新”,他們代表未來的發展指向,是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和人類發展的未來。中國青年成為社會結構中獨立的社會群體,是五四運動的產物,青年的本質自此得以逐步彰顯。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雖然有對青年本質的探討及謳歌,但歷史上一度更多的是對青年的束縛與誤解。毛澤東深刻指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一切事情,小孩子和青年人是沒有發言權的。中國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苦太大了。”毛澤東在五四運動中看到了青年群體的偉力,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青年的革命和創新的本質,全面權威地嵌入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進程之中。他深刻指出青年的本質在於朝氣蓬勃,更有希望。1939年12月,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周年大會上,毛澤東深情指出:“滿堂青年,朝氣蓬勃。”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制度使青年的本質得到更全面的展現。毛澤東把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發展與青年本質的實現有機結合。“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他還指出,青年的本質在於斗爭最勇敢最堅決、最積極最有生氣。在反抗階級統治的斗爭過程中,“勞苦青年群眾佔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爭中他們又是最勇敢最堅決的”。在推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

深入分析中國青年發揮的不可或缺作用

青年價值是青年群體或青年個體作為客體,滿足社會、政黨、階級、階層、社區、家庭等主體的某種或某些需要的質量、層次或程度,具有可比性、歷史性、相對性等特征。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青年價值的國家、民族、政黨視閾和階級分析法,結合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學生運動展現出的青年價值,深入分析中國青年對於國家、革命事業、先進思想、中國共產黨、人民運動等發揮的不可或缺作用。“夫青年乃國家之精華”,陝北公學畢業同學“是進步分子,是創造新中國的分子”,這是強調青年對國家尤其是新中國的重大價值。如果沒有帶著新鮮血液與朝氣加入革命隊伍的青年們,“革命隊伍就不能發展,革命就不能勝利”。“無論工廠、農村、軍隊、學校的革命事業,沒有青年就不能勝利。”這是強調青年對革命和革命事業的重大價值。“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廣大的傳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這是強調青年在接受、傳播、創新先進思想中的重大價值。“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強調青年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重大價值。“學生運動是整個人民運動的一部分。學生運動的高漲,不可避免地要促進整個人民運動的高漲。”這鮮明揭示了青年對於人民運動的重大價值。

以歷史使命、黨的中心任務引領青年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明確提出“時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把青年的個人發展與時代責任、歷史使命統一起來,把個人發展置於歷史使命的歷史邏輯之中。工業革命引發的經濟社會變革和現代性的增長,日益成為青年發展的動力,也必然成為青年的歷史使命。在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反抗外國壓迫和封建制度壓迫的革命運動從未停止,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取得徹底勝利﹔每個時代的中國青年都積極參與這些革命運動並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並未能通過這些革命運動解放自身,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青年發展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工作環境。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深刻把握歷史使命和時代主題,沒有把歷史使命和時代主題作為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

毛澤東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把中國革命任務的時代主題、黨的中心任務與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有機結合,以歷史使命、黨的中心任務引領青年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在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和戰略相持階段,毛澤東向在抗大學習的青年明確歷史使命:“要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建設新中國而永不退縮,勇往直前,要堅決地為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奮斗到底!”在延安青年群眾舉行的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紀念會上,他向青年深情號召:“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這樣一個定律誰都不能推翻”,“一定要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一定要把舊中國改造為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必然成為青年的歷史使命和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1950年,毛澤東為《北大周刊》紀念“五四”題詞:“團結起來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此后,他多次深情寄語青年和號召青年,“學生要能耐艱苦,要能白手起家。”“團結起來,堅決地勇敢地為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斗。”

明確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發展目標

“培養什麼樣的青年”是青年工作和青年政策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青年觀認為,經濟社會變革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把社會引向社會主義制度必須要培養適應這一歷史進程的“全新的人”,把社會發展青年和青年發展社會相統一,把青年作為目的和手段相統一。毛澤東既堅定繼承弘揚馬克思主義青年觀關於“新人”的青年發展目標,又針對中國傳統社會忽視青年體育、勞動教育以及進行片面的智育等弊端,明確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發展目標。早在1917年,毛澤東就強調體育、德育、智育三者並育,“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特別注重共產主義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他明確指出:“我們所主張的全面發展,是要使學生得到比較完全的和比較廣博的知識,發展健全的身體,發展共產主義的道德。”毛澤東針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忽視青年的體育和既往教育的弊端,特別強調青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幾千年來,都是教育脫離勞動,現在要教育與勞動相結合,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是一個革命。”勞動教育是毛澤東關於青年發展的關注重點。他在1921年就強調:“不勞動者不得食!”此后又鮮明提出:“勞動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他特別強調“教育與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毛澤東關於德智體全面發展,重視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的青年發展目標,引領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長為符合馬克思主義政黨期望的“新人”,順利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毛澤東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第一次飛躍的重要表現,是黨的青年工作順應歷史方位的不斷變化而持續取得重大成就、發生深刻變革的根本原因。正是毛澤東青年觀開辟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共產黨青年觀不斷豐富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將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推向新的高度,必將不斷開辟黨的青年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更多更好的重大成就。

(作者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3年12月26日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