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革命文物故事展在北京舉行

紅星耀天山

作者: 穆鐸    發布時間:2023-12-29   
分享到 :

毛澤民在新疆期間使用過的煤油爐

1938年11月10日《新疆日報》刊載的《論持久戰》

民族文化宮展覽現場 劉同華 攝

北京民族文化宮的展廳內,可以看到俞秀鬆、陳潭秋、毛澤民等烈士生前用過的眼鏡、衣物、文具,等等。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難忘的革命歷史,觸動著前來參觀的人員。近日“紅星耀天山——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革命文物故事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展,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天山南北播撒革命火種,團結帶領新疆各族群眾支援抗戰、共赴國難的英雄事跡與光輝歷程。

新疆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

展覽中有一封寫於1920年底的信,是毛澤東寫給蕭旭東蔡林彬並在法諸會友的信。

1920年12月1日,即將年滿27歲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文化書社給蔡和森(蔡林彬)、蕭子升(蕭旭東)和其他在法新民學會會友寫了一封長達4000字的回信。在信中,毛澤東回答了關於新民學會方針、方法的意見,態度鮮明地表達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提出了解決新疆等問題的主張。年輕的毛澤東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了西北邊陲,關注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后來,毛澤東在革命時期的著作和為黨起草的文件中多次提到新疆。

抗戰烽火熊熊燃燒之時,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大力傳播馬列主義和抗戰思想,激發起空前的愛國熱忱,使新疆成為光明進步的地方。

近代以來,新疆在中國革命特別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創建新中國的進程中發揮了特殊的歷史作用。1937年10月,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設立,標志著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馬克思主義開始在新疆地區更為廣泛地傳播開來。1937年,陳雲任中國共產黨駐新疆第一任代表,黨中央陸續派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100余名中共黨員來新疆工作。這批懷揣初心使命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擴大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維護祖國統一,鞏固新疆這一抗戰大后方,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

周恩來曾兩次途經新疆。展覽中有一張珍貴的照片,是1939年9月周恩來、鄧發與孩子們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門前合影。

1939年8月末,周恩來為治療臂傷,自延安經新疆去蘇聯,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新疆。於是就有了這張珍貴的合影:周恩來站在后排右側,他身披外套、左手叉腰,盡管右臂綁著夾板繃帶,但身姿挺拔、英氣逼人﹔他的旁邊站著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鄧發﹔他們身前的台階上蹲著一同從延安來的烈士遺孤孫維世和四名將要前往蘇聯的孩子。

1940年2月,周恩來傷愈后,自蘇聯啟程回國,途經新疆時仍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停留。

周恩來兩次途經新疆期間,維護了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時,他看望了在新疆工作的同志和“新兵營”指戰員。周恩來還接見了新疆航空隊中共學員代表。當得知他們已經能操縱、維護兩種飛機時,周恩來高興地說:“陳雲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將來建設我們自己的空軍,有骨干、有種子了。”周恩來帶來了黨中央的慰問和溫暖,極大鼓舞了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士氣。

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圖片,引導人們感受文物裡的革命故事、細節裡的崇高精神。“希望通過舉辦此次展覽,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新疆革命文物資源,講好黨的故事,講好革命文物故事。”北京民族文化宮黨委書記、主任任毅說。

對此,天津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張耀元也談道,“新疆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在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新疆解放、發展和建設,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

這次文物展,有一份文件:《陳雲、滕代遠給毛澤東、張聞天電:小舟抵迪等》。1937年10月陳雲、滕代遠向中共中央匯報周小舟抵達迪化(烏魯木齊)以及西路軍左支隊(對外稱“新兵營”)在迪化學習軍事技術情況的電報。

從電文中可以看出,滕代遠對“新兵營”傾注大量心血。作為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身負重任的他常常在徹夜不熄的燈光下伏案工作,度過了一個個不眠的夜晚,及時地將新疆的情況匯報給黨中央,忠實地執行著黨的各項決議。

1937年4月,滕代遠隨陳雲在星星峽援接西路軍左支隊指戰員時,就高聲對他們說:“我們是代表黨中央、毛主席來迎接你們的。你們辛苦了,受罪了,現在又回到自己家裡了。”指戰員們聽了這些溫暖人心的話,激動萬分。

到達迪化后,滕代遠為“新兵營”講授文化課、政治課,並為指戰員作國內外的形勢報告等。他常常手把手地教指戰員,晚上還為他們批改作業,發現錯題就在旁邊注上正確的答案。望著他窗前昏黃的燈光時常整夜未熄,指戰員們心疼不已。

無獨有偶,展品中還有一盞毛澤民在新疆工作期間使用過的煤油爐。就是這麼一件不起眼的老物件,背后卻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8年2月,原本計劃前往蘇聯治病、途經新疆的毛澤民按照黨中央指示,化名周彬,留任新疆省政府財政廳代廳長。當時的新疆由於連年戰亂,軍政開支龐大,財政凋敝,入不敷出,濫發紙幣。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民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深入調研,足跡遍布新疆各地。

他工作繁忙,常常早出晚歸,不能按時吃飯,因為長期帶病工作,導致胃病更加嚴重。財政廳多次想派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但都被他拒絕了。他常說:“不能亂花一個銅板,領導干部要帶頭艱苦奮斗,一定要勤儉節約。”

他不願意麻煩別人,就找來一盞煤油爐,一日三餐都是親自動手,煮點面條、熬點雜湯。一盞小小的煤油爐,成為毛澤民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毛澤民大刀闊斧整頓財政,建立了統一的財政金融體系,發行新幣,改組銀行,改革稅制……這一系列措施使幾乎崩潰的新疆財政起死回生,面貌一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熱烈擁護。

1942年9月17日,毛澤民和陳潭秋等共產黨員被反動軍閥逮捕。

面對敵人的引誘和勸降,毛澤民絲毫不為所動,他說:“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全家參加了革命。你們這幫劊子手,殺害了我的嫂嫂、弟弟和妹妹,殺害了我們無數的階級兄弟姐妹。我和你們仇深似海,叫我背叛黨、背叛人民,和你們同流合污,那是妄想!”敵人聽了他的怒斥,瘋狂地對毛澤民施以各種酷刑,殘酷地折磨他,逼他脫離共產黨,交出黨組織在新疆的人員名單。毛澤民始終正氣凜然,堅貞不屈。

被捕前,毛澤民就已經做好了犧牲的准備,曾對方志純說過:“盛世才是不會放過我的。如果你以后有機會回到延安,請轉告毛澤東同志,我毛澤民無愧於是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無愧於是毛澤東的弟弟,也無愧於是毛澤覃的哥哥。”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與陳潭秋等人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47歲。

革命的歌聲傳遍新疆的角角落落

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帶動下,張仲實、沈志遠、茅盾、杜重遠、薩空了、趙丹、魯少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來到新疆,他們大力傳播馬列主義與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五四新文化新思想,使得新疆的文學、歌詠、戲劇、漫畫等抗日救亡文化運動空前活躍。

“領:嗨呼杭唷,大家一齊用力。”“合:不怕高的山,不怕無邊的戈壁,不怕風霜雨雪,我們——為了新新疆的建設,嗨呼杭唷,大家一齊用力。”這是1939年5月12日茅盾發表在《新疆日報》上的《筑路歌》。通過歌詞描述的場景,我們似乎可以看到當時新疆各族人民唱著這首勞動號子,熱情參與修筑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的火熱場景。1937年至1941年,中國抗日戰場上很多援華物資來自蘇聯,大多數是通過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運送的。這條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國際通道,不僅僅是搶運戰略物資的道路,更是一條用血肉之軀筑成的“生命線”。

翻開1938年到1942年的《新疆日報》,抗戰大捷、皖南事變真相、根據地見聞、八路軍抗戰綜述……一篇篇文章,如匕首投槍,革命的氣息扑面而來。

在抗戰烽火中,全民族抗日教育宣傳愈發高漲。比如著名漫畫家魯少飛以筆作槍,每天給《新疆日報》頭版創作一幅抗戰題材漫畫,共計上千幅, 影響力非常大。他負責的漫畫刊物《時代》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這種形式活潑、風格犀利的漫畫作品成為新疆抗戰宣傳的有力武器。

“我們不怕濤濤江水變成紅浪,更不怕炮火和鐵鳥施放的毒焰,戰士們!拿起槍杆去做英勇的反攻。”這是一首流傳在新疆的抗日救亡歌曲《我們要反攻》。在抗戰時期,許許多多救亡歌曲在民間傳唱,激起了人們保家衛國的信念。為了便於傳唱,人們把它們匯集成冊,成為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抗日歌曲合集。

伴隨著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來到新疆,他們以歌詠為先聲,唱起抗日救亡歌曲,這些歌曲以高昂的音調和雄壯的氣勢深深打動了邊疆人民的心,革命的歌聲傳遍新疆的角角落落。

天地可鑒,山河為証。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作為黨史研究的青年工作者,張耀元認為,“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播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因為偉大的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年12月2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