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歷史觀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實踐

作者:熊道宏 蔡紫薇    發布時間:2023-12-29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
分享到 :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改革開放45年來的歷史與實踐已充分表明,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樹立和運用大歷史觀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史,對於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歷史自信,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導意義。

一、以大歷史觀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史的基礎

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是樹立大歷史觀的基礎。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觀強調的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從而支配著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等一系列觀點,科學闡釋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充分顯示了黨領導人民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完善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進程,是唯物史觀的生動實踐和創造性體現,是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把握中國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真實展現。正確黨史觀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和黨中央精神為基本依據來認識和對待一百多年來黨的歷史的觀點,其關鍵在於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准確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等。以大歷史觀對待改革開放史,是以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為基礎,將改革開放史放入更加寬廣的時空維度去認識和把握。

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總結是對歷史規律的凝練。知史以鑒今,黨中央在改革開放的前進道路上高度重視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1981年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中所總結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逐步確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要點,展現了凝練改革開放經驗的歷史主動性與自覺性。之后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或多或少都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的歷程,並在總結基礎上進行了理論性闡述。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30周年時黨中央都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成就和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更是作了系統總結,而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又在之前的總結和結論基礎上進行了概括和提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史的學習教育,將改革開放史與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並列,作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內容。加上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五史”表達,突出了改革開放史與其他各史之間的有機聯系,是以大歷史觀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史的歷史階段、歷史方位、發展動力的體現。

二、以大歷史觀把握改革開放史關鍵在於把握好主題主線

把握好改革開放史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造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無論是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視野來看,還是從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視野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也有內生性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已得到歷史和現實的充分証明。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要求從改革開放史中准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脈絡、基本性質,要牢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牢牢把握正確的改革開放前進方向。

把握好理論創新的主線。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黨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45年前,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恢復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這成為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於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歷史,在及時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過程中,創立和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之后,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以“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更好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實踐。

把握好改革開放史的方位。改革開放45年的歷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中波瀾壯闊的組成部分,又有自身獨立的特殊地位。從黨史維度來看,黨的歷史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奮進新時代的歷史,百余年黨史中改革開放史就佔了45年,並且仍然在同步延續。從新中國史維度來看,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前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和創制、建設成就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物質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是一個整體,並非彼此割裂和根本對立。新中國史一條基本線索是國家的現代化,在這個意義上,正是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不斷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源源動力。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維度來看,改革開放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從而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嶄新的時代內涵。從中華民族發展史角度來看,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於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之一、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之一。因此,要在“五史”視域中採取辯証態度和系統思維來認識和對待改革開放45年。

把握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40多年前,隨著對外交往的增加以及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進程的了解,黨在對世界大勢作出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這極大激發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活力,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尤其是走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從而在人類文明維度上進行了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行了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改革開放史是黨的胸懷天下與世界眼光在歷史時段上的集中體現。

三、以大歷史觀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實踐

理解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一貫性。新時代改革開放是不斷延續的改革開放史中的組成部分,具有歷史、理論與實踐層面的一貫性邏輯。一貫性體現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來對待改革開放,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大戰略部署,實現了在改革開放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也展現了新時代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主動與自覺。一貫性體現在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時代改革開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這一根本立場。一貫性體現在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是運用大歷史觀科學把握當今世界與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必然結論,我們要保持歷史清醒,堅持系統觀念,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立足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特殊性。在一貫性前提下,新時代改革開放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因而有特殊性。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改革開放要圍繞解決這一主要矛盾而展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於國內外環境變化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戰,尤其是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新時代改革開放有著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總體擘畫。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並確定未來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的目標任務。新時代改革開放展現了黨的政治勇氣、科學的方法論與世界眼光,這也是未來所必須堅持的。

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世界性。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在當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風險挑戰交織疊加的背景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開放”之維尤為重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將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的前提下,如何在走自己的道路時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如何進一步推動文明互鑒、攜手共進,這需要我們在堅持胸懷天下、展現大國擔當的過程中不斷去追問思索並付諸行動。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一貫性、特殊性與世界性,要求我們必須將改革開放45年積累的寶貴經驗貫徹運用到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必須深刻把握歷史大勢、洞察世界形勢,立足於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應變、主動求變,以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不斷將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分別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研究員,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本文系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堅持胸懷天下與中國共產黨執政話語體系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2CDJ037)階段性成果】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