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題詞手稿

作者:宋飛帆    發布時間:2024-01-08   
分享到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兩份毛澤東在延安時期題寫下的珍貴題詞,雖然紙面已被歲月染黃,但依舊保存完好、字跡清晰,足見題字者力透紙背的書法功力和保存者的珍視。這是毛澤東於1943年為電影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后改名為《南泥灣》)的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直被影片攝影組組長吳印咸珍藏在身邊,題詞內容也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經濟動員口號,至今廣為流傳。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敵后戰場的斗爭形勢日益嚴峻。日軍逐步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敵后戰場的人民軍隊,以保持和鞏固其佔領地。國民黨政府不僅繼續停發八路軍的薪餉、彈藥和被服等物資,且動用幾十萬軍隊對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斷絕外界對邊區和根據地的援助。禍不單行,各根據地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旱、風、雹、病五大自然災害的襲擊,不少山林、耕地、村庄被毀,糧食、牲口損失嚴重。災民棄家逃荒,沿街乞討者迭起,各地疾病廣泛流行。

在這種情況下,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遭遇嚴重困難,糧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物資供應陷入極大緊張。干部戰士幾乎全部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甚至連子彈袋也不能更換,破爛不堪,無法使用。毛澤東回顧當時困難狀況時曾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在財政經濟困難、物資緊張的關頭,發展農業生產格外重要。農業生產不僅能為維持軍民日常生活、發展輕工業提供最迫切需要的物質資料,也是保持戰時給養、維持軍事行動的基礎。可以說,增加生產與糧食收成是保証抗戰勝利的前提。

1938年12月12日,毛澤東在抗大干部晚會上作報告,指出:“以后我們要自己解決物質上的供給,要自己種地,自己動手。”號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糧食危機。隨后根據地開始了小范圍的生產自救運動。1941年,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再次強調必須走生產自救的道路,並在陝甘寧邊區帶頭實行這項政策。

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駐陝甘寧邊區綏德地區擔任河防任務的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開赴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南泥灣一帶位於延安東南約50公裡的黃龍山區,人煙稀少,雜草橫生,除森林外,可開墾面積達100余萬畝。指戰員們克服各種困難,戰斗在開荒第一線。第359旅的干部以身作則參加開荒小組,定生產指標,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開荒,越是艱苦、困難的地方,越是出現他們的身影,使戰士們深受鼓舞。連排班之間、個人之間開展勞動競賽,互相挑戰,迅速掀起了生產運動熱潮。

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大豐收。1941年和1942年,第359旅共墾荒播種3.8萬畝,收獲各種谷物折合細糧達25.5萬公斤,還發展了工業、手工業、商業和運輸業等,並取得顯著成績。到1944年,該旅不僅實現了糧食和日用品的全部自給,而且達到了“耕一余一”,開始向邊區政府上交糧食。第359旅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創造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為內容的“南泥灣精神”。

八路軍后方留守兵團尤其是第359旅在南泥灣開展生產運動的突出成績和經驗,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高度評價。1942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會議上作了《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的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對第359旅官兵的生產自給工作提出了特別表揚,指出“在邊區留守兵團各部隊中,以三五九旅的生產自給工作做得比較更好些”,並從糧食生產、畜牧業、工業及手工業、運輸業、商業、生產計劃、生產制度、供給制度、厲行節約等各方面,對第359旅的工作作出總結和贊揚。會議期間,毛澤東親筆題詞表彰了在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的22名生產英雄。

1943年,延安電影團以南泥灣開荒生產為題材,拍攝了一部大型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后改名為《南泥灣》),記錄了第359旅為響應黨的號召,進軍南泥灣后,一面開展大生產,一面在秋收之后緊張練兵習武的動人場景。在影片即將拍攝完成前,時任攝影組組長的吳印咸來到位於棗園一所窯洞中的毛澤東家,請他為影片題詞。毛澤東在了解情況后,欣然同意。

由於窯洞內光線昏暗,隻有靠窗有一點自然光,沒有照明設備,當時的膠片感光性能較低,拍出的畫面可能昏暗不清。在攝影師的提議下,工作人員將鋪好白紙的桌子搬到院中。毛澤東走出窯洞,整理好衣襟,舉步走入鏡頭。他坐在兩棵棗樹下的石磨前,揮毫題下了“自己動手”四個大字,在簽上名后又拿過一張白紙,橫書寫下“豐衣足食”。毛澤東一邊寫,吳印咸一邊用16毫米的正片膠片拍攝記錄。

影片一經播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便立即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逐漸成為陝甘寧邊區婦孺皆知的生產口號。在這一口號的鼓舞下,邊區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加入春耕、手工業生產、打鹽活動、抗災救災中。短短的幾年時間,邊區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1946年吳印咸離開延安,后任東北電影制片廠廠長,后又到北京電影學院任副院長兼攝影系主任,題詞手稿一直珍藏在身邊。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籌建之際,吳印咸將珍藏了16年的兩幅題詞捐獻給了博物館。時間流轉,這兩幅題詞的內容也由當年的經濟動員口號,逐漸發展成為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攻堅克難的偉大號召。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輯研究室)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1月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