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的歷史根脈和深厚底蘊

作者:閆金久    發布時間:2024-01-11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我們深刻感悟到,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智慧結晶,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凝聚著鮮活的紅色基因。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歷史根脈和深厚底蘊,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對於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

一、紅色文化根植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燦爛文明

(一)紅色文化繼承和升華了胸懷天下、立志報國的民族大義。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先生指出,“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蘇武牧羊的故事流傳千年,人們為蘇武的精神而感動,為其十九年的堅貞不屈而流淚。岳飛成為人人皆知的精忠報國典范,這種大義來自於疆場上的決不退縮,來自於《滿江紅·怒發沖冠》的一腔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人人感動,因何而感動?不是詩句的美妙,而是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家國情懷的靈魂寫照。他們的民族大義不僅震撼著當時的人們,也留給了華夏大地一片丹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起民族希望,心懷民族大義,在救國圖強的道路上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新篇章。青年毛澤東既有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又有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決心和勇氣﹔周恩來在小學時期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朱德辭去國民黨的高官厚祿而投身革命……從“精忠報國”到“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既是一脈相承又是精神的升華。

(二)紅色文化繼承和發展了以民為本、仁政德治的民族精神。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封建王朝更替頻繁,上古聖賢的學說充滿了仁愛思想和人文精神,但經過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朝代更替呈現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凡是中興時期基本上是“民本”思想佔主導地位,這一時期往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泰民安﹔凡是沒落時期基本上是背棄了“民本”思想,統治者窮兵黷武、奴役人民,導致民不聊生、人心渙散,甚至官逼民反、國破家亡。

1945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裡,對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提出的“共產黨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問題給出了答案,史稱“窯洞對”。毛澤東同志給出的第一個答案,就是讓人民監督政府。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那天起,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把黨的“人民屬性”注入血脈,並為之不懈奮斗。

縱觀近代歷史,無論在井岡山時期、瑞金中央蘇區時期,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帶領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萬歲”等思想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是繼承先賢“民本”思想的創新和發展。

(三)紅色文化繼承和弘揚了不畏強敵、敢於亮劍的民族血性。血性,包含“勇氣、堅毅、決斷”等特質,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我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無論是安頓心靈,還是治國理政,唯有勇敢無畏,才能一往無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短兵相接猛者生。歷史上發生的牧野之戰、巨鹿之戰、赤壁之戰、鄱陽湖之戰等都是敢於亮劍、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極大地推進了歷史的進程。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締造的人民軍隊,更是以超乎尋常的血性膽氣聞名於世。血性,是我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戰勝一切敵人的一大法寶。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我們的前輩們硬是憑借著簡陋的武器裝備和沖天的血性豪氣,打出了國威、軍威。美軍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志願軍一聽到沖鋒號就拼命向前,“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回憶說:“隻要它(沖鋒號)一響起,共產黨的軍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全都不要命地扑向聯軍,每當這時,聯軍總被打得潮水般潰退。”李奇微所說的“魔法”,就是我軍的血性。

二、紅色文化孕育發展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革命實踐

(一)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在風雨飄搖、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險境,一批仁人志士立志救亡圖存,但都沒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紅色文化基因誕生於“南湖紅船”,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起點。從那時起,紅色文化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在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體現出先進性、革命性、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之際,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拿起了真理的武器,民族復興的偉業從此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在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形成了獨具特色和鮮明品格的紅色文化。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座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革命志士就是在這座絞架下英勇就義的。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面對死亡,李大釗高呼“共產黨萬歲”﹔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在獄中最淒苦的環境下,猶殷殷謳歌《可愛的中國》。他說“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路上,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形成了“長征精神”。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領導廣大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使廣大農民迅速分清國共兩黨和兩個政權的優劣。他們擁護土地革命、擁護中國共產黨,紛紛參加紅軍,投身反“圍剿”斗爭和支援前線,形成了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軍民關系。這一時期初步形成了紅色文化的“底色”。

(二)紅色文化壯大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延安時期孕育的偉大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精神“密碼”。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共產黨人從弱小走向強大,帶領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獨立。這一時期不同革命階段培育形成了抗大精神、延安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延安勞模精神、延安五老精神、黨的七大精神等,共同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吸引著無數有志青年和愛國人士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成為共產黨人永恆的“紅色基因”。

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戰術戰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這一時期的革命斗爭和實踐中,在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基礎上,孕育出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為特質的沂蒙精神和堅持“兩個務必”為內核的西柏坡精神等紅色文化,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工農兵和知識分子對黨的紅色歷史與紅色精神有了高度認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自覺傳承紅色精神,結合實踐形成了具有顯著特征的精神譜系,孕育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壯大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構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紅色文化的主脈,激勵了廣大人民群眾戰勝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卓越成就。

(三)紅色文化成熟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一整體性概念,要求“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2016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指出:“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並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強調:“經濟特區要勇於扛起歷史責任,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按照國家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在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郴州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時指出:“紅軍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心裡還是想著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葉總關情啊!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我們共產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理論成果,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宣示了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要堅定文化自信。這為新時代如何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紅色文化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的不竭動力

(一)堅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基因,在鑄魂育人上下功夫。我們要弘揚紅色文化,深刻感悟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深刻感悟黨的十八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堅守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紅色基因,在攻堅克難上下功夫。要清醒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不能懈怠,越要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妥善應對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本領,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三)堅守自信自立、守正創新的紅色基因,在匯聚力量、培塑新人上下功夫。要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開發紅色資源、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生動講好黨的革命故事,用紅色文化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以上看出,根植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燦爛文明的紅色文化,既是聳立在人們心中的精神豐碑,更是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注入了先人、先賢、先輩的創新、創造和創舉。今天,我們弘揚紅色文化,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成就相結合,守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正”,固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開創紅色文化時代化、理論化之“新”, 讓紅色文化在“兩個結合”中煥發生機、永續傳承!

(作者系《中華魂》雜志社副社長、《中華魂》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兼網站總編)

來源:中華魂網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