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呈現英雄成長與壯舉

作者:陳吉德 魏 玲    發布時間:2024-01-18   
分享到 :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音樂舞台劇《英雄楊根思》,塑造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該劇以歷時順序,呈現了楊根思從蘇中地區的新四軍年輕戰士成長為特級戰斗英雄的過程。劇作在廣闊的戰斗生活場景中,鋪展開催人淚下而又振奮心靈的英雄成長圖畫。

呈現在音樂舞台劇中的楊根思,是一位血肉豐滿、形象飽滿立體的平民英雄,具有觸之可感的情感熱度。劇作主要在兩個方面表現楊根思的內心情感世界。

其一,是他與母親之間的親情。楊根思在血與火的戰斗歲月裡,不時回憶起母親。對母親的思念,成為他心靈的慰藉和英勇戰斗的動力。劇中,楊根思在剛加入新四軍時,有一段與母親的對唱。楊根思唱道:“急急切切想告訴你啊,我的親娘,我遇到了一群人,我來到一個家,他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從此后冷暖有人問,風雨幫我擋。”此處的“一群人”“一個家”,就是指他的戰友和連隊。唱詞真切表達出楊根思加入人民軍隊、融入戰斗集體后的幸福快樂,並且急於將這種快樂分享給母親。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楊根思回想起母親,劇中有一段母子對唱《媽媽知道》。母親唱道:“孩子啊孩子,兒的艱難媽媽知道,征途多長,媽手中的線有多長。你撕破的軍裝,媽媽用針線縫合好。”楊根思回應唱道:“媽媽啊媽媽,記憶中的媽媽像霧在飄,多想再一次躺進你的懷抱,烤著暖暖的火苗。”此處的對唱表現出母親對兒子的牽挂和兒子對母親的思念。

其二,劇作還表現了英雄楊根思與文秋紅之間的愛情。1950年,楊根思出席全國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大會時與文秋紅在火車站相遇。愛情的生發與推進,在獨白與對唱中得到表達。劇中,文秋紅獨白:“我們相遇在金秋的北京,那是跟他最美好的一次邂逅”,以及她獨唱:“我喜歡你的英姿勃發,我喜歡你的壯志凌雲。你是誰的英雄,我把自己問個不停……”面對表白,即將奔赴戰場的楊根思唱道:“假如我一去不歸,請不要為我悲傷。”作品對楊根思的塑造,正因為有了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敘事,英雄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也拉近了觀眾與英雄的情感距離。

英雄必然代表著一種精神的高度。劇中,楊根思一心向黨,入伍開始,就以實際行動努力向黨員同志看齊,向黨組織積極靠攏。在楊根思看來,“共產黨員”不僅是一種稱謂和身份,更是責任和擔當。在血火交織的戰場上,楊根思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劇作在表現這一情節時,以高亢的歌唱、激昂的音樂、熾烈的燈光,共同烘托出楊根思激動喜悅的心情。

劇作還著意表現楊根思的思想境界。楊根思在思想境界上超越“小我”,把“小我”融入到民族解放的“大我”層面。在“三個不相信”信念的引領下,他不畏艱苦,跟隨部隊轉戰南北,屢立戰功。“三個不相信”是理想的承諾,也是激情的詠嘆﹔是鋼鐵戰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英雄兒女以生命踐行的堅定信念。“三個不相信”在劇中多次出現,集中凸顯了楊根思敢想敢做、堅韌不拔的個性特征。

該劇的音樂旋律優美,不僅起到烘托敘事環境氛圍、推動劇情作用,而且具有突出主題作用。結尾男高音獨唱《英雄》,在升華全劇主題中贊頌了楊根思的英勇壯舉:“當悲憤的雷霆在天邊滾動,當怒吼的濤聲在江河奔騰,你是炮火硝煙中最奮勇的身影,赤子的胸膛飽含報國的忠貞。”

英雄楊根思是江蘇泰興人,劇作為了增強地方特色,其間穿插有江蘇泰興地區方言童謠:“涼月子巴巴,照在我家。家裡有個媽媽,洗兒的衣裳……”地方性音樂元素的引入,使得觀眾感受到英雄楊根思是一方水土養育出的具體的人,而非抽象、模糊的“英雄”。

該劇對光影技術的運用,讓演出溢出舞台的邊界,其中有兩個場景具有代表性。其一,敵機轟炸長津湖的場景。無數“敵機”同時飛過劇場上空,觀眾仰首觀望,仿佛置身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其二,楊根思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的爆炸場景。猛烈的“火焰”從舞台中央迅速擴散到劇場四周,讓觀眾“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楊根思犧牲時的慘烈和悲壯。

作為舞台演出劇目,該劇敘事主線清晰——展現英雄楊根思的成長過程與壯舉。劇作《英雄楊根思》採用音樂與戲劇相結合的藝術形式,生動塑造出楊根思這位有情感熱度、精神高度、思想深度,永遠活在后人心中的英雄。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來源:《解放軍報》(2024年1月18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