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一條金光大道

作者:張卓元    發布時間:2024-02-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張卓元

時光如流,倏忽間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6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是一個經歷了百年戰亂、滿目瘡痍的落后農業國家。作為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又接連遭遇朝鮮戰爭等影響,保障國家國防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和緊迫。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實行了優先快速發展重工業戰略。改革開放前,雖然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能夠做到高積累下的社會穩定和“集中力量辦大事”,保障優先快速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基本上解決了國家國防安全問題,但是這個體制卻不利於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不能有效利用資源,經濟陷入貧困境地。因此,當國際環境改善、國家國防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后,快速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成為最緊迫、放在第一位的中心任務。改革開放就是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開始的。

1976年,我在經濟研究所繼續跟隨我國著名的改革先行者孫冶方老所長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至今已經46年,我致力於經濟體制機制變革的理論和對策研究。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46年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經濟實現了大飛躍,已穩定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46年的改革開放,從經濟學角度看,有幾點值得我們更多關注和思考。

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離不開世界。我們要注意將中國的經濟發展置於世界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也是1977年至1978年“開眼看世界”促成的,看到了中國的經濟落后和危機。同樣,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是互相促進連成一體的。

第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步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要通過漸進式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型,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保持社會穩定的狀態下推進改革、發展經濟。我們看到,中國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經濟體制問題和政策問題,有些是發展階段問題﹔有些是經濟因素起決定作用,有些是非經濟因素起決定作用﹔有些是我們對外開放不夠,有些則是外部環境不具備或者涉及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因此,需將46年的經濟改革開放歷史,看作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動態歷史過程,看作一個不斷革故鼎新、不斷前進的過程。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貫徹歷史主義的態度,並會充分注意考察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人口、資源、環境以及政治制度、國際環境對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的影響。

第三,如何在經濟領域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做到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保障國民經濟高速平穩高效發展和人民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的經濟改革,從根本上來說,核心還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多年探索的思想結晶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中國作為一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過去、現在和未來,怎樣更好發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理論上有很多探討,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經濟體制機制完善成熟和定型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政府與市場互動和分工合作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非此即彼,而是互相制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發揮作用的邊界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因時、因事、因地、因人而異,不斷變動的。

第四,要注意經濟發展中的平衡與不平衡問題。經濟發展中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產業之間始終存在著平衡與不平衡的矛盾,存在著如何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問題,存在著如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問題,存在著如何協調沿海、內地、邊疆的經濟發展問題等。這種不平衡一方面增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難度和復雜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國經濟體制具有包容性,並為經濟發展提供走向平衡的動力,通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和實施正確的政策,努力改變差距過大和逐步走向均衡,形成既互相競爭又優勢互補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格局。

第五,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環境生態脆弱,都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走優質高效的道路,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生態瓶頸制約愈加突出,必須走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道路,舍此別無選擇。1978年進行改革開放,希望能夠調動各種積極因素,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實現高速經濟增長、迅速改善人民生活。直至2022年,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20多萬億元人民幣規模,但是人均GDP還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有較大差距。因此,今后我們對經濟改革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建立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科技教育體制。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征。中國46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充分証明,改革開放是一條金光大道,繼續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實現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因此,回顧46年改革開放史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來源:《北京日報》(2024年02月02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