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作者:賈高建    發布時間:2024-02-05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實踐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共產黨人突出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研究和應用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今天,我們應繼續弘揚老一輩所創立的這一優良傳統,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

一、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研究,努力發揮其根本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認識成果,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而在這一體系的構成內容中,處於最深層次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首先必須把握它的哲學﹔而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更是需要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指導作用。應該說,當年開創了我們黨的事業的老一輩共產黨人,從一開始便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給予了應有的重視和關注,而毛澤東便是他們之中的杰出代表。

從青年時代起,毛澤東就對哲學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主張將“改造哲學”與改造社會結合起來。在實現了思想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之后,他更是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研究。還在建黨籌備時期,他就明確提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他全身心投入黨的事業,並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一步步成長為黨的領袖。在這一過程中,他不斷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和把握,並努力運用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探索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問題,使它的根本指導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我們黨建立初期,面臨著如何團結帶領中國工人階級和被壓迫群眾,共同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等重大問題。毛澤東受黨的委派,在各地組織開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考察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和農民運動狀況,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論著,正確回答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等重大問題。大革命失敗后,我們黨轉入建立紅色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時期﹔毛澤東組織領導了秋收起義,並帶領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為中國革命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的道路。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圍繞中國革命究竟應該走什麼路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論著,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等疑問。與此同時,他還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運用於軍事斗爭實踐,把唯物辯証法與軍事謀略貫通起來,制定了“十六字訣”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指導反“圍剿”斗爭一次次取得勝利。在后來撰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論著中,專門對此作了總結。

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紅軍遭遇失敗,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遵義會議在危急關頭撥正航向,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到達陝北之后,我們黨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推動形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戰的新格局。毛澤東就此撰寫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等論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深刻闡釋了新的重大決策,引領全黨及時完成了戰略轉變。同時,他還著眼於抗日戰爭的具體實際,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繼續運用於軍事戰略的研究,寫出了《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論著,為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提高全黨認識,糾正各種錯誤思想,批駁反共勢力散布的謬論,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探討了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寫出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論著,全面闡述了我們黨的觀點和主張。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毛澤東在這一時期投入了很大精力集中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自己學,還通過多種方式帶動大家一起學,並親自為抗大學員講授哲學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專著,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代表性成果。在延安整風中,毛澤東先后發表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等一系列報告和文章,教育和引導全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樹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克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等錯誤傾向。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大決戰。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分析了中國革命所處的階段和面臨的形勢,寫出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論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等論著,對徹底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最終奪取全國勝利作出了戰略部署,對革命勝利后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明確回答,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新的條件下,毛澤東一如既往地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研究,並將其運用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雖然這一時期的探索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仍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並為以后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毛澤東在這一時期的許多論著,如《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証法》《關於人的認識問題》等,都體現了他學習、研究和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的成果。

為進一步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大力倡導在全黨和全社會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教育。針對一些領導干部對哲學重視不夠、知之不多的現象,他諄諄告誡大家:“我勸同志們要學哲學。”他說,“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有了辯証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許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他明確要求,“為了做好我們的工作,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在毛澤東的推動和指引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研究、宣傳在各個層面上廣泛展開,對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團結教育廣大群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闡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在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中國實踐的同時,毛澤東還從應有的高度進一步闡發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並積極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涉及方方面面,而首要的一條便是它的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它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歷史局限,將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貫徹到包括歷史觀在內的一切領域,是一種真正徹底的唯物主義。正是基於這一基本立場,毛澤東突出強調了主觀服從客觀、從實際出發認識和解決問題,反對主觀主義的錯誤傾向。他說:“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他強調:“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他深刻分析了主觀主義的根源和危害,指出:“我們反對主觀地看問題,說的是一個人的思想,不根據和不符合於客觀事實,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敗,故須反對它。”而“為什麼主觀上會犯錯誤呢?就是因為……主觀的指導和客觀的實在情況不相符合,不對頭,或者叫做沒有解決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矛盾”。為此,毛澤東特別指出:“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把主觀和客觀二者之間好好地符合起來。”針對這一問題,他還大力倡導調查研究,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指出“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客觀存在對人的觀念、意識的決定作用,但同時又承認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肯定人作為主體所具有的自覺能動性。對於這方面的原理,毛澤東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他說:“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我們名之曰‘自覺的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他強調:“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於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發揚這樣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發揚這種自覺的能動性。”他還結合戰爭指導的實際,具體闡述了尊重客觀實際與發揮能動性之間的關系,指出:“戰爭的勝負,固然決定於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於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爭和實行戰爭,這就是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他寫道:“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戰爭指揮員活動的舞台,必須建筑在客觀條件的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借這個舞台,卻可以導演出很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

為更好地闡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立場,毛澤東借用了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傳統命題“實事求是”,對其內涵作了全新的闡釋。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綜合起來說,所謂“實事求是”,就是在承認主觀服從客觀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認識和把握事物所固有的客觀規律,並以此指導實踐。這樣一個具有全新內涵的哲學命題,成為整個毛澤東思想體系的“精髓”。我們黨進而將這一認識成果提升到思想路線的高度,使之成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

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要求我們從客觀實際出發、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而這些規律本身究竟如何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証法對此作出了進一步的揭示。毛澤東深入研究了唯物辯証法的基本原理,在這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認識成果。他指出:“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証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其中,“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認為事物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即使存在“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其原因也“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而與之相反,“唯物辯証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突出強調了對立統一規律,亦即矛盾規律,認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証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圍繞這一規律,他具體考察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從多個方面深化和拓展了唯物辯証法的矛盾學說。與此同時,毛澤東還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對唯物辯証法的其他規律和范疇作了探討﹔在他看來,“辯証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蓋所謂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中互相聯系,所謂發展就是諸對立物斗爭的結果。至於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應與現象本質、形式內容等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

如果說唯物辯証法是從世界觀的高度揭示事物聯系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那麼歷史唯物主義便是從歷史觀的層面進一步揭示了社會歷史領域的一般規律。對於這方面原理,毛澤東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闡發。他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人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而“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他認為,“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針對當時蘇聯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他明確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毛澤東還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深入探討了階級、國家、社會革命,以及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等重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重視外部世界客觀規律的揭示,而且還十分重視作為主體的人的活動,揭示了人們認識和實踐的規律。對於這方面原理,毛澤東同樣給予了充分的關注。他突出強調了實踐的意義,指出:“實踐的觀點是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從這一觀點出發,他詳細考察了認識的辯証過程:“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証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他具體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指出:“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隻具有相對的真理性”,而“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他還闡釋了自由和必然的關系,指出“所謂必然,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而“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此外還應看到,在考察作為主體的人的活動時,毛澤東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他深刻分析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闡明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強調“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他還將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原理貫通起來,認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過程與人的認識的辯証過程是完全一致的﹔因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三、繼承老一輩優良傳統,進一步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以及整個事業發展中產生了深刻影響,並由此形成一種優良傳統和作風。在之后的進程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將這一傳統很好地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先后兩次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明確提出:“現在,我們依然要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他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要求,繼續弘揚老一輩創立的優良傳統,重視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研究,並將其運用到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新的實踐中去。

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常常存在一種疑問,即認為它畢竟產生於19世紀,如今已是100多年過去,還能否適用於當代實踐?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應該看到,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自己的哲學時,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以及整個哲學史上的積極成果,同時又克服了以往哲學發展的歷史局限,最終實現了哲學史上的根本變革,使哲學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學的性質,成為一種全新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種新的哲學不像其他一些哲學那樣只是憑著哲學家本人的主觀意願而隨意構建的非科學的觀念體系,也不是僅僅停留在人類意識或經驗領域的某些具體環節,而是將自己定位在嚴格意義的世界觀層次,從這一高度揭示了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等各個領域中最一般的規律。可以說,這一層次的規律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始終存在,並不會因為過了100多年就發生改變。而這樣一來,就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具有了普遍的真理性。歷史實踐充分証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揭示的一系列重要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覺遵循這些規律,我們就能夠取得成功﹔而背離這些規律,就必然會在實踐中碰壁。因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在新的階段上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充分發揮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指導作用。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決不是一種封閉和僵化的體系,而是需要在新的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生長和發展的活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闡明了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証關系,對於它自身來說也同樣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取得的只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所能夠取得的認識成果,他們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為我們開辟了通往真理的正確道路。我們應該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

應該看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后100多年的時間裡,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社會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邁進,資本主義與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期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則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正在總結和反思中進行新的探索。我們黨帶領人民在嚴峻的歷史關頭作出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正確選擇,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道路。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繼而又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新的實踐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要求我們從哲學的高度作出回答﹔同時也為哲學理論本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條件,使我們有可能取得新的成果。我們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研究不斷展開,使之在新的實踐中始終保持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賈高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共中央編譯局原局長、教授

來源:《黨的文獻》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