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學習《習近平談“一帶一路”(2023年版)》

作者:胡曉青    發布時間:2024-02-22   
分享到 :

日前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系統總結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性成就和寶貴經驗,強調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此前,《習近平談“一帶一路”(2023年版)》出版發行。該書在2018年12月出版的《習近平談“一帶一路”》的基礎上,收入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間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面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理論創新、重大戰略部署,系統呈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的歷史進程,為國內外讀者更好認識把握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思想淵源和實踐價值提供了權威讀本。

全面系統:《習近平談“一帶一路”(2023年版)》全面呈現十年來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十余年來,在國內外攜手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落地生根、蓬勃發展,成為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為世界經濟增長挖掘新動力,為全球發展事業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台。《習近平談“一帶一路”(2023年版)》生動記錄了這一倡議提出、豐富、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體現了這一倡議提出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點,集中呈現了這一倡議十余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生動記錄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豐富和發展的歷史過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宏偉倡議,成為人類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習近平總書記於2013年9月、10月分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和印度尼西亞國會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闡述傳承古絲綢之路發展啟示,創新合作模式的戰略構想。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指明方向、勾畫藍圖。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提出要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2023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召開,全面回顧十年來歷史成就,提出迎接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本書全面收入這些重點文稿,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共建“一帶一路”從總體布局到重點部署的深謀遠慮,從落地生根到持久發展的戰略擘畫,從攜手推進到高質量推動的行動升級,為共建“一帶一路”越來越繁榮、越走越寬廣指明了方向。

深刻體現了共建“一帶一路”提出的深厚歷史背景和現實指導意義。共建“一帶一路”連接著歷史、現實與未來,既根植於歷史,又面向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形勢的觀察和思考。在本書選收的多篇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深刻闡述。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各國利益深度融合。但同時,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發展不平衡加劇。面對挑戰和發展難題,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隻有對接各國發展戰略,在全球更大范圍內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才能聚合力量促進世界和平安寧和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傳承和提升兩千多年前開辟古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智慧,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

集中呈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在這部著作中,習近平總書記通過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數據講述了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收獲的實打實、沉甸甸成果,展示了各方攜手努力共同繪就聯結世界、美美與共的壯闊畫卷。《“一帶一路”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等文稿集中展示了這些豐碩成果。通過深化戰略對接和政策協調,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重要國際組織加入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國際共識不斷增強﹔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伙伴關系,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給應對“逆全球化”開出了一劑良方,共同拓展多層次、多領域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鋪就一條國際合作的陽光大道。

深刻闡述:共建“一帶一路”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共建“一帶一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搭建了實踐平台、提供了實現路徑,推動美好願景不斷落實落地。十余年來的歷程証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在這部著作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內國際意義,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呼吁各國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子孫后代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在《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發展壯大自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拓展改革發展新空間》等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隻有堅持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需要加快彌補。共建“一帶一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合作新領域。

共建“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中國思路中國方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國際社會廣泛共識。“一帶一路”倡議豐富了國際經濟合作理念和多邊主義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等重大國內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本書還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為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提供新機遇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旨在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在《共同繪制好“一帶一路”的工筆畫》等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而實現經濟獨立和民族振興方興未艾。共建“一帶一路”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實現共同發展提供了重要途徑。要始終從發展的視角看問題,為發展中國家營造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重點部署:全面把握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指導原則,加快構建互聯互通伙伴關系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准惠民生可持續,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本書選收的多篇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為世界各國走向共同發展繁榮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實踐路徑。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與正確義利觀,堅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推動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在《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等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指導原則,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要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多種形式,把優勢和潛能發揮出來,堅持一切合作都在陽光下運行,把綠色作為底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正因秉持這一合作理念和原則,“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從60多個沿線國家響應到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為全球互聯互通貢獻力量。自古以來,互聯互通就是人類社會的追求。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架橋,不光是平面化和單線條的聯通,而更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應該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要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准“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開展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為此,我們設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互聯互通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十余年來,我們致力於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托,涵蓋陸、海、天、網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推動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是絲路精神。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弘揚絲路精神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促進各國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弘揚絲路精神。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等場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絲路精神的豐富內涵,強調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

歷史擔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實現世界現代化貢獻力量

黨的二十大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在這部著作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深刻闡述,強調要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作出貢獻。

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無論是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外國對華投資,都彰顯了友誼和合作,體現著信心和希望。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創開放繁榮的美好未來》等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共享制度型開放機遇、共享深化國際合作機遇。對世界來說,這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也將為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應有權利。“一帶一路”打造了共同發展的合作平台,助力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快了邁向現代化的步伐。在中國-中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要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加強現代化理念和實踐交流,推進發展戰略對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不懈努力,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

以務實舉措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既要凝聚合作理念,更要採取實際行動。為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既包括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等重大舉措,也包括開展務實合作、支持民間交往、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等具體項目。中方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採購等領域改革,同更多國家商簽自貿協定、投資保護協定。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的潛力將持續釋放。中方金融機構將設立新的人民幣融資窗口,在科學論証基礎上,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方還將以項目合作促進當地就業,實施1000個小型民生援助項目。這些重大舉措的落實,為全球互聯互通、促進發展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2月2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