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叔侄英烈

作者:胡琳玉    發布時間:2024-03-15   
分享到 :

1941年9月,在冀西狼牙山地區,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葛振林,為掩護黨政機關和群眾轉移,主動把日、偽軍吸引到自己身邊,一步步退到懸崖絕壁,據險抵抗。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彈后,他們毅然砸槍跳崖。人們稱他們為“狼牙山五壯士”。

——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第93頁

胡福才(1913—1941年)和胡德林(1917—1941年),河北省容城縣平王鄉郭村人,倆人相差4歲,胡德林叫胡福才叔叔。倆人立志抗日救國,於1938年同時參加八路軍。1941年,叔侄倆在狼牙山阻擊戰中縱身跳崖,壯烈犧牲。

出生苦難立志參軍報家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容城淪陷,日軍肆意虐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整個縣城被洗劫一空。胡福才、胡德林與城裡的百姓們外逃,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1938年,八路軍突然出現在容城附近。胡福才、胡德林聽到后立即趕到城外,幫著八路軍運彈藥、抬傷員、送水送飯。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容城終於被八路軍攻下,日軍棄城而逃。第二天,恰逢晉察冀軍區一軍分區一團在縣城內擴軍,叔侄立馬前去報名。不久,倆人被分到了新兵連同一個班。他們很快就掌握了各項軍事技術,跟著大部隊先后轉戰冀東、冀西,最后被分在了七連二排六班。戰斗中他們身手矯健、出生入死、勇猛果敢,多次得到上級的記功嘉獎。

1940年春天,叔侄倆參與了狼牙山三條環形小道的改造,依據地形構筑了隱蔽工事,開辟掩體和通道,在各險要處設置了障礙,把多個險要關口變成敵人望之卻步的要卡,狼牙山成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這為1941年八路軍贏得三次反“掃蕩”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加粉碎“鐵壁”破“合圍”戰斗行動。1941年8月,日軍調集重兵7萬余人,開始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岳、西平區進行大“掃蕩”。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軍帶領偽軍突然從四面八方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所在地狼牙山進行包抄,對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梳篦式清剿”。

為轉移兩萬多的游擊隊和黨政機關人員以及周邊村庄的群眾,楊成武司令員決定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以應對日軍的“鐵壁合圍”戰術。狼牙山西南的三團和二十團從正面佯攻管頭、鬆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員,一團就可趁機掩護圍困的游擊隊員與群眾從狼牙山東北角的碾子台、沙嶺子一線攏出來的缺口處突圍。當然,還要留下一個小部隊以阻擊牽制敵人,讓敵人誤以為自己一直在和八路軍主力部隊作戰,從而把敵人主力牢牢地拖在狼牙山,這個“疑兵”的任務交給了胡福才和胡德林所在的七連。

9月24日開始,二萬余名八路軍和群眾向計劃方向轉移。到了黃昏時分,我軍西南面擔任佯攻的三團和二十團完成任務后,迅速撤出戰斗,消失於茫茫大山之中。9月25日拂曉前,轉移的隊伍已經跳出了狼牙山,“圍魏救趙”成功了,“鐵壁合圍”戰術被我軍粉碎,而日軍仍然以為我軍一團主力部隊還在山裡被他們死死圍住。

天蒙蒙亮,日軍正沿著我軍為他們設計的路線陸續而來,被六班連夜埋下的炸彈炸死炸傷40余人。出兵受挫,日軍大為惱怒,立即調動了飛機向我前沿陣地轟炸。狂轟濫炸后,敵人展開進攻。敵我力量懸殊,不久我軍兵力已不足一半,加之很多戰士受了傷,七連主力部隊必須趕緊撤離前往老君堂、龍王廟的方向。為掩護七連主力撤離,危難之際,胡福才、胡德林所在的六班主動請求留下來與日軍繼續作戰。

縱身跳崖壯舉威震狼牙山。太陽漸漸偏西,隨著戰斗的推進,子彈和手榴彈已經所剩無幾,六班的戰士們隻能邊打邊撤。此時,胡德林看到山下“膏藥旗”正插在地上,旁邊鋪展開 一塊碩大的紅布——這是日軍在給飛機報信,打算開展山地作戰了。果然,過了一會兩架飛機開始盤旋於狼牙山的上空進行偵察。如果這時六班選擇向老君堂方向撤退,很可能會暴露主力部隊和鄉親們的轉移方向,后果不堪設想。為了更加有效地迷惑敵人,給主力部隊和鄉親們更加充裕的轉移時間,5位戰士主動放棄了退向老君堂追趕部隊的計劃,毅然地選擇了相反方向的棋盤陀。

日軍又開始瘋狂“掃蕩”。5位戰士筋疲力盡,繼續向山上撤離。黃昏時分,他們到達棋盤陀上三面絕壁的小蓮花峰。敵人越走越近,戰士們子彈很快就悉數用光,便搬起石頭砸向敵軍。不久后,敵軍重整旗鼓、蜂擁而來。班長馬寶玉握著腰間的最后一枚手榴彈,拼盡全力朝敵人狠狠地投擲過去。隨后,轉過身吩咐大家,快上崖!敵人喘著粗氣,緊隨其后。

此時,五位勇士的衣服已破爛不堪,胳膊、大腿、臉上都被岩石和樹枝劃傷,但他們依然忍著劇烈的疼痛,向著小蓮花山的崖邊艱難地爬著。為了不讓敵人拿到武器,馬寶玉毅然把槍砸成兩截。胡福才、胡德林等握著手中的步槍,即便有萬般不舍,但還是把手中的槍砸壞后,扔進了山谷。

隨后,馬寶玉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縱身跳下懸崖。胡福才、胡德林等戰士,凝聚起身上最后的力氣也跳進了大山深谷,演繹了一曲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壯歌。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3月15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