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發展生產力的探索實踐

作者:朱佳木    發布時間:2024-03-2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分享到 :

毛澤東在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個問題上,頭腦始終是清醒的,認識也始終是明確的,從沒有發生過動搖。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

在變革和調整生產關系中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

強調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要求全黨無論在建設還是改革中都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都要堅持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毛澤東認為,要使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發展,經濟基礎鞏固,仍然要不斷變革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調整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在這種變革和調整中仍然要放手發動群眾,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

實踐証明,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剝削階級被消滅后,再把階級斗爭作為主要矛盾,靠抓階級斗爭來促生產,不僅促不了生產,相反隻會把生產搞糟搞亂。但是,革命不僅限於階級斗爭,更不是僅指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毛澤東在解釋自己關於“一千年、一萬年以后還有革命”的說法時就講過,他所說的革命,“是講的改變生產關系的革命”,因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有矛盾的。”改革開放后,鄧小平也反復強調:“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鄧小平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當成社會主義的本質之一,正是對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學說的繼承和發展。

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動力問題上,毛澤東還提出不能單純就經濟抓經濟、就技術抓技術,而要通過抓思想政治工作和人的覺悟的提高來促進經濟、技術發展的觀點。他說:“我們要教育人民,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集體,為了后代,為了社會前途而努力奮斗。要使人民有這樣的覺悟。”“應當強調艱苦奮斗,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要用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人民。”為此,他大力推動對雷鋒、大慶、大寨等典型的宣傳,在全黨全社會倡導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的精神和風尚。鄧小平指出:“毛澤東同志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搞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揚這些精神。” 

改進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保持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

毛澤東對生產資料所有制變革后還要不要進一步改進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如何改進這個關系問題的探索,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增添了新的寶貴內容。

1958年,毛澤東提出:“所有制改變以后,人們的平等關系不會自然出現的。”在讀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他又講:“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分配制度這三個方面。所有制方面的革命,在一定時期內是有底的……但是,人們在勞動生產和分配中的相互關系,總要不斷地改進,這方面很難說有什麼底。”

在社會主義社會,特別是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不夠發達,多種所有制和各種生產要素擁有者的關系還不會很快消失,工人與農民、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之間的關系也會保留很長時間。但人與人在勞動生產中的關系,已更多地表現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間的關系,而且基本體現在黨員、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上。正因為如此,毛澤東認為改進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的關鍵,在於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於保証黨的干部以平等態度對待人民群眾。他指出:“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

他反復提醒廣大領導干部,要他們“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干部和群眾。……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他說,管理權也是所有權,在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而且也“做了很多文章”。例如,一年、兩年整一次風﹔進行大協作﹔對企業的管理採取集中領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等等。他指出:“這些方面都是屬於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改變還是不改變,對於推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

毛澤東所說的解決勞動生產中人與人關系方面的“文章”,核心就是防止管理者,即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官僚化和利用手中權力搞腐化。他說:“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裡。如果搞不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斗,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他強調必須徹底破除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以平等態度待人、靠資格和權力吃飯的作風,破除上下級之間的“貓鼠關系”和“父子關系”﹔“毫不遲疑地開除一批喪失無產階級立場的貪污蛻化分子出黨,撤銷一批嚴重的官僚主義分子和那些居功自傲、不求上進、消極疲塌、毫不稱職的分子的領導職務(其中有些也應當開除出黨)”。

他把整風作為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的有效途徑,說“整風是用批評和自我批評解決黨內矛盾的一種方法,也是解決黨同人民之間的矛盾的一種方法。”他特別提出要廢除阻礙領導人接觸群眾的警衛制度,說“搬蘇聯的警衛制度,害死人,限制了負責同志的活動,前呼后擁,不許參觀,不許上館子,不許上街買鞋。”“那些規章制度束縛生產力,制造浪費,制造官僚主義。”

改革開放后,我們黨一方面糾正過去整風運動中“左”的錯誤,另一方面繼承、發展毛澤東關於不斷改進勞動生產中人與人關系的思想,提出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

注重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

在社會主義社會對消費資料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是馬克思首先提出的,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消費資料分配涉及社會平等和公平、公正這些社會主義的原則,也涉及形式平等與事實平等、公平與效率等等復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毛澤東作為一個為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奮斗終身的偉大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不給予特別的關注,進行深入的探索,取得自己的經驗。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指出我們國家雖然又不富又不強,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列寧說過:“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毛澤東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問題的探索及貢獻,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寶庫,也為我們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提供了思想營養。新中國成立10年時,毛澤東說過:“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已經有了十年的經驗了,已經懂得了不少的東西了。但是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和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盲目性,還有一個很大的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我們還不深刻地認識它。”黨的十五大報告在指出新時期是逐漸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時也說: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下去。”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我們應當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探索聯系起來總結,對探索中取得的認識加以全面分析,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既要勇於修正錯誤也要勇於堅持真理。

(摘編自《中華魂》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