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
作者: 崔友平    發布時間:2024-03-20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主要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的生產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簡單的因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人們在勞動過程中要結成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生產力就是具有相當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和他們所使用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力量,它表明人類在生產過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並獲得適合自己需要的物質資料的能力。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水平以及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廣度和深度。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生產力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指出“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緊密相聯,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之中,引起它們的變化,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生產效率逐步增長。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著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特別是促進生產工具的變革,提高生產工具的質量,並引起生產過程的其他方面,如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發生變化,從而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他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列寧也認為“蒸汽時代是資產階級的時代,電氣時代是社會主義的時代”。這裡提出一個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的標志問題,即以生產力或生產工具為標志。實際上生產力的發展進步必然引起生產關系的變化。馬克思進而提出了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的標志,除生產力標准外,還有兩個:一是以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劃分社會經濟形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不論生產的社會的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隻在可能性上是生產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它們就必須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二是以榨取剩余勞動的形式劃分社會經濟形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佣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

勞動過程中人們結成的人與人的關系就是社會生產關系,又稱經濟關系,即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生產方式,進而規定著社會經濟形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是一條人類社會普遍具有的經濟規律。這個規律在一切社會形態中都存在和發生作用,它決定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發展,決定著同一社會形態內部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發展。

從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認識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大部署,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基礎,代表著生產力水平的躍遷。新質生產力是包含新質態要素的生產力。從勞動者的因素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在科技創新推動下提升到新高度。高素質勞動者包括引領科技、創造先進生產工具的創新型人才和具備多維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型生產工具的技能型人才。從勞動資料看,勞動資料在新技術、新產業等的作用下發生質變,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轉化過來的生產工具在勞動資料中起主要作用,標志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也是區分經濟時代的客觀依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自動化制造設備等全新的物質技術融合應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進一步解放了勞動者,拓展了生產空間,提高了勞動效率,推動生產力躍上新台階。從勞動對象看,勞動對象的范圍和領域在科技創新推動下發生重要變化,得益於科技創新廣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大至天體宇宙,小至基因量子,都成為勞動對象,出現了數智化設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勞動對象。物質形態的高端智能設備、數據等非實體形態的新型生產要素,釋放出巨大生產效能並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驅動力量。新質生產力根據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要素的內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對馬克思關於“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的概括作出了新的發展和具體化。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措施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著力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和質變。

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同時新型生產關系有利於推進生產力的發展,用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形成的新型生產方式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從所有制結構上看,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的所有制形式,要實行科技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特殊的結合方式和方法,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創新、人才和經營管理的市場價值,充分調動各類人力資源要素參與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分配上看,對剩余勞動的佔有可以採取“社會共享”方式,部分新型勞動者創造的部分價值為社會所有,鼓勵創造社會財產。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特別是要建立一套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市場應用。建立高標准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宏觀環境,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能夠向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參與世界先進生產力競爭與重構。

培養新型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大量具有較高科技文化素質、具備綜合運用各類前沿技術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新型生產工具的新型人才。必須推動教育、人才培養和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同時,重視職業教育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方面的優勢,使職業教育盡快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

以科技創新推進勞動資料升級。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一要以前沿技術領域的顛覆式、突破式創新為前提,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政府的戰略導向作用,進行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推動勞動資料迭代升級。二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要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加強數據開放共用,打破數據要素壁壘,使數據在流通中產生更大價值。四要提升數字賦能新質生產力水准。緊跟全球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提升。五要夯實算力基礎。加快提升打造高質量算力的基礎設施,加快向量子計算、光計算、類腦計算等新型算力領域的探索。

以科技創新推進勞動對象拓展。一方面,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重點,拓展勞動對象的種類和形態,比如將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圍擴展至深空、深海、深地資源,開辟生產活動的新領域新賽道,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從國家戰略層面加強對未來產業的統籌謀劃,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開發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對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進行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做好生產力儲備。

提高生產力要素組合協同效率。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推動產業組織和產業形態變革調整,不斷提升生產要素組合協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勞動力、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便捷化流動、網絡化共享、系統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依托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協同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動生產組織方式向平台化、網絡化和生態化轉型,打造廣泛參與、資源共享、精准匹配、緊密協作的產業生態圈,加速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價值協同和價值共創。特別是要積極發揮數據要素的“融合劑”作用,推動各存量業態和數字業態跨界融合,衍生出新環節、新鏈條、新形態,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數字貿易、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

以綠色科技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要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探索數據要素賦能綠色創新與綠色生產力培育的新機制,加快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和綠色生態產業區。大力宣傳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理念,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加快完善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金融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為前沿領域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新質生產要素協調合理配置、新產業新動能新模式的培育等提供靈活且充足的金融供給。充分發揮銀行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鼓勵銀行機構積極開發創新信貸產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金融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涵蓋天使孵化、創業投資、融資擔保、上市培育、並購重組等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擔保體系建設,為科技創新貸款擔保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