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人民的“駱駝”

任弼時的初心故事

作者:楊光    發布時間:2024-04-26   
分享到 :

任弼時赴莫斯科求學前寫給父親的家書。

抗戰時期的任弼時。資料圖片

今年4月30日是任弼時同志誕辰120周年的日子。任弼時早年投身革命,46歲英年病逝,為黨的事業的發展付出了畢生心血。任弼時的一生,始終為黨奉獻,忘我工作,展現了崇高的精神風范。他用30年的革命生涯,深刻詮釋和生動實踐了什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任弼時初心的萌芽,是他少年時對父親許下的諾言。1921年5月,在上海求學的任弼時已經決定要遠赴莫斯科探求革命的真理,收到了從湖南寄來的家信。信中,父親關切地詢問兒子去蘇俄的情況和在上海謀事的打算。16歲的任弼時手捧父親的信,不禁淚光漣漣。他滿懷深情致書父親:“隻以人生原出謀幸福,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惟禱雙親長壽康!來日當可得覽大同世界,兒在外面心亦稍安。”這封信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家國情懷。有國,才能有家。隻有求得一個大同世界,才能為父母雙親的幸福求得長久之道。

任弼時初心的確立,在於他在青年時確立的共產主義信仰。任弼時於1921年8月來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他在這裡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極大地開拓了革命視野,並於1922年冬成為中共正式黨員。1924年1月,革命導師列寧逝世。任弼時作為東方大學的學生,要為列寧守靈。他滿含熱淚站在列寧身邊,內心中默誦著列寧的一段話:“要真正理解革命工作的組織、結構、方法和內容。如果這一點能做到了,我深信,世界革命的前途不但是美好的,而且是非常之好的。”守靈時間是短暫的,但列寧的話卻是任弼時一生追隨的方向。

溶於血脈的家國情懷與馬列主義的真理力量,塑造了任弼時堅定的初心。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任弼時不負使命,用盡畢生心血,投身革命事業。葉劍英曾評價:“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

任弼時的使命擔當體現在他是實事求是路線的踐行者。在大革命時期,任弼時很早就認識到“必須按中國實際情形去解釋我們的理論”,“不應做一個不顧環境的模仿主義者”。在延安時,任弼時成為毛澤東的重要助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參加了許多重大的工作。經過整風運動,任弼時越來越認識到毛澤東提出實事求是思想的開創性與重要性。他曾說:“毛主席這一套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按照實際情形規定我們的政策。所謂后來保存了毛主席的精神者,我看就是保存了毛主席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任弼時對宣傳和維護實事求是路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敢於直面錯誤,坦誠地作出自我批評,用實事求是的精神改造自身。

任弼時的使命擔當體現在他是調查研究的力行者。無論工作多麼忙,他總是身體力行,抽出時間走訪懇談。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研究工作之中,手上總是拿著一個小本本,不停地記錄、思考,探索各種問題。他的調查研究工作細致嚴謹、周密慎重,緊扣群眾需求,願意聽從不同意見。陸定一曾感嘆道:“誰隻要讀過弼時同志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所寫的《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一文,就可以知道,弼時同志是詳細研究了許多有關的事實和文件,加以分析,才能把土地改革中許多重要的原則問題解決得那樣透徹,把土地改革的理論推進一步。弼時同志處理過許多黨的和國家的重大問題,寫過許多文件,隻要舉出這一個例子來,就可以看見他是以怎樣負責的態度和細密的研究來處理一切事情。”

任弼時的使命擔當體現在他是堅持真理的擔當者。任弼時對黨一片公心,勇於擔當責任,堅持正確意見,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大革命出現危機時,任弼時代表團中央起草了一份《政治意見書》,於1927年6、7月間三次致書陳獨秀,建議改變政策,卻被陳獨秀嚴厲拒絕。大革命失敗后,“左”傾冒險主義滋長。1927年9月間,任弼時暫停臨時中央和共產國際代表催辦的長沙暴動,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1930年,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佔據了統治地位,要求任弼時在湖北武漢發動暴動,集中主力部隊攻打中心城市。任弼時從實際出發,與李立三展開了多次爭論,反對最后決戰說。后來任弼時被下放到湘贛省委工作。為了黨的事業,任弼時從未在個人利益上患得患失,他不畏錯誤路線打擊,全身心投入黨的工作。

任弼時的使命擔當體現在他是團結隊伍的楷模。他堅決地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34年8月,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紅六軍團突破重圍從湘贛蘇區西征,10月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在貴州會師,組成紅二、紅六軍團。兩支部隊來自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慣、風格。但在任弼時等人的領導下,兩支部隊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后來凝聚成了紅軍的主力部隊之一——紅二方面軍。1935年9月,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帶走紅四方面軍部隊南下,反對中央北上計劃。1936年7月,任弼時率領紅二、六軍團在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任弼時明確指出:我們惟一的道路是北上與中央會合。面對張國燾的不斷拉攏,任弼時堅決抵制分裂計劃,還和紅四方面軍將領分析黨和紅軍團結的重要性,分析中央北上計劃的重要性,使得張國燾的企圖日漸孤立,紅二、紅四方面軍終於共同北上。

陳雲在給共產國際的信中盛贊道:“弼時同志直到過金沙江后才知道一、四方面軍之分裂,他採取非常正確的立場。”“他與許多紅四方面軍領導同志長談了幾天幾夜,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以誠懇和平的態度,這就使已經感於分裂痛苦的四方面軍領導人,立即同意他的意見。所以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的會合,正是在悲痛以后,重見自己的弟兄,那種親熱的態度,真是不能以言語形容。”1936年10月,紅軍三個方面軍主力終於在甘肅境內會師。任弼時為紅軍會師的貢獻,功不可沒。

平日裡,任弼時平易近人、寬容溫和,從不疾言厲色。誰要是有難處,往往會找他訴說,因而他被親切地稱為黨內的老媽媽。他的一言一行緊緊地將周圍的黨員、群眾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

任弼時的使命擔當還體現在他是不懼犧牲的忠貞者。任弼時深知,投身革命,便有著被敵人殘酷折磨,甚至生離死別的風險。一個人能否保持初心、堅守使命,就要看他在最危險和最困難的時候,能否堅守自己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理想。

任弼時有過兩次入獄經歷。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任弼時都表現出不懼生死、忠貞為黨的精神品質。大革命失敗后,任弼時於1928年9月前往蕪湖視察,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入獄,隨后敵人施以“踩杠子”“夾棍”等酷刑。任弼時咬緊牙關,始終沒有暴露組織,后經我黨營救,得以出獄。一年不到,任弼時再次入獄。1929年11月17日上午,任弼時冒雨前往上海公共租界華德路競業裡的一幢小樓,參加共青團江蘇省委擴大會議。他剛走進競業裡,突然閃出幾個暗探將他推上警車,押到匯山路巡捕房拘留室。任弼時自稱彭德生,為失業青年,誤入該地,但巡捕開始用刑逼供。巡捕施用了電刑,在任弼時背上留下了兩塊深深的烙印。一直到他生命最后,烙印都清晰可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病中的任弼時沒能參加開國大典,靜靜地聽著實況廣播。他激動無比,鋪開了宣紙,揮筆謄寫《木蘭辭》。《木蘭辭》是任弼時父親在年幼時教給他的詩文,他一直記憶在心。此時此刻,任弼時一定想到了他的父親。正所謂“家祭無忘告乃翁”,他以這篇詩文告慰父親——年少許下的初心,將要在一個全新的制度下得以實現。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