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談起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習近平總書記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總書記曾專門以讀書為主題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2022年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之際,總書記又專門致賀信,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志,增長才干。
在我們黨歷史上乃至中外歷史上,毛澤東同志讀書之廣博、知識之淵博、運用之純熟世所罕見。他在波瀾壯闊的改造社會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政治風雲中度過了一生,也在浩瀚無垠的書海裡遨游了一生,為我們樹立了讀書學習的光輝典范。在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召開之際,重溫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對於深入推進書香社會建設,在全社會涵育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風尚,具有積極意義。
酷愛讀書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同志常說的一句話。他在延安的一次演說中講過,年老的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十年死了,那麼就要學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是按陰歷一年為360天計算的)。
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讀書。在東山小學堂時,他的表哥曾借給他一套自己保存的《新民叢報》合訂本。他讀了又讀,上面的一些文章差不多能背出來,還寫下一些批注。進入湖南第一師范后,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湖南省立圖書館、湖南第一師范圖書館裡,孜孜不倦地閱讀各種書籍。他后來這樣敘述青年時讀書的情形,那時,就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嘗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在領導革命戰爭的艱苦歲月裡,無論是在中央蘇區還是在陝北,甚至在炮火紛飛的轉戰途中,他都千方百計找書讀。終其一生,毛澤東同志和書籍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他逝世后,在中南海住處留存的藏書達1萬余種,近10萬冊。除此之外,讀而未藏,以及讀過藏過但后來丟失的書籍,更不知幾何。他的臥室裡、辦公室裡、游泳池休息室裡……都放著書。每次外出考察也帶著書,在外地還要借一些書。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毛澤東同志借書的記載。
“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同志多次這樣說過。他不管工作多忙,每天總要擠出時間堅持讀書,書是他一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1972年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毛澤東同志指著堆積在書房裡的書說:“我有讀不完的書。每天不讀書就無法生活。”逝世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但仍然堅持看書。毛澤東同志是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逝世的。9月8日那天,他在接受搶救,上下肢插著靜脈輸液導管,胸部安有心電監護導線,鼻子裡插著鼻飼管的情況下,全天由工作人員用手托著文件和書閱看11次。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時37分,7個多小時后便辭世了。這樣的情形很感人,毛澤東同志幾乎是在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了他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真正體現了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讀書不止的執著信念。
毛澤東同志能很好地把讀書與工作結合起來,案頭上總有他正在讀的書。圖為1961年,毛澤東同志在廣州伏案工作,辦公桌左側擺放的圖書為《資治通鑒》。 曹桂江/攝 新華社稿
毛澤東同志肩負黨和國家重任,工作十分繁忙,哪來的時間去讀這麼多書呢?他將此概括為“擠”和“鑽”兩個字。在延安時他就提倡,要在工作、生產的百忙之中,以“擠”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時間,以“鑽”的方法求得問題的了解和深入。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結論中向大家推薦5本馬列著作,形象地說明了如何去“擠”和“鑽”:“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干糧袋裡,打完仗后,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一年看不通看兩年,如果兩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記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在1957年10月所作的《做革命的促進派》講話中,毛澤東同志指出:“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紙牌、打麻將、跳舞這些方面,我看不好。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養成學習的習慣。”毛澤東同志自己就是勤奮讀書的典范,對他來說,讀書是發自內心的對知識、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總是擠出別人用來游樂、閑談甚至無所事事的業余時間,分秒必爭、廢寢忘食地讀書。
博覽群書
毛澤東同志讀書的范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著作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從古代的到近現代的,從中國的到外國的,包括哲學、經濟、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等多個方面的書籍。當然,毛澤東同志的閱讀范圍雖然廣博,但也不是漫無目的、沒有重點的,他閱讀較多的是馬列主義、哲學和歷史方面的著作。
毛澤東同志一生遨游在書的海洋中,一生與書相伴。圖為毛澤東同志在中南海的臥室,床上擺放著大量圖書,以便隨時閱讀。 王建民/攝
真理的探求:讀馬列著作。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學習馬列著作的一生。從1920年讀《共產黨宣言》起,馬列著作就成為毛澤東同志讀書生活的主要內容。1926年,他讀了列寧《國家與革命》中的部分內容。1932年紅軍打下福建漳州,得到一些馬列著作,其中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后來,毛澤東同志回憶土地革命戰爭時說,那個時候能讀到馬列著作很不容易,在長征路上,他患病的時候躺在擔架上還讀馬列的書。延安時期,他潛心讀了《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藝術》等。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工作重心轉到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時候,1954年,他又一次閱讀《資本論》,以后又多次閱讀《政治經濟學批判》、《列寧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十三篇》等。
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毛澤東同志希望通過閱讀馬列著作,精通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有理論和實踐上的新創造。1938年,他提出黨內要“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1949年,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總結中,他推薦了12本干部必讀的書,提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1963年,他又提出學習30本馬列著作的意見﹔1970年,他指示黨的高級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擠時間,讀一些馬、列的書”。
“作工具的研究”:讀哲學書籍。毛澤東同志一生閱讀並批注過大量中外哲學書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澤東哲學思想。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給陝北公學教授何干之寫的一封信中說:“我的工具不夠,今年還隻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學,經濟學,列寧主義,而以哲學為主……”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閱讀了大量哲學書籍,如《辯証法唯物論教程》、《哲學選輯》、《思想方法論》、《哲學概論》、《西洋哲學史簡編》、《黑格爾哲學入門》、《朗格唯物論史》,等等。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毛澤東是個認真研究哲學的人。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採訪共產黨的黨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於是毛澤東就要求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專心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似乎是什麼都不管了。”
對於哲學書籍,毛澤東同志一生涉獵十分廣泛,既讀馬列經典中的哲學書,也讀艾思奇、李達、普列漢諾夫、愛森堡、西洛可夫、米丁、尤金、河上肇等中外學者的書﹔既讀柏拉圖、康德、黑格爾、杜威、羅素等西方哲學家的書,也讀中國古代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王充、張載、朱熹、王陽明等的哲學論著以及近代以來康有為、梁啟超、章士釗、楊昌濟、梁漱溟、馮友蘭、潘梓年、周谷城、任繼愈等人研究哲學和邏輯學的論著。
毛澤東同志為什麼喜歡讀哲學?根據他的有關論述,主要原因有四:第一,他把哲學歸結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這是塑造人們靈魂和思想的根本前提。第二,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不懂哲學很難弄通馬克思主義。第三,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總結實踐經驗、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工具”。中國共產黨在幼年時期曾經屢次犯錯誤,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對頭。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都要學習辯証法,提倡照辯証法辦事”。第四,毛澤東同志是理論家,從青年時代起就喜歡讀哲學,這既是個人興趣,也是進行理論工作的必要前提。他說過:“馬克思能夠寫出《資本論》,列寧能夠寫出《帝國主義論》,因為他們同時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頭腦,有辯証法這個武器。”
“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讀歷史書籍。歷史是人類過去經歷的百科全書,包括經濟、政治、軍事、哲學、科技、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內容。因此,讀歷史其實是個大概念。毛澤東同志讀史,對各方面的內容均不偏廢,很注意史書所載的理政之道、軍事戰例、經濟政策、治亂規律等。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段話是毛澤東同志對全黨提出的要求,同樣貫穿在他本人的閱讀過程中。
毛澤東同志畢生重視閱讀中國歷史著作。1952年,工作人員為毛澤東同志購置到一套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這成為他最愛讀的書之一。這部《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4000多萬字,800多冊,毛澤東同志幾乎全部通讀過,有些章節還反復多次讀過。《資治通鑒》同樣是毛澤東同志十分喜愛並多次向人們推薦的一部史著。1954年冬,毛澤東同志在和歷史學家吳晗談話時說,《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盡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借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我國傳統治學,講究文史不分家,毛澤東同志對古代文學作品,諸如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疏策政論、筆記志異,均精讀不少,這使他擁有極高的文史素養。同時,毛澤東同志不僅熟讀中國歷史文化,還讀過大量外國歷史著作。法國前駐華大使馬納克曾說:“毛澤東對法國18世紀以來的歷史,對於法國革命,對於19世紀相繼進行的革命,對於巴黎公社,都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法國革命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性運動的起點。”
毛澤東同志為什麼要倡導學習歷史?因為不了解、不總結歷史,就不可能真正讀懂今天的中國,也等於是割舍了應該擁有的經驗和智慧,也就難以正確地走向未來。毛澤東同志的一些名言和觀點,更是直接道出他酷愛讀史的緣由:“讀歷史是智慧的事”、“讀歷史的人,不等於是守舊的人”、“隻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馬克思主義者是善於學習歷史的”。
善於讀書
毛澤東同志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是用心用腦去真讀、真學、真思考。他之所以站得高、看得遠,戰略眼光寬廣深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大量讀書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經典的和重要的書反復讀。對馬列著作,毛澤東同志總是常讀常新。在延安,他曾講到自己讀《共產黨宣言》的情況:“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對喜歡的文史哲經典,毛澤東同志同樣經常反復讀。20世紀50年代,他對人說自己已經讀了5遍《紅樓夢》,此后又15次要過《紅樓夢》,這在工作人員的記錄中有明確記載。毛澤東同志認為,《紅樓夢》有極豐富的社會史料,曾指出:“《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致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同一本書反復讀,因每次閱讀背景不同、任務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發現也會有所不同,這樣書的價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相同題材內容的書,把不同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著述對照起來讀。比如,毛澤東同志讀美國歷史的書,就讓人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去借,專門寫條子說,不光是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關於研究拿破侖的書,他同時找來蘇聯、法國和英國學者寫的《拿破侖傳》和有關著述,對照起來讀。關於研究《楚辭》的著作,1957年12月一次就找了50余種古今對《楚辭》有價值的注釋和研究書籍。關於研究《老子》的著作,在1959年10月23日外出時帶走的書籍中,就有“關於《老子》的書十幾種”。
讀書習慣於“手到”並注重討論。古人強調讀書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所謂“手到”,就是動手寫筆記、寫批注,由此體現“心到”。已編輯出版的《毛澤東哲學批注集》收錄了他讀10本書的批注和1篇讀書摘錄。《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收錄了他讀39部文史古籍和范仲淹兩首詞的批語。《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評文全本)收集了他閱讀《二十四史》時在書中寫下的全部批注和批語。《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毛澤東手書歷代詩詞曲賦典藏》等,反映了他讀古代文學作品時隨手書錄的情況。《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收錄了他大量的讀各種書刊和文章的批示、批注和批語。此外,毛澤東同志讀書,還有一個“耳到”,即組織讀書小組,由人念、大家聽,再一起討論。青年時代,他組織過讀書小組﹔延安時期組織過關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讀書小組﹔1959年底至1960年初,組織讀書小組到杭州等地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緊密聯系實際,把書讀“活”。所謂讀“活”,就是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認識和能力,進而在實踐中有所創造。毛澤東同志歷來反對本本主義的照搬照套的讀法和用法,曾經多次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他不是跟在書本后面亦步亦趨,而是善於跳出書本,從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實踐需要出發,對書本知識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和運用。在大量閱讀有字之書的同時,毛澤東同志還非常注重閱讀“社會”這本更大更厚的“無字之書”,並能把這兩方面所學融會貫通,見識到一般讀書人所難見到的精妙,真正把書讀“活”。
毛澤東同志的經驗、智慧和才能,來源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富實踐,來源於他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調查研究,也來源於他對古今中外書籍孜孜不倦地閱讀、理解和發揮運用。在毛澤東同志看來,讀書始終是革命者、建設者的必修功課,他曾經指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毛澤東同志的讀書和倡導讀書,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這就是把讀書學習當作黨員干部提高理論素養和增強工作本領的必需且重要的途徑。
最是書香能致遠。在讀書學習方面,毛澤東同志堪稱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同樣也以身示范,把讀書學習作為自己的“最大的愛好”和“終身的愛好”。在陝北農村插隊時,他曾經走了30裡路去借《浮士德》,還“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劇本”。習近平總書記后來回憶說:“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從陝北農村到中南海,從躬耕基層到領航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讀書學習,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還推動引領廣大黨員干部讀書學習。比如,在福建寧德,組織當地縣委書記參加地委學習中心組讀書班,帶著大家一起學、一起讀﹔在浙江,要求紹興領導干部背誦《蘭亭集序》、《釵頭鳳》,增進對當地歷史文化了解﹔等等。
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是站在治國理政的高度上強調讀書學習,在不同場合對讀書學習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比如,關於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關於讀書學習的內容方向,總書記指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學習各方面知識﹔要結合工作需要學習,做到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裡手、內行領導。關於讀書學習的方式方法,總書記強調,要勤於學、敏於思,堅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關於讀書學習的目的和學風,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等等。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成。讀書學習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提升精神境界、增強本領才干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要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對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我們要從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中獲取有益啟示,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作者: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
來源:《求是》202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