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用好紅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斗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紅色文化發揮思想引領、價值傳承、精神激勵、教育引導的重要作用,不斷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凝聚磅礡力量。
發揮紅色文化的思想引領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前進方向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堅守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孕育形成的思想認識和精神狀態,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革命理想信念,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發揚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氣神,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理論准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堅持以理論創新引領事業發展,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駛入快車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用好紅色文化,必須始終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引領力和理論指導力。
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信念,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明確的道路方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將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信仰信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有助於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准把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盤”,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
紅色文化蘊含著強大的政治感召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根本政治保証。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黨的領導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強大的政治感召力。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黨的領導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原則。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在黨的正確領導和強大感召下,中國式現代化從一種“理想圖景”變成正在進行的宏偉事業,“可愛的中國”正在變成現實。隻有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全領域全過程,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政治保証,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傳承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揮獨特價值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渝的價值立場,是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和根本底蘊。我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在書寫紅色圖卷中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新時代,我們黨秉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帶領人民完成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使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紅色文化中堅定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能夠厚植中國式現代化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優勢。進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必須進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紅色文化體現了精神富有的價值創造,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崇高的價值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任務。馬克思主義從物質和精神維度建構了人類文明的價值,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價值支撐。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傳承作用,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能夠弱化現代化進程中人的精神虛化等問題,防止出現隻知道物質享受而喪失了精神追求的“單向度的人”,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紅色文化體現了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和平發展的鮮明特色。紅色文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追求“天下大同”“天下為公”“全人類解放”是紅色文化內在的價值基礎。將紅色基因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能夠突破西方“文明沖突論”的發展邏輯,從文明交流交融交鋒的視角為世界文明的融合發展提供方向,為解決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激勵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強大力量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賡續紅色文化,必須傳承好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黨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堅持和發揚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民主集中制等優良傳統,這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障,也是紅色文化的內在品質。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持續激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動力。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賡續紅色文化,必須發揚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奮斗中,彰顯出強烈的使命擔當和真摯的為民情懷,為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面對各種“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必須從紅色文化中汲取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依靠頑強斗爭完成黨的使命任務。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賡續紅色文化,必須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在改革創新精神的激勵下,我們黨領導人民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發揚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改革創新精神,激勵中華民族不斷超越自我,邁向更高發展階段。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賡續紅色文化,必須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人在偉大的建黨實踐和革命斗爭中,表現出勇於創造、敢走新路的高度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篤行實干、敢闖敢干,找到了一條有別於西方現代化的新道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必須賡續中國共產黨人務實求變、務實求新、務實求進的奮斗品格,積極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圖景。
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文化具有突出的教育引導功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要加大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加強紅色基因的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用好紅色資源,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豐富內容和表現形式,通過科技賦能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要運用數字化手段對紅色文化資源要素進行整合、展示及傳播,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再生產,探索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的紅色文化弘揚模式。近年來,江西推動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數據化、智能化發展,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成為全國第一個開啟紅色文化數字化保存、虛擬展館、矩陣傳播的省份,三年時間訪問次數累計達到2.1億次,訪問用戶涉及20余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運用,充分挖掘和培育紅色文化資源強大的教育功能,能夠不斷豐富拓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載體,進而不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
講好紅色故事,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國式現代化積澱著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承載著最生動、最有力、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故事。要創新話語表達,注重從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敘事中,提煉易於受眾接受的新表述、新表達、新內容。要加強平台載體及形式手段的探索創新,轉變“我講你聽、單向灌輸”的傳統教育模式,打造受眾易接受、樂參與的傳播場景平台。要創新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融入機制建設,推動紅色基因真正入腦入心入行。在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方式方法的過程中,用紅色文化基因來感召青年,堅定青年學生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進一步增強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將紅色文化內化為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根基。要把紅色資源融入公共空間,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人民群眾的紅色教育。要推動紅色文旅創新發展,豐富紅色文旅內涵和形式,讓游客在紅色旅游中傳承革命遺志、感受社會發展、感悟中國力量。要推進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生活化,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活動,創作更多反映紅色歷史的文藝精品,充分發揮各類紅色文化活動鑄魂育人的作用,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來提升紅色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著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黨建》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