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前進方向

——讀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作者:陳積敏 孫新平    發布時間:2024-05-15   
分享到 :

《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是2014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收錄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今年恰逢這篇重要文獻發表十周年。文獻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科學分析了世界發展大勢,敏銳洞察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新變化,並首次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的戰略要求,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規劃了路徑。

強調研判世界大勢要有辯証思維與歷史思維

准確認識世界大勢,科學把握時代脈搏是一個國家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各種變量交織影響,研判世界大勢必須要有辯証思維,即要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

針對國際環境急劇變化的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獻中鮮明提出五個“要”與五個“更要”的戰略判斷,即“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這一戰略判斷既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國際形勢演變的錯綜復雜性,又高瞻遠矚地洞見了世界發展大勢的未來走向,在明確當前外交工作重點的同時更堅定了我國外交的戰略自信。

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我們身處其中,往往容易被亂花迷眼、浮雲遮眼,難以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准、看清、看透。因而,研判世界大勢還需要有歷史思維,即“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在回顧過去、總結經驗中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部環境,尤其是周邊環境發生了復雜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強調“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同時,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我們也要重視各種風險和挑戰,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

為我國發揮更大國際作用提供正確指引

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並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因此,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變得空前緊密,具體表現為兩個“不斷加深”,即“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影響力的增強以及國際社會對於我國發揮更大國際作用的期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外交必須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推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更好發揮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的負責任大國作用。這客觀上需要對我國外交作出符合中國身份與地位、體現時代特征、回應國際社會期待的新的戰略定位與目標要求。因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便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深刻闡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原則立場、理念目標與戰略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種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中國外交的原則立場、理念目標與戰略路徑。

從原則立場上看,中國外交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的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新世紀以來,中國向世界庄嚴宣告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同時堅決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中國外交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堅持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從理念目標上看,中國堅持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國際關系倡導與秉持的合作共贏理念超越了傳統國際關系中大行其道的“你贏我輸”“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冷戰思維,反映了各國人民命運與共的客觀現實,指引著國際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在合作共贏理念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目標的引領下,我們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堅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從戰略路徑上看,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中國提倡並踐行的伙伴關系,不設假想敵、不針對第三方,具有平等性、開放性、合作性特征,致力於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積極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擴大同發展中大國的合作﹔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把我國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推進多邊外交,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全球伙伴關系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契合了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是一條通向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人間正道。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