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血換來了蘭州解放

——六十五軍烈士紀念塔碑文敬讀

作者:郝然    發布時間:2024-05-24   
分享到 :

六十五軍烈士紀念塔建於甘肅省蘭州市七裡河區華林山烈士陵園。紀念塔主體高11.6米,始建於2010年8月,建成於2011年5月,整體造型為拱門形,外觀以淺色為主,庄嚴肅穆。塔門高6.5米,至上檐8.26米,寓意六十五軍參加蘭州戰役,並於8月26日解放蘭州。四門開闊通達,以示人民軍隊能征善戰、所向披靡﹔外部石材大部選用花崗岩,表達我軍將士英勇不屈、凜然正氣﹔雕塑所用漢白玉材料來自千裡之外的原六十五集團軍駐地——河北,以寄托對英烈忠骨長眠他鄉的無限哀思。紀念塔底座刻有寫於1949年9月的《解放蘭州馬家山戰斗烈士碑志》,全文如下:

此次解放蘭州之戰,本軍奉命攻擊古城嶺馬家山馬匪陣地。賴當地人民熱烈支援,及全體指戰員拼死與馬匪頑強戰斗,將馬匪步芳主力部隊一百師擊潰。在友軍有力配合下,卒將匪部十二軍殲滅於黃河南岸,馬家山古城嶺陣地解放。並造成了繼續進軍肅清西北殘匪的有利形勢,大大的縮短了西北全境解放的時間,馬匪全部被殲滅的目的實現。

古城嶺馬家山戰斗者(中),馬匪憑借險地盲目頑抗,乃是表現了馬匪步芳的絕命掙扎。這種頑抗完全是徒勞無意義的,並且馬匪士兵的傷亡也是完全沒有代價的。在此次戰斗中充分地又一次証明了人民解放軍是技長敵軍一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英勇,如此頑強,而出乎馬匪步芳意料之外,使馬匪陣線迅速崩潰瓦解。這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隊伍,每一個同志都了解是為了人民而戰,深切了解人民的疾苦,救蘭州人民於水深火熱之境,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因此任何反動武裝均不能抵抗解放軍的進軍。

在此次戰斗中,五百三十名同志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蘭州人民的自由幸福,為了西北二千萬人民的自由幸福,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的一切於解放事業,直到貢獻自己的生命。他們用血換來了蘭州解放,並大大的加速了西北全境解放進程。他們的死是有偉大意義的,他們可當之無愧,而且永遠是人民功臣。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的光榮烈士!他們是蘭州解放之役的重要力量。特立此碑於蘭州市永茲紀念。烈士們的遺志是解放全西北,建設全西北,解放全中國,建設全中國。徹底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富強的新中國。他們的遺志也就是全中國人民的希望,也就是本軍進軍的目的。全體作戰人員必須繼續努力,為實現解放戰爭的全國勝利及建設新中國而加緊努力奮斗!並望西北各界人民、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在革命先烈開辟的道路上為自己、為人民、為民族的光明前途而奮斗到底!

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五軍敬立

碑文簡要概述了馬家山戰斗的歷史背景、重大戰果、戰略意義,緬懷了戰斗中犧牲的英烈,號召全體作戰人員為實現解放戰爭的全國勝利及建設新中國而加緊奮斗。敬讀碑文,思緒萬千,深覺我輩定要繼承先烈遺志,一往無前。

敵筑堅固工事頑抗,我軍將士出師不利

1949年8月21日,彭德懷率部揮師蘭州。馬家山扼蘭州東南要沖。經過多年經營,筑有永久性防御體系。陣地鐵絲網密如蛛網,地雷區似馬蜂窩,鋼筋水泥碉堡星羅棋布,野戰工事隱蔽地下、相互交叉,火力嚴密配備、互相支援。各支撐點之間,埋設鹿砦、鐵絲網和地雷。從前沿至縱深挖有深寬各約6米的外壕3道。守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並利用宗教迷信和民族成見進行欺騙宣傳,頑固不化。

8月21日至22日,時任一野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將這塊難啃的硬骨頭交給了六十五軍。擔任主攻任務的五七九團,在山南卜家路口一線展開。由於部隊長途奔襲而來,對駐守在這個陣地上的敵軍特點、兵力部署、工事構筑、火力配置等情況,來不及作周密的偵察就倉促進攻,盡管指戰員奮勇殺敵,一度取得突破,但傷亡嚴重。雙方經過多次拉鋸戰,終因敵人居高臨下、工事隱蔽,我軍未能突破敵人防線,無奈引兵暫退。

加大兵力,發動總攻

攻城部隊枕戈待旦,組織小分隊夜間偵察敵情,及時總結戰斗經驗,制定作戰方案,充分做好總攻的准備。

8月25日拂曉,隨著軍長邱蔚、政委王道邦一聲號令,我軍炮火向敵方陣地傾瀉,馬家山瞬時陷入火海。隨著炮火聲戛然而止,總攻沖鋒號響徹山谷,戰士們迅猛發起沖鋒。擔任此次總攻尖刀的六十五軍一九三師五七九團二營四連二班在第二道外壕前正面迎敵時,突遭敵交叉火力的封鎖和壓制。班長楊順文右臂負傷仍沖鋒在前,冒著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帶領戰士連續攻克5個碉堡,奪取了山頭,佔領了陣地。為了減少后續部隊傷亡,戰士們同仇敵愾、視死如歸,一次次抵擋住了敵人凶殘的反攻。當主力部隊上來后,“孤膽英雄”楊順文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為了加速戰斗進程,兄弟部隊加入戰斗,以楊順文堅守的陣地為立足點,發起了強大攻勢,我軍迅速越過第二道外壕。指戰員晝夜奮戰,攻佔全部3道外壕,並迅速向縱深發展。敵人在蘭州外圍的最后一個陣地失守,守軍殘敵向蘭州市區潰逃。馬家山戰斗勝利結束,殲敵2600余人,我軍530名同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戰斗期間,皋榆工委發動榆中全縣共為解放軍籌糧約2250萬公斤,動員支前民工3.5萬多人,支前牲畜1.7萬余頭,支前大車1500多輛(次),將糧草、馬料送往解放軍駐地。馬家山戰斗成功撕開了“攻不破的蘭州”的銅牆鐵壁,為蘭州的解放打下堅實基礎,而人民的力量是這場戰斗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