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一座紅牆黃瓦、古朴庄重的院落,門口花崗岩牌坊上的紅底牌匾上鑲嵌著“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16個大字,這裡原為被譽為“嶺南第一學宮”的明清府學——番禺學宮舊址,98年前,毛澤東就是在這座頗富經卷氣息的古代學宮裡主持開辦了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辦學背景和宗旨
農民運動講習所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共產黨人彭湃等倡議,國共兩黨合作開辦的培養農民運動干部的教育機構,培訓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干,推動了各地農民運動發展。1926年3月,時年33歲的毛澤東被任命為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以下簡稱第六屆農講所)的所長,在他的極力推動下,第六屆農講所擴大了招生范圍和人數,從原定招收300人增加到327人,學員也從廣東及周邊省份,擴大到全國20個省區的農民運動積極分子、優秀青年學生等。從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6屆農講所共培養了約800名學員,而第六屆就佔據了接近一半的人數。
1926年5月3日,第六屆農講所在番禺學宮舉行開學典禮,彭湃、何香凝、郭沫若、彭述之等人均到會參加,林伯渠擔任主持,毛澤東報告第六屆招生籌備經過和招生情形。據第六屆農講所學員回憶,毛澤東在報告中表示,農講所的使命,是造就農村革命人才,是馬列主義培養農運干部的中心,又是按照馬列主義研究農民問題,傳播和交流農民運動經驗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問題。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都能成為出色的農運干部。第六屆農講所學員正式入學后,在毛澤東、周恩來、彭湃和蕭楚女等革命家的教誨下,認真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后,他們迅速匯入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為推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歷屆農講所中,第六屆規模最大、招生范圍最廣、學習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
課程內容及講授
第六屆農講所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政治訓練與軍事教育並重的辦學方針。毛澤東精心挑選了以共產黨人為主體的教員隊伍,教員大多學習和研究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多是熟悉中國社會和革命狀況並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民運動領導者,主要有蕭楚女、彭湃、周恩來、阮嘯仙、惲代英等,分別講授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課程。此外林伯渠、陳延年、郭沫若、何香凝等也到農講所作報告或演講。
毛澤東精心設計了第六屆農講所的課程,主要涉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講解、對中國農民問題的分析以及對中國革命基本知識的講授。理論課時間為13周,共設有25門課程,主要內容為農民運動的革命理論與方法。為了使學員畢業后能文能武,成為農民革命武裝、農民自衛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農講所學員軍事訓練時間則佔全部課程的較大部分,達到了10周,學生學習各種戰術動作,還到兵工總廠進行實彈射擊。
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和“地理”3門課程,其中“中國農民問題”課程的授課時間最長。課上,他將自己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做成講義,向學員作了專題講授。為了把各個階層的關系講清楚,專門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多層塔,從塔基到塔頂,把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帝國主義等,自下而上逐個羅列出來,然后鼓勵大家:隻要大家齊心團結,勞苦大眾起來斗爭,何愁“塔”不倒!指出要弄清中國革命的對象和動力問題,深刻認識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隻有“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才能取得革命斗爭的勝利。
辦學方式和實踐
毛澤東非常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經常領導學員深入開展革命實踐。第六屆農講所開學后,恰逢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舉行,毛澤東便組織學員到現場旁聽,學習農民運動經驗。6月,毛澤東率領全體學員冒雨參加了紀念“沙基慘案”一周年的反帝示威游行。8月,他又組織學員到開展農民運動卓有成效的海豐縣實習兩周,調查了解農民的要求和所思所想,學習開展農民運動的方法。據當時的刊物《中國農民》報道說:“赴海豐實行在將屆畢業之時,學生於上課已久、接受各種理論之后,親入革命的農民群眾中,考察其組織,而目擊其生活,影響學生做農民運動之決心極大。”
農講所如火如荼的開辦,革命形勢也在迅速發展。以廣州農講所為榜樣舉辦的講習所或農訓班在全國有數十個,其中許多是廣州農講所教員或學員創辦的。農講所學員畢業后大多被派遣到各地農村,在他們的策動下,各省的農民協會紛紛組織起來,推動了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
在此背景下,毛澤東對於農民運動的思考也越發深入,他在農講所學員中組織了13個農民問題研究會,對擬定的租率、田賦、農民觀念等36個項目展開深入調查。他把這些調查材料收錄進自己編印的《農民問題叢刊》中,供全國各地從事農民運動的革命人士參考。他還專門為該叢刊撰寫了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序言,一針見血地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毛澤東在此時期對農民運動的一系列深入研究和實踐,為此后他創造性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6月7日)